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三章 萌公子回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老九来了招阴损的,让武载德去沿海诸州主持税法和海贸之务,又把城郭营造、扩充州府的肥差拱手给了武三思,唯独把武攸宁、武攸暨两兄弟晾在了一边。   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不,这哪里是欺负人?分明是拿武攸宁兄弟没当人!   后堂之中,武攸宁、武攸暨一听穆子究的这个安排,脸都绿了,下意识就把敌视的目光投到了武三思身上。   能不敌视吗?   二人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武三思看上去憨憨傻傻跟个缺心眼儿似的,却是下手比他们兄弟还快。   大意了!大意了啊!!   至于前厅中的穆子究......   更不用说,有如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宰了这个王八蛋。   其实,武承嗣又何尝不是?   心中暗想,穆子究啊穆子究,你能不能当回人?怎么老也不按套路出牌呢?   把穆子究之前的话在心里仔细过了一遍,便是眉头皱得更深,暗叫不妥。   “子究,如此分配....是何道理啊?”   太子殿下可是没忘,武攸宁兄弟可就在后面听着呢。此时必是大怒,就差没冲出来杀人了。   穆子究看似无私,可是,武承嗣怎么看怎么像是二桃三士的毒计呢?   缓下性子道:“朝中诸务,一看能力,二观时局,却非贤者必能居之。若让载德与三思二人独领风骚,恐他人存怨,有悖和气啊!”   武承嗣这话说的含蓄,可是意思很明显,老子要是听了你的,那不就是找打架呢吗?你这不是馊主意,就是挑拨离间。   同时,这话也是给里面那三位听的,稳住武攸宁、武攸暨,并给武三思一计当头棒喝。   而后堂三人听罢,也是各有表情。   武三思一愣,随后冷汗就下来了。   武攸宁兄弟倒是心中一舒,暗道:“太子还算清明,没上了穆子究的贼当。”   但是,吴老九却是不紧不慢地淡淡一笑,“太子殿下,尚有时日,可不急于下定论,且斟酌二三再议不迟。”   说着话,吴老九直接起身,就要告辞。   “?????”太子殿下有点懵,怎么看着不像是单纯的挑拨离间呢?   “子究先生,留步!”   赶紧把吴宁拦住,“若论心思本宫远不及先生之才,何不明示?”   一边给吴老九深施一礼,一边诚然道:“还望先生赐教!”   好吧,有点礼贤下士的味道哦,太子殿下这个身份把握得还是很好的。   “这....好吧!”   吴宁又和武承嗣一起坐了回去。   “既然殿下让子究说,那子究也就不绕弯子了。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殿下海涵!”   武承嗣闻言,大手一挥,“哪里话,尽管讲来。”   心说,你可把话说清楚,否则里面那三位还不炸锅了?就算炸锅,那也不能炸在我武承嗣脑袋顶上吧?把话说清楚,让他们找你争去,和本太子没关系。   ....   另一边,吴宁略有沉吟,“若说这三务之重,太子殿下应比微臣更清楚。既有巨利可图,又关乎国朝之危。”   “同时,既可解今时之难,又是大周远景之基,遂不容有失。”   武承嗣点头,“确实。”   “然后呢?”   吴宁道:“这个人选,既要有一定的才能,同时还得是极贵极显之人。所以,可用之人其实并不多。”   武承嗣一皱眉,这都是车轱辘话,屁用没有。   沉声道:“当然是要极贵极显之人,那为何不是太平、攸宁、攸暨?我看朝中诸臣之中,也不是没有人选嘛。”   吴宁含笑摇头,“不行!”   “首先,太平公主就不行。”   “实话实说,子究虽与太平交往甚密,但说到底,她不过是一届女流,在朝中有陛下庇护也就是罢了,出得长安恐难服众。   且,她已在东北、川黔两地得利颇丰,若再占厚利,就算是为国解危也是有些过了。   所以,这次子究特与公主殿下长谈一夜,终打消了公主殿下的念想。”   “哦!!”武承嗣恍然。心说,穆子究还是穆子究,看得真的是通透啊!   确实如此,太平要是想在这里面再掺一脚,那就不是贪的问题了,那是惹祸上身。   “先生继续。”   “太平公主不入此局,那能用的,且还是太子信得过的,也就那么几人了吧?”   和武承嗣一边的,身份地位压得住的,还有谁?也就武三思、武攸宁兄弟和武载德了呗!   说到这里,吴老九压低了声音,一副为武承嗣谋事的神情,靠到他耳边。   低声道:“明人不说暗话,武三思其人原与太子有争储之意,本不应出此重任,是要提防的。   可是,今举朝归心,大局已定,从前的一时之长短,怎么比得上‘太子贤德’之名更让各方雀跃呢?”   “!!”武承嗣心里咯噔一下,有点道理哈。   朝中关系纷杂,他又初登储位,是要给各方表个态的。   如果把武三思推上去,那昔日对手都得以重用,不显出他武承嗣心胸大度吗?   只不过,穆子究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反倒让武承嗣想起来了,对哈,武三思这货当初也想争位来着,把他放出去不会是个祸害吧?   吴宁似乎是看出了武承嗣心里想什么,继续小声道:“太子殿下不必多虑!”   “梁王那时也不过是情势所驱,是时局不明之时的自保之举,并非真的就志在高远。殿下想想,那个时候,梁王若不自培势力,还能活到现在?”   “况且,后来太子得陛下圣心,他不也是第一个响应的吗?”   武承嗣点头。   穆子究分析的有道理,别人不敢说,但是武三思他还是拿得准的,这货既没贼心,也没贼胆,成不了大事。   眼神忽亮,“子究的意思是说,梁王看上去不是本宫的人,可本质上与本宫还是同姓同心的?”   “正是。”吴老九一拍桌子,朗声大喝,“遂梁王可堪大用!”   “嗯。”武承嗣被吴宁说服,“先生高见,高见啊!”   里面的武攸宁兄弟听得差点没骂娘,高见你个大头鬼啊,就高见?   嘀嘀咕咕说什么呢?最后就来一个可堪大用?   ......   前厅的武承嗣可不知道,后堂那两兄弟已经冒烟儿了。心说,穆子究啊穆子究,当真是不世之才,怎么就便宜了太平那个老女人呢?这要是为他所用,那得省下多少麻烦?   “那载德呢?又是何种考虑?还望先生赐教。”   “这个嘛...”吴老九沉吟着,双手抄袖,直了直腰,却是没刻意压低声调,“这是出于长远的考虑。”   “长远考虑?”武承嗣不解,“何意啊?”   “殿下啊!”吴宁似笑非笑,“殿下已为储君,也该为将来做一做打算了。”   “这.....”   武承嗣浑身一僵,穆子究那神态分明就是有几分嫌弃和卖弄之意,让他不想深想都不行。   为将来打算?老子一当上太子就屁股的烂眼子事儿,哪有时间考虑将来?   但是,这话说的对啊,太子只是第一步,登峰造极那才是终极目标。   连忙起身,与穆子究长施一礼,“还望先生教我!”   “好吧!”吴老九长叹,“有些话本不应由子究来说,然殿下既然问到了,那微臣就多几句嘴。”   “陛下年迈,又圣体亏欠,退位让贤那是早晚的事情,太子殿下就没想过那时的情形吗?”   “这.....”这话不能接,有失稳妥,“请先生明示。”   “很简单。”   吴老九可没他那么多顾虑,直言道,“自李唐之大宗起,到今之陛下,朝中执局无外乎一个平衡。”   “不全信一人,也不专权一派。无论内外,皆有制衡之道。”   “......”武承嗣点头认同。   千古帝王心术,不就是这个制衡之道吗?   心中一惊,茫然地看着穆子究,他这是...这是提醒我?   只闻穆子究继续道:“他日太子殿下登临大宝,就算各派归心,群臣和顺,但也必行制衡之法,有自己可以仰仗的势力。”   “这个势力是谁,自不用子究多言了吧?”   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武家。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武承嗣所能依仗的最大助力,当然就是武氏宗亲。   “那武氏之内呢?”吴宁突然反问,让武承嗣又是一愣。   