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章 妇人之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则天出离的愤怒。   要知道,吴宁入京两年有余,与她这个皇帝从来不假辞色。   老太太其实心里明白,他心中有恨,有怨气。   可是,老太太万万没想到,吴宁第一次求她,第一次好言好语地和她说话,居然是为了一营连微末都算不上的罪卒。   妇人之仁!   在她眼中,这就是妇人之仁,完全无法接受,甚至不能容忍。   要知道,你是吴九郎,是朕选中,有资格入獒笼一争的人。   你怎么可以......怎么可以为了几个罪卒,低声下气的来求朕!?   “此等妇人之仁,怎堪大用!?”   把武则天气的啊,浑身发抖,激愤难平。   把来俊臣吓的,大气都不敢喘,心说,这是跟谁发的火啊?   但是,他也不敢问,缩着脖子,躲到一旁,生怕惹火上身。   这一边,武则天越想越气,好!你不是英雄义气吗?不是要救吗?朕就给你上一课,偏不让你救成。   “来人!拟旨!”   “命阳关守军退守玉门关,沙州罪城营占城据守,以敌吐蕃!”   “......”   来俊臣听的直咧嘴,老太太这是怕沙州罪营死不透啊!   还以城据守?   一共就千多罪卒,还是在那里苦熬了几十年的。还有多少能活着都是个问题,怎么守得住吐蕃?   “陛下!”虽说惊若寒蝉,可是来俊臣还是不得不提醒武则天。   “依旧例,边关调防,本就不涉及犯卒。所以,沙州按理说就不在调防之列,何必....何必多余提及,书于圣命之上呢?”   好吧,来俊臣是专业狗腿子,为老太太想的还挺周到。   按他的话说,沙州本来就不在调防之列,监狱哪有跟着戍番的不是?根本就不用书于明面,徒增议论。   “不!”   可是,来俊臣没想到,武则天还就非写诏书上。   “要写!”   “朕就是让他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正发着火,却见一带刀侍卫过来,见来俊臣在场,也不高声见礼,只远远地看着。   上官婉儿赶紧迎了过去,那侍卫在上官婉儿耳边耳语几句,就下去了。   而引起武则天注意的是,上官婉儿只听那侍卫几言,便脸色煞白,变得不安起来。   老太太一皱眉,向来俊臣挥手,“你先下去吧!”   带来俊臣一走,老太太这才对上官婉儿道:“怎么?出了什么事?”   “这....”上官婉儿一阵犹疑。   说实话,这个当口儿,尤其还是暗卫禀报的这件事,她是不应该上奏的,起码等老太太心绪平复之后再说。   可是,武则天已经问起来了,她却是没办法了。   “回,回禀陛下....孟苍生那边似乎有什么了动静。”   “嗯?”武则天老目一眯,“什么动静?”   “他...他离开洛阳,去了长安城外一处叫桃云岭的所在。”   “那里....那里有一道观...”   “此时,贺兰敏之正藏身此处!”   ......   ————————   长安。   长安上下,无论是门阀勋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在准备着迎接圣驾回都。   太平公主与武崇训等人亦不例外,而且,他们比别人还要麻烦些。   此时,女皇圣驾还在路上,他们就要出城相迎数百里。   “你真的不去?”   太平狐疑地看着吴宁,“你可是长宁郡王了,有此隆宠,礼应出城接驾的。”   吴宁淡笑,摇了摇头,“正因如此,所以更不能去。”   再怎么说,他也是臣子的身份,行郊迎之礼也就足够了。要是真像太平他们这些亲眷一般,早早地去接,那才显得不够沉稳,招人记恨了。   “不招人记恨?”太平反问一句,“怎么可能不招人记恨?”   翻着白眼:“这长宁郡王一出,不定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准备抓你的把柄呢!”   略显疲态地歪回椅座,懒懒道:“这个朝啊,本宫看得给你多,比你清楚,你不招惹记恨,记恨却要来招惹你。”   “所以,权倾一时,又把有足够让人敬畏的财富,想躲...是躲不掉的。”   “对了!”说着说着,精神一震,“武三思手下的那个宋之问可是也随着来了长安。你要想着点,不能让他坏了事!”   宋之问的事儿,吴宁早就说过要解决。可是,还没等宋之问调回神都,吴宁就来了长安。这事儿也就放下了。   只是到了现在,却是不能再忽视了。   对此,吴宁和之前的态度一样,“宋之问不足一虑,他进不了长安。”   “什么意思?”   吴宁神秘一笑,“自会有人对付他。”   说完,吴宁叫来了一个长路镖局的下属,“告诉刘文东,他可以放手为之了!”   “刘文东?”太平不解,“刘文东是谁?”   “宋璟,宋广平的弟子,也就是王从简的同门师弟。”   太平听闻,还是不解,“他能对付宋之问?”   “能!”吴宁点了点头,“这世上能让宋之问一击而毙的,只有这个刘文东。”   随之解释道:“宋之问算起来其实是刘文东的舅祖父,其与宋之问有杀父之仇。”   “......”   太平有点懵,“舅祖父?还有杀父之仇?”   “那不就是说....”满目惊愕,“不就是说,宋之问杀了自己的亲外甥?”   “没错!”   “为什么?”   “因为一首诗!”   看向太平,“殿下还记得宋之问那首时时挂在嘴边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吗?”   “记...记得啊!”   太平当然记得,那是宋之问的招牌,走在哪儿都挂在嘴上。   当年他挨揍那次,不也是骚包地吟着这句,过来搭讪吗?   只闻吴启道:“这首诗,其实不是他写的,而是他的外甥刘希夷所作!”   “宋之问觉得此诗甚妙,想要据为己有,可是刘希夷不允,于是....”   “于是他命家奴夜入刘希夷房中,将其用沙袋活活压死了。”   “......”   太平听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因为一首诗而杀人?他疯了?”   “疯了?”吴宁摇着头,“还真不是疯了,这只是小人物的挣扎罢了。”   虽不可饶恕,可是却也非是太平这种养尊处优的公主殿下所能理解的。   ......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