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请伐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走。   金秋九月,天气适宜,赵国也迎来了罕见的丰收与安宁。   与此同时,秦国朝政风波尚未完全平息。   吕不韦与蒙骜,这两个站在秦国巅峰的男人,携手所能展现出来的力量,无与伦比。   更不用说,还有嬴政这位秦王支持。   那些质疑秦王出身之人,全都被以叛国罪论处,吕不韦在咸阳城内掀起了腥风血雨。   事实上,此番秦国宗室参与其中,不仅仅因为那些流言。   自从秦王子楚继位以来,由于吕不韦这个外国人执掌相位,再加上蒙骜这位齐人担任上卿职位,秦国朝堂文武大权基本都被外国人把持。   王龁本来乃秦国本土武将领袖,可惜数次统兵攻打赵国,战绩都不太好。   若是换做其余将领,早就因数次兵败而被治罪了。   王龁却因为乃秦人脸面,非但没有被革职,反而继续在秦国担任要职。   饶是如此,面对位高权重的吕不韦与蒙骜,王龁根本难以预料二人抗衡,秦国宗室感觉如鲠在喉。   事实上,自秦国变法以来,由于鞅、张仪、范睢、吕不韦这些外国贤才先后入秦,更是在秦国执牛耳,秦国宗族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好在之前秦国本土名将辈出,以本国名将平衡外国权臣,双方倒也势均力敌。   可自从白起死去以后,秦国本土名将唯有王龁能堪大任,却又比不上蒙骜这个外来户,以致秦国军政大权都被外国人所把持。   两者之间的争权,历史上就已经有些苗头。   当年因为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进言,认为来秦国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秦王嬴政也经历过吕不韦把持朝政,嫪毐祸乱宫闱之事,对于别国客卿多少有些戒备心理。   当初秦王嬴政也正是靠着宗室之力,才能拨乱反正,执掌大权。   秦国宗室得势,自然想要除去后患,这才以郑国之事为借口,想要将别国客卿全部驱逐出秦国。   正是发生了此事,李斯才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继而得到秦王器重。   当然,那些都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如今秦国宗室疲软,别国客卿把持朝政,面对如此窘境,秦国宗室感到了深深的危机。   故此,哪怕流言只是空穴来风,秦国宗室也想以此为借口,趁机发动政变夺权,让秦人重行掌控实权。   却没想到,吕不韦居然如此大胆包天,联合蒙骜给了秦国宗室狠狠一击,不少宗室之人都被扣上谋反罪名,身首异处。   饶是如此,吕不韦想要彻底平定这场动乱,也并不那么容易。   说到底,秦国终究还是秦人的秦国,若吕不韦做得太过分,哪怕执掌秦国大权,亦会被秦人所屠灭。   为了稳定朝政,吕不韦在杀了一批人之后,也在尽力安抚其余秦国宗室,作为妥协的结果,吕不韦还提拔了许多秦国本土人氏。   那些被吕不韦提拔的秦人,未必会与其一条心,吕不韦虽暂时度过了难关,终究还是埋下了祸端。   至少在吕不韦没能真正排除异己,掌控秦国军政大权以前,秦国不太可能继续东进攻赵。   东西两边都没有了威胁,再加上今年丰收这个喜讯,整个赵国朝堂都有些蠢蠢欲动了。   邯郸,王宫大殿。   “启禀父王,前去魏国讨要繁阳之使,已被魏王驱逐回返。”   经过数月调整,赵偃已经从丧子之疼中走了出来,反而将更多精力,都注入了朝堂之内。   “魏国出尔反尔,且不计昔日赵国助其攻秦之义举,实乃无耻之极,某请出兵伐之!”   赵迁话语刚落,乐乘就已经大步走了出来,请求伐魏。   乐乘弃暗投明,相助李牧大破代郡燕军。   李牧此时尚在韬光养晦,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立下多大功劳,故此功劳几乎都被乐乘所得。   再加上如今的赵国,廉颇威望太高。   哪怕赵王相信廉颇不会有异心,仍旧想要寻到一人对其进行掣肘。   很显然,乐乘就是被选中之人。   他出身将门,又立下大功,赵王就顺势册封其为武襄君,地位仅在廉颇之下。   纵然是乐毅之子的乐间,也没有办法与乐乘相提并论。   “伐魏!”   听着这两个字,赵王目光有些闪烁。   当初魏国攻燕,为了鼓动赵国出兵伐燕,向赵王许诺,若魏国能够占据燕国城池,魏愿与赵国平分,就算最终无功而返,魏国也会割让繁阳给赵国作为补偿。   不曾想,半路杀出个秦国,最终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合纵攻秦之战。   战事结束以后,由于信陵君魏无忌尚在魏国朝中掌兵,赵王忌惮魏无忌名声,也感激对方昔年窃符救赵之举,这才没有向魏国索要繁阳。   及至后来,魏王忌惮魏无忌而夺其军权,赵王也替魏无忌感到不值,准备索要繁阳。   却没想到,秦国正好发兵攻打申岐之地。   赵王畏惧秦国之强,不敢在那个时候得罪魏国,这才拖延至今。   可事情过去了那么久,魏国在那场战争中也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哪里肯将富庶的繁阳割让给赵国?   魏王先是敷衍了赵国使者月余,最终烦不过赵国使者再三索要,只得彻底撕破脸皮,不承认自己当初说的话,反而将赵国使者驱逐出大梁。   “魏国出尔反尔,欺人太甚,吾等亦请求伐魏!”   乐乘话音刚落,其麾下那些将领就纷纷出声应和,所有人脸上都战意澎湃。   这些人中,不少都是昔年燕将,被俘以后投降赵国。   他们非常渴望发动战争,获取战功,而后在赵国彻底站稳跟脚。   不仅仅是这些燕国降将,哪怕赵国本土将领,亦有几人蠢蠢欲动。   这几年,赵国先破燕再破秦,算得上是风光无限,不少人都有些膨胀了。   只不过,赵国将领几乎都以廉颇为首。   他们见廉颇没有发表意见,哪怕有些心动,却也无人出班请战。   “不可!”   就在此时,廉颇却是走了出来,目光先是扫过那些请战之人,而后朝着赵王躬身行礼。   “臣以为,武襄君伐魏之举,大谬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