之前,他只想和外人对抗,还真没想过武氏之内。现在细想,确有欠缺啊!   急声道:“先生的意思,我武氏之中,也要.....”   穆子究一笑,“要不要的,还要太子殿下说了算。不过,武载德是个不错的选择罢了。”   “此人近年虽多在军职,州府出官。可是,太子当比微臣更清楚,载德之才非武功一项,文治之能也属顶尖。”   “可以说,出将入相无有不能,乃日后殿下之一大助益。唯独根基尚浅,殿下当早做打算啊!”   “......”   武承嗣一时竟无话可说,穆子究想得确实是长远啊!   而且,说什么武载德文治武功,那可不是捧他,而是这人真有那个本事。   近年,武则天把武载德安排在军中供职,倒是让人轻视了他的文治之才。要知道,武载德年轻时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实打实自己考出来的。   穆子究说的对,武载德是可堪大用之才,将来对他皇位的稳固有很大助益,趁当下扶植确实应该。   这么说来,穆子究这两个安排确实是好。   但是,武攸宁和武攸暨怎么办?   武承嗣蛋疼得紧,武三思和武载德是舒服了,可那两兄弟还不得跟我急?   难办啊!   苦脸对吴宁道:“那...我那另两位兄弟,攸宁、攸暨怎么办?此番分配,恐有不公之嫌吧?”   “要不....把西部之务...交给他们?”   得,武承嗣这脑袋啊,真不适合上台面。   吴老九把话说的那么清楚了,他还想着把西域的好处也给占了。也不想想,那是给朝中所有臣子的,他要是还分给武家人,他这个太子能好过才怪。   吴老九暗自摇头,这特么不是棒槌是什么?要是把诺大的天下交给他,真是热闹了。   可是,这话不能说,只得耐着性子,“不可!万万不可!!”   “为什么?”   “为什么?”   武承嗣的反问,和后堂攸宁兄弟的心理活动,是一起出来的。   武承嗣是真不明白,后堂那两位是真急了。   穆子究对武载德的评价他们可是全听见了,哦,合着我们两兄弟还比不上武载德,那位是出将入相无有不能,那我们呢?活该受气呗?   “为什么?”   面对武承嗣的疑问,穆子究有点恨铁不成钢。   再次凑到武承嗣耳边,低吟道:“殿下,您可是刚得储位不久,真敢把两位贤王驱离身侧?”   “啊!?”   武承嗣一个机灵,“什...什么意思!?”   “哎呀!”吴老九再叹。   贼兮兮地继续低声道:“陛下属意太子,朝堂看上去万众归心,可是,谁又说得准,有没有什么暗潮之涌呢。”   “且李室宗亲犹在,谁又知道他们甘心不甘心。这个时候,把手中最得力的两员干将支出京去,真的明智吗?”   “这.....”   武承嗣傻眼了,光想着分赃,把这个茬子给忘了。   对啊,武攸宁、武攸暨不能出京。   穆子究说那是两员干将,可是武承嗣自己知道,那哪里是干将,那就是他的两条胳膊。没了他们在身边,真出点什么事,那就废了啊!   “殿下还不明白吗?”穆子究不管武承嗣的错愕,继续道,“之前咱们说扶植武载德,制衡的是谁啊?”   “正是攸宁、攸暨啊!将来武氏怎能一家独大?”   “可是话说回来,攸宁、攸暨当得起制衡之道,也恰恰说明必不可少。两位贤王皆属能事之才,此时外放,实属不智。”   啪!!!   吴老九此番话一出,武承嗣重重一拍额头,有如醍醐灌顶,瞬息了然。   明白了,全明白了,越是重用,当下就越要留在身边啊!   心说,这才是真正的智计谋臣,一个简单的任用,就让穆子究考虑的如此周全,滴水不漏。   佩服!佩服!!   再次起身,再次躬身大礼送上,“先生高见,承嗣受教了!”   ....   ——————————   “受教了?”   “受教什么啊?”   武攸宁和武攸暨都傻了。   穆子究在那儿装神弄鬼,一会儿大声,一会儿小声,一会儿听得清,一会儿听不清。最关键的,评价他们兄弟的话,正正好好是一句没听着。   “怎么就受教了?”两兄弟急的啊,抓耳挠腮,就差没冲出去问问了。   不过,不问也知道,穆子究肯定没说什么好话。而且,武承嗣这个草包还让他给忽悠住了。   二人心急如焚,好不容易熬到吴宁起身告辞,便迫不及待的冲出后堂。   “兄长!!