北风呜咽。 草原上到处都是冰霜,大军走在草原上,显得如此渺小。 “好冷啊。” 王翦捂着自己那厚厚的衣服,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寒冷,脸色无比凝重。 他早就知道,塞外胡人冬季生活十分艰难。 却没想到,冬季的塞外生活环境,居然恶劣到了如此程度。 哪怕赵国地处北方,赵人相比起其余国家之人更为耐寒,却也有些忍受不住塞外的寒冷。 本来按照李牧建议,冬季过去以后再出塞收编匈奴各部。 只是各部落首领苦苦哀求,希望李牧早日出塞,免得女人、孩子们熬不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事实上,由于部落中精壮的离去,对于食物的消耗亦是大大减少。 故此,绝大多数部落所储存的食物,都能熬过这个冬季。 只是塞外的危险不仅仅来自饥饿,还有猛兽以及其余部落的袭击。 当各部落战士都投降赵国,被羁留于赵地以后,他们各自部落防守就变得十分空虚。 草原上,并非只有匈奴部落。 若其余胡人得知匈奴各部空虚的消息,肯定会趁机攻打各个匈奴部落,掠夺女人、孩子以及食物。 赵嘉深知,若不能解除各部落首领后顾之忧,这些投降的匈奴人,肯定很难归心。 故此,哪怕天气十分寒冷,赵嘉仍旧令王翦带着两万骑兵,朝着塞外而来。 冬天迁徙各部,并非容易之事。 稍有不慎,甚至都可能会让迁徙途中的各部落族人,死伤惨重。 故此,赵嘉决定先在冬季派遣赵军进驻匈奴各部,用以保护部落的安全。 如此做,既能安抚投降的匈奴人,亦可为来年大迁徙提前做准备。 跟随大军出塞之人,不仅仅是将官以及战士,还有从北疆四郡征召而来的文吏。 这些文吏,将负责在这个冬天以内,将所有匈奴部落人口、财物统计完毕。 “此番若能将匈奴各部迁往赵地,三年五载以后,赵国国力必然大增。” “那个时候,或许我就有机会打回秦国了。” 想到了叔父王及宗族亲眷的惨死,王翦目光就变得冰寒起来。 吕不韦与蒙氏,王翦绝不会轻易放过! 邯郸,王宫。 赵王看着李牧与赵嘉联名写的诏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此战虽消耗甚巨,却也将十数万匈奴人围困于诸闻泽畔,最终甚至逼降了七万余人。 这七万余青壮,虽不能填补长平之战赵国的损失,可这些匈奴人所在部落的加入,却也让赵国人口大增。 如今的赵王,已经有些风烛残年。 晚年还能立下如此功勋,赵王又岂会不高兴? “真没想到,寡人只让嘉儿统帅一万申岐之地骑兵,前往北疆助战,其居然先后将申岐之地骑兵尽数调走。” “此举,只为公故。” “看来,嘉儿不计个人得失,心怀赵国啊,以前是我错怪了他。” 赵王降诏征调申岐之地骑兵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赵嘉会寻找借口推三阻四,用以保存自身实力。 却没想到,赵嘉为了支持这场战阵,居然派遣申岐之地几乎所有兵马。 不仅如此,为了安抚投降的匈奴人,赵嘉还从申岐之地运输了许多钱粮,此举也极大减轻了赵国国库的压力。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没有赵嘉的鼎力支持,赵国根本不可能养活七万余匈奴俘虏,以及他们所在部落。 却说这些物资,又是从何而来? 除了些许申岐之地的储备以外,绝大多数都是李斯在各国商人处借贷而来。 为此,赵嘉甚至还欠下了外国商人不少货物。 赵嘉名声在外。 再加上申岐之地很多特产,在其余各国都非常受欢迎,这才能够让商人们冒险借贷物资。 不过如此一来,若仅仅依靠申岐之地赋税进行还贷,此后数年时间,申岐之地都不可能落得什么盈余。 甚至于,就连申岐之地本身的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制约。 赵嘉如此大公无私的举动,终于彻底打消了赵王心中疑虑。 不管赵嘉有没有野心。 起码赵嘉所做的事情,都对于赵国大有裨益。 故此,哪怕太子赵偃谏言收回申岐之地,都被赵王一口否决了。 当赵偃得知申岐之地透支赋税,向各国商人借贷,继而用这些物资安抚匈奴俘虏以后,也暂时熄灭了收回申岐之地的心思。 如今赵嘉声望正浓,若强行收回,先不说赵王未必会答应。 就算赵王答应了,百姓们也会议论纷纷,会为赵嘉打抱不平。 更何况。 赵嘉在没有还完借贷以前,申岐之地就是一个烂摊子,若官府将其收回,就要承担后续债务。 