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大唐往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引子:大唐往事   写在开书之前:   老书友都知道,苍山的故事突出一个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我是讲故事的,不是讲历史的。   且为了写爽写嗨,此次的时代背景采用的是半架空的形式。   虽然还是沿用正经的历史人物,大体上也没太多偏差,但是......   讲的却是一个不正经的故事。   图个方便,某些历史人物、事件的时间节点会有出入,唐王朝的内外环境也会有所杜撰。   特此说明。   ......   各位看客,下面,咱们开始新的旅程!   ......   ————————   大唐,上元元年秋,甚异。(公元674年)   此时未及昏时,残阳如血,可宫城即已落锁,四门禁闭,巡哨森严。   就在刚刚,魏国夫人贺兰氏暴毙宫中。   人是死了,可凶手是谁却未有定论。   君上震怒,誓要严惩凶徒,还魏国夫人一个公道。   当今君上李治对贺兰氏甚是宠溺,无论朝中,还是坊间,皆已是公然之秘。若不是圣后阻拦,以贺兰氏久居宫中之实,立妃也己顺理成章。   然而,老话说的好:没了,就是没了。   这巍巍皇城仿佛真如圣后所言那般不吉利,即使将那凶徒碎尸万段,又怎换得回魏国夫人倾世一笑呢?   守卫皇城的羽林卫兵卒虽是茫然,却也只能苦笑颔首,见怪不怪了。   自高祖立国,这皇城之下埋葬了多少李氏宗亲?又有多少皇亲贵胄血祭了天唐?   那个圣后的亲外甥女,那个芳华绝世的女人,也没能逃过这皇城孽咒。   贺兰氏,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   突然,皇城之内扬起一阵喧闹,刀兵对碰之声细密嘈杂,由远而近。   城外巡哨的兵卒愕然一怔,下意识望向宫墙阻隔的禁宫,紧了紧手中的矛枪。   正在此时,众兵卒还未及反应,只闻喧闹之音已然到了城上。   昏暗中,黑影闪现,寒光一掠,一个人影左手执剑,右手握着一块紫黑色的玉饰,从数丈高的宫墙上直扑而下。   叮...铛...碰!   两剑一肘,三个带甲武士连兵刃都不曾擎出,便已倒飞而出,伤重不起。   人影趁乱一窜,射出丈许,躬身再闪,唰!唰!   只两个闪动,便已穿过长街,翻身没入宫外安乐坊的矮墙之中。   “......”   兵卒们都已经看傻了,此人武功之高闻所未闻,身手之迅更是见所未见。   “这......这是什么人!?”   ......   “好像是个道士......”   ......   “身后还背着包袱?”   “不是包袱,是一个孩子!”有看得真切的兵卒惊魂未定。   “一个皱巴巴......浑身是血的幼婴。”   ......   一人一剑独闯禁宫,不但全身而退,且从皇宫之中带出一个幼婴,此等逆天之行,说出去都没人信。   可诡异的是,没人说出去,也没人敢说出去。   后人对于贺兰氏之死,亦只是《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卷》中寥寥三言,含糊不清。   “圣后武氏异母兄惟良与弟淄州刺史怀运,以岳牧例集于泰山之下。”   “时韩国夫人女贺兰氏在宫中,颇承恩宠。则天意欲除之,讽高宗幸其母宅,因惟良等献食,则天密令人以毒药贮贺兰氏食中。贺兰氏食之,暴卒,归罪于惟良、怀运,乃诛之。”   ......   ————————   七年后。   大唐永隆二年。(公元681年)   有魏国夫人亲兄——贺兰敏之恃宠而傲,藐视天威。   其与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通奸;   贪污圣后拨荣国夫人造佛追福之瑞锦;   逼淫太子妃选定之杨氏女;   为荣国夫人服丧期间,不遵礼制,饮酒作乐;   调戏帝女太平,及其随入宫人。   五大罪状,天尤不恕。   圣后震怒,厉惩不怠。下令将其削爵为民,流放雷州。   贺兰敏之自知罪孽深重,无颜苟活,途中自缢挽尊,了此残生。   名极一时,号称当世第一美貌才子,被圣后视若亲骨肉的贺兰敏之,也就这么没了。   只不过,亲自押解贺兰敏之,时任刑部都事的周兴,在给则天圣后的密奏之中,对敏之自裁之事却有着另外一个版本:   “徒至韶州,遇邪道阻之。