这穆子究居心叵测,是何用意啊?”   还行,没直接就说,这么分配我们兄弟就翻脸了哈。   武三思倒是稳住了,低眉臊眼的往旁边一站,半个字都没说。   他之前也高兴来着,但是这事儿不能细想。   穆子究就是吴老九,他是知道的。更知道,吴宁万不会真心来给武承嗣出谋划策。那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路数,有什么陷坑,就得好好斟酌了。   可是,武三思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明白,索性不想,踏踏实实当他的闷头鹌鹑准没错,只听武攸宁兄弟折腾便是。   只是,折腾得起来吗?   有些话不用说,武承嗣心里清楚,武攸宁兄弟这是没吃着肉有点心急了。   淡然一笑,“莫急,为兄怎会尽信于他!只不过,子究先生的话虽不知是何用意,却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啊.....”   武攸宁一听武承嗣这么说,心都凉了。   啥意思?话外之音还真要如了穆子究的愿?   “兄长....”武攸暨此时开口了。   “兄长别忘了,这穆子究多次与兄长为难,非我同类啊!切不可听他胡言,扰乱了兄弟们的一团和气。”   武承嗣一挑眉,心说,这你就错怪了人家不是?刚刚穆子究那番话,可是半点离间之心也没有的。   开始他也觉得这是二桃三士之计,可是最后人家说得明白,不让武攸宁、武攸暨出京,那是为他们好,也是为大局着想。人家还夸你们是贤能之臣,可堪大用呢。   况且,再怎么说,武载德、武三思那也是他的人,穆子究就算有什么心眼儿,又能怎么样?总比派太平公主或者别的什么人来的可靠吧?   “两位皇弟啊!”   武承嗣心中已经认可了穆子究的人选,但有些事儿呢还是要装一装的,毕竟不让武攸宁兄弟吃肉,人家心里不舒服也是可以理解的。   遂好言道:“两位皇弟且莫不快,穆子究这么一说,本宫也只是这么一听,可还没做决定呢!”   “况且,子究说得对啊,为兄初监国政,根基尚潜,京中不能无人啊!”   “对什么啊?”武攸宁翻着白眼。   穆子究刚刚说了什么,他们压根儿就没听见。没用的听了一堆,有用的一句也没进来。   “兄长!!”二人还是不死心。   实在是这个差事太肥了,谁也不想拱手让人,还想再劝一劝武承嗣,千万不能上了穆子究的贼当。   但是....   “诶!~~”武承嗣一摆手,打断了二人的话。   “为兄心里都清楚,二位贤弟不必多言,且让为兄斟酌一夜,明日再议也不迟嘛。”   武三思在这里,有些话,他不能明说。   总不能告诉二人,留你们是因为你们的分量比武三思重,将来是要仰仗你们,而不是他武三思吧?   “好了!!”武承嗣有了定论,不容有疑,“明日各位再到东宫一聚,叫上载德。咱们有什么话,兄弟之间商量着来。”   “......”武攸宁欲言又止...   “好啦~~!”武承嗣拍拍他的肩膀,“为兄心中有数,定细细思量,不尽信穆子究。”   说着话,在武攸宁耳边低语,“明日你二人早来,我有话说。”   “......”   “......”   武攸宁、武攸暨翻着白眼,心说,你这是哄小孩呢啊?还不尽信穆子究?穆子究没来之前,赌誓发愿要提防着,结果呢?人家一进来,三两句就把你忽悠懵了。   没办法,只得先走。回去之后,两兄弟再作计较。   ......   ——————————   且先不说武承嗣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也不说武攸宁两兄弟情不情愿,反正武三思琢磨了一道儿,他也没想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更让他不明白的是,武承嗣可是一直防着吴老九呢啊,那吴老九到底和他说了什么,能让他有这么大的转变?   看刚刚的意思,武承嗣还真有那个心思,把城乡改造的大任交给他武三思。   当真是怪了!   浑浑噩噩的回到梁王府,一进门就听下人禀报,说二公子武崇训从骊山回来了。   