经历过与匈奴的这场战争以后,再加上收编了匈奴各部,赵国府库几乎已经空虚。 赵偃身为太子,在赵王身体不好的时候,还要经常理政,对于赵国如今缺乏钱粮的境况,也感到十分头疼。 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利用自己儿子,为赵国多赚一些钱财。 “太子,对于投降的七万余匈奴人,以及开春以后会被迁往国内的匈奴部落,你觉得如何安置才好?” 赵王放下了手中书信,对着垂首立于案前的赵偃询问道。 赵偃闻言,脸上却是露出苦色。 “父王,这些年接连大战,又要安置从燕国迁徙而来的人口,国库已经十分空虚,想要再安置塞外匈奴各部,恐怕有些困难。” 赵偃看了看赵王,小心翼翼的回道。 理政,虽然代表着权利,同时也代表要担负起更多义务。 赵偃如果是真正的赵王,哪怕许多事情处理不好,也可以甩锅给属下。 可现在的赵偃只是太子,头顶上还有赵王这尊大神压着。 若处理不好政务,就被背上庸才的名号,这就使得赵偃每日都战战兢兢,殚精竭虑想让赵国越来越强盛。 唯有如此,赵偃才能得到赵王的器重与认可。 只是如何安置这些匈奴人,以及匈奴各部落,赵偃还真拿不出太好的方案。 “嘉儿说了,可以迁五万户入申岐之地。” “这五万户匈奴人所需钱粮,不需要从国库支出,嘉儿自己会想办法。” “少了五万户,你能不能将剩余之人安置好?” “五万户?” 赵偃闻言心中无比吃惊,根本想不明白,申岐之地如何养活五万户。 须知。 五万户相当于二十万到三十万人,消耗的钱粮非常恐怖。 若这些人安顿好了,可以征召三万精壮能战之兵,考虑到匈奴人善战的因素,甚至能够征召五万战士。 如此一来,申岐之地未来的战争潜力,将会变得无比巨大。 考虑到以上种种,赵偃又岂会不吃惊? 吃惊之余,赵偃也是悄悄松了口气。 五万户匈奴人,的确能够提升申岐之地的战争潜力,却也能够减轻国库负担。 更何况,申岐之地属于赵国。 赵偃相信,除非自己将赵嘉逼上绝路,否则对方起兵反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赵偃也有些看开了。 只要赵嘉不反叛,哪怕保持申岐之地相对独立的地位,也能帮助赵国抵御西部强秦。 既如此,赵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他退后两步,躬身道:“启禀父王,若申岐之地可以安置五万户匈奴人,剩余匈奴人儿臣有信心能够妥善安置。” 赵王打量着自己这个儿子,脸色严肃的说道:“人口,乃国家强大之根本。” “寡人所说的安置,乃是将剩余匈奴人分散在赵国各郡县,并且允诺给他们的房屋、田地,全部都要如数给予,让这些人真正心向赵国。” “汝,可能做到?” 与此同时,返回中阳的赵嘉,也正在与李斯、范增等人议事。 “若果真将五万户匈奴人迁至申岐之地,君上就相当于拥有了小半个匈奴联盟,只要将这些人收服,五万户匈奴人,绝对会成为君上手中最锋利的武器!” 范增脸色有些潮红。 制约申岐之地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极度缺乏人口。 没有足够人口,申岐之地无论军事还是经济,想要发展起来都非常不容易。 故此,范增才会有此等反应。 反观李斯,却没有范增这么乐观,脸上还带着些许愁容。 赵嘉看到了李斯表情,当即出言问道:“先生可有不同看法?” 李斯摇头道:“若能让五万户匈奴人落足申岐之地,对于君上而言,绝对有着天大裨益。” “李斯也相信,君上有能力亦有手腕,可以将五万户匈奴人收为己用。” “只是位于邯郸城内的大王,是否会相信君上凭借区区申岐之地,就能养活五万户匈奴人?” 邯郸城,王宫内。 赵偃看着赵王,那浑浊而又不失去睿智爽眼睛,心中最后那丝侥幸,也终于被戳穿。 他拜服于地,叩首道:“儿臣必定不辱使命!” 赵嘉仅仅凭借申岐之地,都敢安置五万户匈奴人,若赵偃还不能安置好剩余的匈奴人,颜面何存? 不过很快,赵偃就有些迟疑的说道:“嘉儿虽有能力,可是想要凭借区区申岐之地,就安置五万户匈奴人,是否有些不太实际?” “就算嘉儿真有此等能力,有了五万户匈奴人进驻申岐之地,恐怕日后的申岐之地,也会成为匈奴人的聚集地啊。” 赵王眉头微皱,显然也有些担心。 不过很快,他就说道:“嘉儿创造了太多奇迹。” “寡人信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