左持剑,技高绝,伤卒十数,挟敏之而去,无人可挡。”   ......   又两年,弘道元年十二月。(683年)   高宗崩,遗诏皇太子李显柩前即帝位,皇太后武氏临朝称制,改元嗣圣。   元年二月,(684年)太后武氏废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   其年五月,迁于均州,寻徙房陵。   至此,那暴毙宫中的一缕香魂再无人记得,亦无人提起。   ......   ————————————   《引子:大唐往事》   阴云盖顶,古道缠山。   关中暮春的细雨还夹着寒气,抽打在行人脸上,冰冷难捱。   庐陵王李显南下房陵的车驾仪仗,就在这泥泞氤氲的山道上缓缓爬行。   此次护送庐陵王南下的,皆是圣后身边的亲信之人。武官乃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绩,文吏则是礼部都事周兴。   二人安于马上,远望行路,隐隐皱眉。   这贼老天当真熬人,沉丝一般的细雨却是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辰了。   ......   山下是一处村渡,十几丈宽的河水拦住了南下的官道,只有两条蓬船往来河面,摆渡着春雨中焦躁、麻木的旅人。   不顾山路湿滑,丘神绩命庐陵王车驾紧步下山,终是赶在蓬船未去之时来到了岸边。   等船的行人眼见大队官兵急至,无不侧目凝眉,有意无意地朝边上靠了靠。   这般阵仗,定是从京中南下的官员仪仗。看这架势,说不得还是什么皇亲贵胄,却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招惹得起的。   也不做多想,要早些过河避雨已然不太可能,定是要让官老爷先过的。   而丘神绩当然也是这么打算的,呵斥船家把已经登船的旅人尽数卸岸,驱逐一旁。   准备妥当,便冷脸吩咐仪卫:“请庐陵王下车,登船过河!”   言语之中虽是规矩,可面上却并无半点恭敬之色。   想来也属正常,高宗崩世,圣后独掌大权,推皇子李旦登临大宝。李显这么一个废帝,又何需他这个圣后亲信多费心神呢?   ......   不多时,传令的兵卒没回来,亦不见后队的李显下车换船,倒是队中文吏周兴小跑而来。   “丘帅,怕是不行了。”   “嗯?”丘神绩一拧眉头,甚是不耐。   “怎个不行?”   周兴面有无奈道:“韦王妃要生了,在车上下不来。”   丘神绩一晃神儿:“怎么赶这个时辰!?”   心说,不知在这雨地里要淋上多久了。   “那还不叫稳婆去看看?”   “丘帅......”   周兴并未听令,而是似有深意地看着丘神绩,轻唤了一声:“何不再斟酌一二?”   丘神绩又是一疑,“何意?”   周兴闻言,凑到丘神绩耳边压低了声音。   “丘帅别忘了,圣后对韦王妃向来厌恶。况且,今次若不是因为韦氏之故,大唐天子也就不会沦落成庐陵王了。”   “何不借此时机......”   “你是说......”丘神绩大悟,面带惊容地瞪着周兴。   这小子是动了杀心?   正如他所言,李显被废的契机,正是这韦妃不知深浅,怂恿李显封赏韦氏一族。圣后震怒,这才把堂堂大唐君上变成了庐陵王。   可是,李显毕竟是圣后骨肉,丘神绩心生迟疑。   “恐有不妥吧?韦妃腹中毕竟是李氏骨血,且无圣后旨意,我等怎可妄行?”   周兴闻罢,阴阴一笑,“丘帅还怕圣后怪罪不成?想想废太子李贤,丘帅还有何疑虑难平?”   “......”丘神绩沉默了。   “李贤......”   对啊,废太子李贤,也就是李显之前的那位。   原本今次他的差事是南下巴州,巡视废太子李贤居所。   至于为何一个金吾卫大将军会领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圣命,那是因为圣后派他去另有一纸密召,那就是:   送李贤去见先帝!   可是,偏偏在临行之前,临时又安插他护送废帝李显迁徙房陵的任务。   之前还以为就是顺路而为,现在经周兴一提醒,倒是让他看出圣后另外的深意来了。   周兴此时见火候已至,小声继续道:“若是王妃临产之时顺应天意撒手西去,想来圣后当是去了一块心病的。就算不即刻做些表示,也总会记在心上的吧?若是庐陵王悲痛难挨,也......”   