武三思一挑眉头,心说,那小子在清华宫躲了好几个月了,终于舍得回来了?   不过,回来的也正是时候。   “去,把他给本王叫来!”   不多时,父子二人于书房相见。武崇训上了父子之礼,便低头站在一边,等着武三思训话。   武三思皱眉看着他,“没出息的东西,终于肯回来了!?”   武崇训瞄了一眼老爹,嘟囔道:“孩儿不躲又能怎样?”   “哼!!”武三思轻哼一声,不屑道,“你呀,难堪大用!”   说完,又觉太重,来到武崇训身前,柔声道:“武承嗣为储,总比李家人要强,爹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长宁郡王府那边都是通透之人,不会不明白。且你与那吴....那穆子究之间的交情不涉朝务,本就纯洁,你又何必躲呢?”   武崇训没说话,只闻武三思继续道:“回来...没去长宁郡王府看看?”   “没有。.”   “去看看吧!”   武三思笑叹一声,想到今日的情行,“替为父谢谢长宁郡王,就说.....这个情,我梁王府记下了。”   “啊!?”本来还没什么精神的武崇训一听老爹这么说,都傻了。   愣愣地看着武三思,“孩儿没太听懂,你让我干什么去?”   “这有什么听不懂的!?”武三思一脸无奈,“我让你去吴老九那儿,替你爹谢谢他!!”   “......”   武崇训无语了,心说,爹啊,九哥说的真是一点没错,就您这个脑子,还是早点想个退路的好。   “爹,真让我去?”   “真让你去啊!”   “好吧!”武崇训败下阵来,“那我可真去了!?”   说着话,两手一背,迈起四方步往外就走,怎么看怎么不像刚进来时那么低落。   ....   ——————————   另一边,吴宁回到府中,正好吴启和吴黎等人在厅中闲聊。   “哟!!九哥回来了?”   吴启挑眉戏谑,好不得意。   “怎么?去东宫了?”   吴宁懒得搭理他,“去东宫了,怎么?你有意见?”   “没意见!”吴启笑的那叫一个贱。   “不过,九哥啊,别折腾了,太子殿下都要恨死你了吧?你再怎么去圆场,也是救不回来了。”   “......”吴宁没说话,恶狠狠地剜了吴启一眼,“原来你在这儿等着我呢?”   “嘿嘿!”吴启贱笑。   “你啊,还是先处理太子那边吧!我呢,继续当我的纨绔公子。多好?何必非强人所难呢?”   把吴宁气的,就没见过这样儿的。   瞪着牛眼,“你很闲,是吧?”   “嘿嘿,反正比九哥要清闲。”   也难怪吴启这么嘚瑟,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吴宁失算。这可是千载难逢之机,当然要过足了瘾才行。   “好。”吴宁咬着牙,“我让你闲!!”   “你不是闲吗?正好,去帮我赴个应酬。”   “应酬?”吴启一愣,“什么应酬?”   “吴王府的应酬。”吴宁从怀中掏出请柬。   “李千里与李瓘父子今夜宴请故交,给咱们长宁郡王府也发了贴子。你不是闲吗?替我去吧。”   “哦。”吴启一想,也行!那爷俩都是军中人物,不像文人那么闷,赴他们的宴还算不错。   “行吧!!”吴启起身,准备回房换身袍子就去赴宴,“九哥,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愁苦的嘛,乖乖听我的不就得了?”   说完,不等吴宁发彪,一溜烟儿的就跑了。   他一走,厅中的几个兄弟却是活份起来。   吴老八摸出银钱,“开盘开盘!多押多得、少押少赔了哈!!”   “十贯!老十独赢!!”吴老七一点不客气,直接嚷嚷起来。   “我也押注十贯,老十!”老十一贼兮兮地看了一眼吴宁,“九哥这回啊,难喽!”   “十贯!!”罗厨子真抱出十贯钱来,“我押老九!!”   “啊??”   大伙一愣,还真有不怕输的,押老九?   “厨子,你傻了吧?”吴老八瞪眼,“现在反悔还来得及哈。”   “反悔?”罗厨子撇嘴,顺道看了一眼吴宁,“你们见他输过吗?”   “......”   “......”   “......”   “......”   大伙儿一阵无言,这话....有点吓人。   吴黎皱眉看着吴宁,“老九,你....