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断后(感谢书友‘肃默先生’的盟主打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心不稳,何以御敌?   正如栗腹猜测那般,当顾邑守军得知代邑之事以后,当即宛如当头棒喝。   他们在震惊之余,纷纷拼命的咒骂着,哭喊着。   他们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浴血厮杀,无数袍泽为之战死的顾邑,还能否守住。   他们也不知道,赵国重地中山,是否会因为顾邑的陷落,而全部易主。   面对此等境况,赵嘉没有丝毫犹豫,下达了撤退命令。   燕军主帅营帐。   “什么,赵嘉弃城而走,顾邑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栗腹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当即大喜过望,而后喝道:“速速占领顾邑,并且派人向大王报捷!”   如今的栗腹,只想获取战功,保住自己四十万大军统帅的位置。   假如继续拖延下去,待燕王请回乐间,且下达诏书以后,栗腹就无力回天了。   “相国,赵人军心不稳,仓皇而逃。”   “我等何不趁此良机,引兵追杀,扩大战果?”   有些激进的燕国将领,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当即野心勃勃,想要长驱直入占据中山全境。   栗腹闻言,亦是有些心动。   只不过,想到了赵嘉的狡猾,栗腹又有些迟疑了。   左右见状,急忙劝道:“顾邑既破,中山全境无险可守,料想大军所过之处,必然摧枯拉朽!”   “而且,相国难道没有发现,顾邑守军大多都为老弱?”   “如此重城都由老弱把守,由此可见赵国无人可用矣,我等有何惧哉!”   “卿秦统兵二十万攻掠北地,战功赫赫,反观我等拥兵四十万,却战果寥寥。”   “若不能趁势迅速占领整个中山,大王必然以为我等无能,还望相国速下决断!”   栗腹闻言,脸色不停变换,最后终于咬牙答应下来。   于是乎,就在燕军拿下顾邑的同时,栗腹兵分数路攻打中山境内各个城池。   栗腹自己,却是亲率燕国精锐,长驱直入南下追击赵嘉。   官道上,赵嘉率领顾邑残军撤退。   他骑在马上,感受着肩膀处传来的阵阵疼痛,脸色不禁有些发白。   这个时代,医疗水平并不算好。   再加上赵嘉接连征战,这几日又不眠不休逃脱燕军追杀,以致伤口崩裂,有些感染。   不仅仅是赵嘉。   顾邑守军在撤退途中,许多伤兵都因伤口感染,永远的留在了路上,成为了燕军得以炫耀的战功。   曾经逃出来的万余顾邑守军,此时也只剩下不到八千。   他们脸上,满是惶恐与麻木,再也没有了往日悍不畏死的风采。   “咚咚咚!”   隐约传来的战鼓声,让赵嘉那有些眩晕的脑袋,重新变得清醒起来。   “让兄弟们坚持住,前面就是滹沱水,只要渡过滹沱水,我们就能在昔阳城内进行休整!”   赵嘉喉咙有些干涩,嘴唇也因为缺水干裂起来,脸上满是风尘之色,丝毫没有了往日公子如玉的风采。   不得不说,赵嘉的话还有些作用。   本来已经麻木、疲惫不堪的士卒,闻言眼神终于变得灵动了些许。   就连那沉重的步伐,此时也变得轻快起来。   “公子,燕军先锋铁骑紧追其后,滹沱水上桥梁又极其狭窄,若是不派人断后,燕军铁骑在我等渡河时突兀杀至,后果难以想象!”   司马尚催马向前,低声禀报。   他虽然对赵嘉放弃顾邑耿耿于怀,然而事到如今,终究还是无话可说。   他也知道,若廉颇不能短时间内率领主力,前来救援顾邑,顾邑守军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挡住燕军进攻。   相反,顾邑守军反而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他有些想不明白,向来用兵如神,其疾如风的上将军廉颇,此次为何屡次拖延,半月时间都没有领兵抵达顾邑。   司马尚想不明白,却也只能将疑惑暂时压在心底。   如今的司马尚,只想着如何带领这支残军,安全的渡过滹沱水。   赵嘉闻言,当即眉头微皱。   他也知道,司马尚的担心没有错,可兵败如山倒。   赵嘉在宣布放弃顾邑的时候,这支军队军心已散,想要在这个时候组织人断后,或许并不容易。   