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给两成要一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襄州处于荆湖腹地,白河于此并入汉水,使得汉水更加水丰流缓,极利行船。再一路奔入长江,西可入巴蜀,东可下江南。   是以漕运发达,实为重要枢纽。   这里和房州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北面的邓州,借白河之利,将粮米运到襄州,转下大江。   西面的金州、房州,亦由陆路把特产运到这里,方可下江南。   而东面的隋州、申州若想西运,也必要经过襄州,方可成行。   这也就不难想像,为何纵论数千年,襄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民生必盛之所了。   此时,孟家老丈与吴宁并立江边。   孟老头儿指着目光所及之处,傲然道:“这便是襄州码头,自东周之时便已兴盛如今了。”   吴宁闻罢,由衷点头。   他不喜欢历史,可是今天却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历史的厚重了,因为襄州就是一段历史,就是那份厚重!   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从这里发源。   荆山采玉人卞和,从这挖出了一块叫做和氏璧的宝玉,献于皇家,成了各朝传承的传国玉玺。   有个一夜白头的伍子胥助吴王称霸。   还有个杰出青年,在这隐居交友,后来被刘备看上了,三顾茅庐,才有了“三分天下”和《隆中对》。   出了个美男子,叫宋玉。   走出去一位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名士庞统、庞德公、马良,都是这儿出来的。   更别说,现在有个张柬之是把武则天拉下皇位的牛人,将来有个孟浩然仍在吃奶。   再往后数,郭大侠也是在这儿抗击的蒙元。   好吧,郭大侠是金老爷子编出来的,可是抗击蒙元却是真的。   反正,吴宁很喜欢这座城。   那是和后世站在这座城上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尽管后世的襄阳依旧古朴,依旧厚重。   只是,随处可见的高楼广厦、钢铁丛林,难免会让人有些出戏。   可当下却不然。   你很难想象,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在一座城里,交杂着那么多南来北往的口音。   很难想像,码头上会有那么多的商船货载。   很难想像,你脚下的青石是东周的,将近两千年的岁数;眼前的城墙,差不多一千五岁。   高处的高楼,是三国的。   连街边的餐食铺子,上前细问,居然也是传了十几代人的数百年老店。   “孟家老丈!”   吴宁看的有些痴了,甚至有点后悔,当初如果自己也和唐奕一样多啃一点历史书,那现在身处历史之中,也许更加的乐在其中吧?   转向孟老头儿,“咱们来谈笔生意吧!”   “哦?”孟老头儿眉头一挑,“洗耳恭听。”   “你不是相中我那成衣生意了吗?”   “却有其意!”   吴宁淡笑,“那可愿掺和进来?”   “乐意至极!”   “嗯。”这是意料之中,吴老九早有心理准备。   “不过,却有条件要先说。”   “老夫正等着小郎君的条件呢。”   “第一,入伙可以,但是孟家的成衣铺子,必须用我妙衣坊的名号,不可沿用旧名。”   孟老头儿一听,直接点头,“没问题。”   “第二,既然入了伙,那就要听统一调度,不可擅自接生意,更不可擅出新款。”   说白了,就是入伙就得听我的,你只管分钱。   这一条有些苛刻,谁也不愿意把命运攥在别人手里不是?   可让吴宁没想到的是,孟老头儿又是想都没想,“可以,全听小郎君的!”   “......”   吴宁心说,不对啊,这老头儿怎么这么痛快?   他哪知道,还有更痛快的呢!   “第三,重组的妙衣坊,我占四成,太平公主占四成,老丈只能占两成,你......”   “愿意吗?”   只闻孟老头蹦出一句,“老夫只要一成!!另外一成给小郎君。”   嘎?   吴宁彻底傻眼了,什么特么情况?给两成要一成?   说心里话,两成,吴宁都觉得少了点,毕竟他是想把妙衣坊整个都放在襄州。   他除了衣袍的款式、还有一点资金上的支持,其它的都得靠孟家。   可是没办法,他多给不了,只有两成。   因为这里面无论从个人情感,还是市场考量,亦或是抱一根大腿的角度去考虑,太平那一份是绝对不能少的。   有了太平公主坐镇,京城和上流社会的市场几乎就不用考虑,更不用像炭窑那样,提心吊胆地怕被人抢了去。   所以,吴宁只能给孟老头儿两成。   确实很少,而且,吴宁已经做好了在其它地方给孟老头补偿的准备。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孟老头儿好仗义啊!只要一成?   “真的,只要一成?”   “对!”孟老头儿认真地点着头,“老夫只要一成!”   “但是老夫有个条件。”   “你,你说。”   “你吴九郎得做吾孙孟浩然的亚父。”   “什么??”   吴老九以为自己听错了。   “亚父?干爹?孟浩然的干爹!?”   “没错!”孟老头儿满心热切,“你只要肯当浩然的干爹,老夫就只要一成!”   “......”吴宁无语了。   心说,这老头儿不会知道了点什么吧?   玩笑道:“这买卖我好像是亏了啊!”   “哈哈!”孟老头儿大笑,“亏了就亏了吧!反正老夫就把浩然托付于你了。”   孟老头多精的一个人,若说原来他还对肖老道的那课“五九”之卦心生疑惑,可是现在......   特么山南道别驾是吴宁的四伯,庐陵王世子跟他称兄道弟,太平公主也待他跟亲弟弟似的。   “得于五九......”   这特么不就是得于吴九吗?   让孟浩然认这么个亚父,那光宗耀祖还不是信手黏来?   至于什么一成、两成的,孟家家大业大,生意颇多,孟老头儿根本就不在乎。   ......   这还是在孟老头儿不知道吴宁的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他要是知道,刚满周岁的孟浩然认了个皇子当干爹,这老货做梦都能笑醒。   倒是吴宁有点憋屈,老子就想做个生意啊!   本来,他是不想让孟老头儿掺和进来的。没有孟老头儿,这生意他一样做的成。   可是,丹江口那一出,让他重新认识了这老汉:   很仗义,值得信赖。   再加上到了襄州,看着襄州的繁华与商机,吴宁就改变了主意。   这里绝对比房州便利得多,更适合发展。   没想到,怎么绕来绕去,多了个干儿子呢?   ......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