话说半句,周兴却是不再多言,只玩味地看着丘神绩。   丘神绩又是一阵沉默,最后缓缓转头看了一眼李显车驾,眼神之中杀机一闪,森然道:“命王府左右随侍先行过河,投驿休顿。”   顿了一顿,“尤其是稳婆,你要盯着她上船!”   ......   二人话音极低,左右兵士都听不真切,可远处,却有两双锐利目光紧紧地盯着二人,且随着二人的密谈而神情连变。   那是一道一俗,两个年轻汉子。   道士鼻高目锐,面若宝玉,甚是俊朗。一身道袍颇为合身,更显英姿。腰间悬一八卦,身后背一柄长剑,一看就是跑江湖的打扮。   倒是那俗士,让人搭眼一瞅,多半会惊出一身细汗。   与那道士相比,这人简直就是另一个极端,真的是丑得已经不能再丑。   只见一道半尺长的巨疤从左眉斜贯至右颚,且那长疤好似铁犁犁出来的一般,足有一寸来宽,深可见骨。整张人脸被那道巨疤撕成了两半,别说相貌,天若再暗些,到底是人是鬼亦难分辨了。   更为离奇的是,丑汉背上还背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孩童,面若金纸,双目紧闭,显然是湿寒入腹,病得不轻。   ......   此时,道士看着远处的丘神绩戏谑一笑: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下意识看了眼丑汉与他背上的幼童。   “此次下山,别的倒无长进,这句话小道却是当真见识了。”   丑汉闷头不语,这道士神通广大,不但武技超群,亦通读唇之术,刚刚丘神绩与周兴所谋虽然隐秘,却已一字不落地被道士复述与他了。   枘然开口,沙哑之声似朽木撕裂一般难听。   “李显、李贤现在还不能死。”   “嗯?”道士一挑眉头,“你要救他们?”   “是。”丑汉抬头。   “包括韦妃腹中之婴孩。”   郑重抱拳,“望道长助我。”   “......”   道士不语,脸色渐冷,万没想到丑汉要救人。   良久方道:“三件!”   “家师遣吾下山只圆你三件事。”   肃穆地看着丑汉,“汝确定要把这第三件浪费于此?”   丑汉被道士所言说的似有迟疑,低头半晌,终还是......   “救吧!”   “唉!”道士无语长叹,并无先前言语之中的冷俊,反而露出一丝欣慰笑意。   调侃道:“以汝之性情,却是趁早断了复仇之心为妙。否则害人害己,徒增烦恼尔。”   言下之意,这丑汉的心还是不够狠。   不狠,又怎言复仇?   ......   “罢了!”道士甩袖而起。   “汝不够狠,吾亦不够狠。”   “今日这一件,就当是小道俗心未灭,管一回闲事。毕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笑看丑汉,“这一件,算是小道送你的。”   “......”丑汉一阵错愕。   与这道人相处的时日也不算短,救下两个寻常之人对他来说倒也真不是难事,可圣后要除之而后快的人物,且此时金吾卫在侧,就算是救,也少不得一场厮杀,岂是如他所言那般“举手之劳”?   正想着,只见兵将之中冲出一紫袍绣带的青年男子,衣着虽奢,面容却尽是苦楚。   快步冲入渡口人群,急声问向众人:“可有稳婆?可有稳婆?各位乡亲,可有稳婆在此?”   “稳婆?”   稳婆已经被那恶将打发过河,还上哪儿去找稳婆?丘神绩是打定主意让韦妃死于当下,然后....   李显悲痛难捱,加之路途艰难,死在了南下的路上,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   此时等船的百姓无不往后靠了靠,避之如疫。唯独道士自得一笑,好似早有所料,排众而出。   “小道粗通岐黄,这位郎君急唤稳婆,可是家中有麒儿欲降人间了?”   华服男子正是被圣后迁居京外的废帝李显。虽是心焦如焚,可却颇为知礼,闻道士上来搭话,亦是苦声做答:“正是如此。”   拱手一礼,“这位道长,可知这野渡之上有无......稳婆?”   说到最后,声有颤顿,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能否有好运。   可不成想,道士闻罢哈哈大笑,“郎君莫慌,小道可代行稳婆之责。”   “你?”   李显更是惊愕,“道长...恐怕不合适吧......”   一个大男人去给王妃接生?这成何体统?   “诶~~~!”道士飒然摆手。   “疾不避医,何来男女之防?况且小道乃化外之人,郎君却是多虑了。”   “......”   李显一阵犹豫,让一个大男人给老婆接生,确实有点......   可是,此情此景又有何办法呢?   终还是点头,“好吧,那就有劳仙长妙手施恩。”   事到如今,找一个道士接生总好过一尸两命。   ......   这边道士三言两语打发了李显,可那边的丘神绩却是不干了。   “且慢!!”   气势凶凶地冲将过来,一把拦下道士。   “大胆妖道!嫌命.....”   话还没说完,“呀!!”紧箍道士的手臂不知何时已然被道士反握。   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一个野道力气却是不小,隔着皮腕就攥得丘神绩手臂发麻,吃痛难忍。   正要怒喝出声,只见道士轻轻向怀中一带,丘神绩整个人就贴了上去,而那道士森然之音亦在耳畔响起。   “将军天格灰败,地格无章,怕是要大难临头了啊!”   “你......”   不等他反应,道士又言,这回却是没那么含蓄。   “李显、李贤皆是圣后骨肉,即使是圣后授意,毕竟是龙子龙孙,将军觉得会是白死吗?”   丘神绩顿愕,道士一言正中下怀,由不得他不多想。   而道士接下来的一句,却是更为骇人。   “总是要有人陪葬的....”   声音不大,却字字如刀,让丘神绩只觉觉阵阵寒意直贯周身。   谁陪葬!?谁杀的谁陪葬!   “我.....”   反过神来,惊叫出声,“你是何人!?”   可是,身前哪里还有什么道士,只留一仙风道影让丘神绩怔怔出神。   ......   ——————————   一个时辰之后。   山边野渡旁的车辇之中传来一声婴儿啼哭,总算为这氤氲不明的天地添上了一丝暖色。   当李显从道士手中接过婴孩,已经是怆然泪下。   颤抖着手,轻抚婴孩面颊,“吾儿命苦,降在野地里了......”   “为父...之过......”   “为父之过啊......”   见此情景,本是风轻云淡、傲然世外的道士亦有动容,和声安慰:“雏凤降世本是喜事,殿下何必徒增伤悲?”   “所谓极必反,终必归,根本之律也。以无为本,有生于无。”   “殿下此时无安身之所,无盛名之累,亦无娇奢之欲,乃‘生有’之境,又何来哀叹呢?”   李显被道士所言吸引,面上略有光彩。   想来真是万幸,今日这是遇到高人了,不但精通医理,且谈吐超物,字字珠玑,一下就说到了他心里去。   正如道士所言,他如今废帝之躯,幽禁京外正是皆无之境,能有新儿降世,孝守左右,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躬身一礼,“天怜本王得仙长大恩,且受本王一拜。”   “诶~~!”道士一摆手,恢复傲然本色。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目光飘向远处,正是刚刚被他一句话就说蒙了的丘神绩。   此时,丘大将军正独自一人站在细雨纷纷的河岸,失神发呆呢。   心道:若要救下李显、李贤,需再去添点火候为妙。   与李显一拱手,“雨湿路险,王妃又损耗颇多,殿下还是早些上路,投驿休沐吧。”   说着话,就欲告辞而去。   ......   此时此刻,谁也没注意到,原本由丑汉背着的那个病童不知何时已经转醒,站在一旁,一脸茫然地听着道士与李显的对话,更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李显怀中的女婴发呆。   庐陵王李显?   徒迁房陵?   王妃韦氏?   再加上路上还生了个孩子,这......这......   病童瞪圆了眼珠子“这”了半天,只觉脑中一片空白。   抱着一丝侥幸,把身上遮雨避寒的一件夹袄褪下,试探似的递到李显身前。   “天冷......别冻着孩子。”   李显一怔,这少年刚刚就见过,知道是与道士一起的,倒是没什么戒心。   茫然四顾,侍女宫人都被丘神绩打发过河了,还真没人能递上半片裹身之布,只得接下。   “多谢小郎君!”   低头一叹,“吾儿命苦,只得善人解袄裹身。要不,你就叫裹儿吧......”   “裹儿?”   “李裹儿!”   少年闻罢,一反常态,双目上翻,嘎的一声拍倒在地。   果然是李裹儿!   栽倒之前,嘴里还不忘蹦出一句:   “Fuck!”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