好似看穿了赵嘉心思,司马尚深吸口气,道:“末将既入死士营,领兵断后义不容辞。”   “然经历数次大战,死士营伤亡惨重,必须加入新成员,方能暂时挡住燕军铁骑。”   “还望公子从军中挑选人马,助我断后!”   赵嘉闻言,当即肃然起敬。   他正色道:“此乃野外,并非守城战,若遭遇燕军铁骑,断后兵马可能全军覆没。”   “司马都尉,你可想好了?”   司马尚怆然一笑,说道:“顾邑已经丢了,我不想这些曾经浴血厮杀的将士们,都战死在呼沱河畔。”   “中山故地已失,既然不能守住顾邑,或许战死沙场,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赵嘉沉默,内心也无比愧疚。   他是多么想告诉司马尚,廉颇没有及时率领援军抵达,以及顾邑的丢失,都是在诱敌深入。   他想让这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振作,想让司马尚打消玉石俱焚的想法。   可惜的是,赵嘉不能告知司马尚。   而且,断后最佳人选,也非司马尚莫属,其余人未必能够担此重任。   “此次断后之人,九死一生。”   “除了死士营原有士卒,余者当自愿报名,不能强求。”   赵嘉感觉,自己亏欠这些士卒太多,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强迫那些无辜的生命前去送死。   司马尚闻言,却是惊道:“若不强求,谁愿赴死?”   面对司马尚的质问,赵嘉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了那位清丽的女子。   她,或许并非唯一。   除她之外,仍旧有许多将士,抱着赴死之心前来投军。   “会有人的。”   赵嘉如是回答,仿佛是在坚定司马尚信念,又仿佛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司马尚满心狐疑,就开始在军中挑选自愿者。   因为有赵嘉的交代,司马尚把这次断后的重要性以及危险性,都毫无保留的告知众人。   眼看前面就是滹沱水,只要过了这条河,就不用再担心燕军的追击。   这个时候,出于人类的求生本能,出于人类自私的天性,的确应该很少有人愿意断后。   出乎司马尚预料的是,众人在沉默过后,前来报名之人居然络绎不绝。   那些人中,大多都是老人。   他们知道,自己本就生命无多,与其苟延残喘,倒不如把活着的希望留给年轻人。   只有年轻人,才是赵国的未来。   当然,幸存下来那些年轻力壮的士卒,不愿眼睁睁看着老人为他们赴死,也有许多人前来报名。   以至于,最后报名断后的人数,居然远远超过预期。   赵嘉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抓着缰绳的手都忍不住颤抖,内心也久久难以平定。   “尽量挑选年迈者断后,让年轻人活下去。”   赵嘉的话,让司马尚双目通红。   他怒吼道:“他们已经为赵国流尽的鲜血,他们家人也有不少为国战死!”   “我等既然已经长大,为何还要生活在老人的羽翼下!”   面对司马尚的质问,赵嘉不知道应当如何回答。   从理智上来讲,赵嘉保全青壮的想法并没有错,反而是聪明的决定。   可惜的是,人类都拥有感情。   那些舍命断后的老人中,就有当初在征兵处,赵嘉见到的那位瘸腿老人任庸。   任庸儿子死于长平,妻子在邯郸保卫战中战死。   就连他自己,大腿也被射中,导致留下残疾,走路只能一瘸一拐。   这样一位老人,赵国已经欠他太多。   他本应该得到国家津贴,无忧无虑安度晚年,却在这个时候,仍旧为国而战。   甚至于,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老人愿意舍弃生命,为大军断后。   赵嘉心中有负罪感。   可惜他是三军统帅,也是未来赵国的王,必须为整个大局考虑。   这也就注定了,赵嘉不能意气用事。   “此乃,军令!”   赵嘉不知道怎么回答司马尚,最终只能摆出军令。   司马尚纵然双拳紧握,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却也只能领命而去。   “一将功成万骨枯。”   看着司马尚离去的背影,赵嘉忍不住轻声呢喃着,眼中有痛苦,也有迷茫。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