这回能输吗?”   吴宁冷笑一声,“你说呢?”   吴黎一听,心里更没底了,试探道:“你不会还有后招吧?”   可是,不对啊,这局势翻不了了啊?   一屋兄弟都直勾勾地看着吴宁,只见他摇了摇头,“没了。”   “那就行!!”   吴老八放心了,一把将罗利那十贯大钱揽在怀里,“买定离手,不能反悔了。”   吴宁看着一群人在那里鼓噪,也是无语。   摇头出了厅中,却是直奔长宁郡王府的正门,似乎在等着什么。   不多时,街角一转,闪出一翩翩公子来,大摇大摆地朝着长宁郡王府而来。   吴宁一见,登时大笑出声,“你还真来了?”   那公子也笑,到了跟前:“九哥,这可真不是我坑爹,是我爹非让我来的。”   “呃....”   吴宁愣了,看着多日未见的萌公子武崇训,一时之间竟说不出半句话。   “武三思让他来的?这位....还真是一点脑子都不用啊!”   武崇训长叹一声,“本来吧,这次坑爹,我心里还有点于心不忍,毕竟这回坑的有点狠。”   “可我是万万没想到啊,他居然天真到了这个地步?还是趁早出京去吧!”   吴宁知道他心里肯定不好受,安慰道:“走吧!寻个好去处,咱们不醉不归。”   “好啊!”武崇训应着,“要不...叫着裹儿?”   “这...”吴宁一窘,“还是不要了吧?”   自打他和太平公主演到一块儿去之后,李裹儿就从他的身边消失了。   “给她些时间吧!”   吴宁如是说着,看着武崇训,“也给你一点时间。”   “我?”武崇训一乐,却是没接话。   他确实喜欢过李裹儿,可是李裹儿的性子他最清楚,认准的事儿谁也改变不了,包括感情。   “算了,我还是也别去招惹她为妙。”   “咱们去官宁教坊吧,我好久没见巧儿了!”   “嗯?”吴宁错愕,怎么双扯到巧儿那去了?   ......   —————————   这一夜,有人心情大好,比如吴宁和武崇训,喝酒听曲儿,有美人为伴。   有人醉生梦死,比吴老十,和李千里父子,还有吴王府的一众亲朋相谈甚欢。   唯一让吴老十不太爽的,就是在宴上还预见了武载德。   他这才知道,原来武载德和李千里、李瓘关系一直不错,甚至超越了李武两家的嫌隙。   还有人抓心挠肝彻夜未眠,比如武承嗣、武攸宁兄弟。   武承嗣是不放心,把穆子究的话翻来覆去过了无数遍,生怕有什么纰漏,着了道。   而武攸宁和武攸暨则是热锅上的蚂蚁,想着怎么才能扭转乾坤。   然而,光靠想,他们是想不出来什么的,得吴老九露出破绽才行。   而这个破绽,已经放在他们眼前了。   ......   第二天一早,武攸宁兄弟急匆匆地入了东宫。也确实如武承嗣吩咐的那般,早去了一会儿。   等武三思和武载德如约而来,已经过了晌午。但让二人意外的是,太子不在东宫。   “不是说好的,一起议事的吗?”武三思心中不明,“怎么人没了?”   武载德也是纳闷儿,穆子究谏言让他去沿海之事,武载德昨夜就知道了。   为此,他还特意在李千里的宴上,连敬了穆子期三杯。   而听武三思话中的意思,太子应该还算认可穆子究的意见,这事十拿九稳了。   怎么今天一来,武承嗣不在东宫了?   “那咱们....等等?”   “算了。”武三思摇头,“还是各自回府吧!”   在这儿等着,好像他们兄弟多着急一样。   “那好吧!”武载德也只得同意,与武三思各自回府。   只是,还未进府门,调用二人出京的圣旨就到了。   二人大礼接旨,高呼万岁。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圣旨来得如此之快。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调令似乎和他们知道的也完全不一样:   武载德出知西南宣政使,兼吐蕃都护府政务官。   武三思出任凉州刺史,与林羽堂之子林晚萧互为主副,主玉门、阳关、凉州三地军政事。   “......”   这个结果,让二人愣在当场好久才接旨,之后又于府门前呆站良久。   这两位是想破头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