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爆炸肥的肥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城造,说白了,就是补城墙、修马路,规划城市建设的一个小衙门口儿。   这也就是放在长安这个都城,要是下面的州县,一个城造监连个品级都混不上。   那么话说回来,小小的一个长安城造监,怎么弄的大伙儿都这么紧张呢?   那是因为,此一时彼一时。   放在以前,城造监就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鸟不拉屎,乌龟不下蛋的鬼地方。   可是换了现在,特别是大周朝取消了宵禁,废止了坊市制度的初期,城造监就成了大周朝最肥的衙门口儿。   民间戏言:给个宰相都不换。   听明白了吧?这一切的源头,还是吴宁自己。   九年前,他上了《醒世方》,让武则天废止了禁宵和坊市制度,开始大力发展商业。   这有点像八十年代的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跨越。   原本只能在东西两市经营的商家,可以把店铺开到街头巷尾;   原本正街两侧,除了官宦人家才能面街开的大门,现在普通百姓也能临街出入了。   这样的的变化会对民生百业带来什么影响,也许只有后世的中国人才能真正体会。   结果就是:临街房舍爆炸式的增长。   没过几年,所有的临街位置、商业用地,地价飞涨。   打个比方:   原本洛阳的御街两旁,除了太平公主、武三思的梁王府、武承嗣的豫王府,就只有坊墙。   普通老百姓就算住的是临街位置,可是面向御街这一侧,也只能是一堵高墙。   别说临街铺面,你连开个大门都不行。   依制只能在坊市处开门,走坊街绕一圈,才能上正街。   可是现在呢?   坊市已经不存在了,谁家都能在街边开门,甚至在街边建屋。   这是多大的差距?   大周御街,天下中枢,又是多大的人流量?   致使御街两侧的地价,短短九年间,上涨百倍不止。   九年前,洛阳城最好地段的一处一亩宅院,不过700贯大钱。   而现在,御街两侧、包括北城的临街大铺,起码十万贯起步。   前后差距,宛若云泥。   这样的高价,造成的后果当然就是,百姓疯了一样的建屋,不顾一切地野蛮加建。   他可不管你什么乱不乱,规划不规划。   有利可图,谁还管你那个?   开始的时候吧,武则天,包括朝臣,还真没当回事儿。   建呗,那是百姓自己的事儿,朝廷管不着。   再说还可以多收税,何乐而不为?   可是后来,老太太发现有点不对劲儿。   这税倒是没少收,可堂堂的大周朝神都,都让你们盖成破车店了,这就过分了啊!   想嘛,没人管,你家有钱盖个五层,他家钱少来个三层。   还有个老兄根本没钱,可也得建啊!   那就扒了院墙来垒屋,擅上茅草,就算临街旺铺了。   那得乱成什么样儿?   于是,武则天不得不把城市规划纳入了朝廷施政。   而这个职责,自然而然就给了城造监。   令城造监监督整治城郭造建,谋划街道布置。   相当于后世的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外,加发改委的结合体。   你说这个缺,能不肥吗?   肥的都冒泡儿了,好不!?   而且,特么长安的城造监那是肥中肥。   肥的不是冒泡,而是爆炸肥。   原因是,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本来长安那就是大唐旧都,是与西域链接的枢纽,人口众多,繁盛就不输洛阳。   更过分的,是长安的坊市布局。   先说别处的坊市是什么样呢?   那就是百姓家直接挨着坊墙,甚至可以说坊墙就是百姓屋舍的山墙,或者是院落的院墙。   而坊墙之外,紧挨着就是水沟,过沟就是正街   也就是说,武则天把坊市一废,老百姓把坊墙一推,就算临街了。   可是长安......   长安是几朝旧都,坊市在建设之初就已经为后来的发展留出了余地。   首先,这个百姓屋舍就不挨着坊墙,中间有一丈到一丈五的空余,作为巷道。   其次,坊墙外到沟渠之间也有富余,也是一丈到一丈五。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长安城所有街道的临街位置,都有两丈到三丈的富余空地。   而这个空地,可不是哪个百姓的,那是官府的公用地。   也就是说,近百万人口的长安城,从大街到小巷,所有的商业用地都在朝廷手里,也就是,都在城造监手里。   你就说,这个缺儿到底有多肥吧?说爆炸肥都是谦虚了。   可是,这么肥的差事,太平公主为什么又不想让吴宁去呢?   原因也很简单,说白了,这个缺太肥了,肥到谁沾手都可能掌控不住。   这其中有一个隐性的因素,那就是,长安这个地方卧虎藏龙。   那可是大唐旧都,多少豪门勋贵从大唐初创开始,甚至从魏晋时期开始,就在长安深植。   不夸张的说,哪怕是现在的大周朝堂,有一大半官员的祖宅都在长安。   其中牵扯的利益纠葛,更是错综复杂,老太太都搞不定。   不然,老太太为什么非要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   真是“旧都不祥”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长安的水太深。   老太太不迁都,她就掌控不了这个朝堂,更不可能代唐而立。   武则天把吴宁发到长安去,还攥着那么大一块爆炸肥的肥肉,他必陷入两难之径。   说白了,必然会得罪人。   “陛下!”太平眉头深皱。   “武川候初入朝堂,人脉尚浅,恐怕难以应付长安的局面吧?”   “就是就是!”武承嗣给太平打起了下手儿。   “子究先生恐难胜任啊!”   武承嗣都快哭了,特么之前这个肥缺,他管老太太要了好几次,老太太都不舍得给,怎么便宜了那个穆子究了呢?   急忙又道:“再说了,子究先生是个江湖人,掌控长路镖局本就......”   “若再得长安城造,那会不会。”   言下之意,那个穆子究本就让人忌惮,你怎么还把长安城造给他了?就不怕他翅膀硬了,和老太太你对着干?   “难吗?”   武则天对于武承嗣之言充耳不闻,却对太平道:“正因为难办,才要他穆子究出马啊!”   “这......”太平没话说了。   “好了!”老太太含笑摆手,“就这么定了。”   缓缓起身,“朕有点累了,你们退下吧!”   送走太平和武承嗣,老太太又愣了一会儿,才吩咐上官婉儿,“你去拟旨吧,就让穆子究去长安!”   “还有,再拟一旨,把他那个弟弟穆子期调去万年县,出一任大令。”   “陛下......”上官婉儿也是十分不解。   忍不住道:“要不,陛下再想想?”   “那......那看似是个好差事,可肯定会得罪人的。”   “是吗?”武则天笑了,“得罪人岂不正好?”   “婉儿忘了吗?朕可是最讨厌这个穆子究的。”   上官婉儿:“......”   “再说了。”   正当婉儿错愕之计,武则天又道:“有得罪就有结交......”   “不是吗?”   ......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