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断山刘老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勒克德浑的估算中,只要多铎尽快领兵到达,就不惧绍兴府那六七万明军反扑。   勒克德浑的想法并没错。   此时的明军士气低下,战力完全不能清军入关前相提并论。   三千鞑子精锐,足以击溃十倍之明军。   不拿全国战场说事,就以钱塘江沿线战役而言。   之前弘文朝灭亡,弘文朝大学士马士英与总兵方国安率五万大军渡过了钱塘江进犯杭州,一度想光复杭州府。   勒克德浑在江宁得知后,立刻遣六千骑兵奔赴杭州解围,加上杭州清军,那时双方兵力对比是五万对一万六千人,马士英与方国安却惧怕清军势大,退兵撤回钱塘江。   二人撤围的路上,分别攻占了杭州西南方的余杭、富阳两地。   勒克德浑派遣梅勒额真珠玛喇和和托,率三千骑兵、六千步兵,共计九千人,攻击余杭、富阳两地的明军,两军合营在杭州城外数十里。   清军攻势凌厉,锐不可当,毫无悬念马士英与方国安大败于清军。   正当清军庆功之时,马士英与方国安又率残部渡江包围了杭州城,结果还是被梅勒额真济席哈所败,溺死者不计其数。   受后人垢病的奸臣马士英称得上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了。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二人就这么把残明的有生力量全都给白白消耗、牺牲了。   这场仗,也就是当日吴争从金山卫港口突围,返回绍兴府江边,赵史对吴争讲起的钱塘江战役中的富阳一战,三万明军抗击六千清军,才杀死五百多鞑子,明军却伤亡三千多人。   于是士气本就低落的明军迅速崩溃,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战后,因为马士英的名声实在太差,鲁监国不肯接纳他,马士英便流落于浙东之地,渐渐没有了音讯。   而方国安率兵投入鲁监国麾下,与王之仁一起吞并、吸纳了浙东之地的明军残部和义军,声势渐大,被鲁监国授封为国公。   所以,勒克德浑不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冒险,他走得很痛快。   他在杭州留下了三千鞑子精锐及三万明军降军。   ……。   吴争已经在部署剿匪了。   再强的土匪,也无法与军队想抗衡。   哪怕对方是支菜鸟军队。   土匪想要的是财,求的是生存。   可军队不一样,它本身无需考虑生存,因为它是合法的杀人机器。   就凭这一点,土匪就没有办法有更好的训练时间和条件。   当然,还有一点关键之处是,头领的能力是远见。   吴争的剿匪,声势极大。   闹得是街坊四邻,人尽皆知。   绍兴八县,几乎是人人都知道梁湖卫所要剿匪了。   倒不是吴争不懂出其不意的战术。   而是吴争认为,八县富商们凑了九千多两剿匪资金,自己得对得起这笔钱嘛。   有道是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你悄不声响地剿了匪,人家看得不过瘾,没得还要来索还银子,那就得不偿失了,始宁镇可是吴争想要的根据地,不得不顾及名声。   六百骑兵营,正在苦训。   剿匪也用不上它。   除了骑兵营驻守梁湖卫所,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吴争派出去了。   军队就囤于当日吴争对翻越平岗山一千鞑子进行伏击的小村子——老槐村。   这种声势,平岗山上的土匪说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们没有逃跑,也没有投诚,他们都在观望。   观望官军是不是会下狠手、是不是做做样子。   更是观望“三刀断山”的反应。   “三刀断山”不是招数,而是一个人的匪号。   他叫刘老三,是平岗山一带最大的山贼,麾下匪众近五百人。   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气焰正炽。   吴争是经过仔细考量的。   带兵出来剿匪,主要为得是银子。   能少死人才是重点。   如果先吃软,后啃硬,伤亡累积,肯定不小。   不如直接踢翻最大的,那么小的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可问题是,这刘老三的老巢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   剿匪之前,吴争派了数波斥候对平岗山进行侦察,还在沿山各村找了不少当地村民和猎户。   画出了详尽的进山地图。   可按猎户的口述和斥时的回报,吴争下不了决心打这一战。   胜是肯定能胜,可代价太大了。   刘老三的老巢在平岗山中心区域,一个很大的山坳内。   山坳四边皆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峭壁,根本无法由上攻下。   山坳唯一一条与山外相连的甬道,只有三四尺宽,两边也是高达数十丈的悬崖峭壁。   根本不适合大军冲锋。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条甬道太长了,有五、六里长。   这个长度,足以埋藏吴争麾下,全军将士的性命。   这样的险隘,恐怕也只有围困的方法了。   但围困显然是做不到的,那山坳中有田,虽然无法与山外水田相比,但种植些象地瓜、土豆之类的杂粮,根本饿不死人。   没有三年五载的,剿不灭这股土匪。   所谓知难而退,吴争真退了。   驻囤老槐村仅仅三天,吴争率军回了梁湖卫所。   这撤军阵势搞得比出兵还大。   一时间,绍兴八县出了钱的富商们纷纷上门,讨要说法。   吴争在卫所门前,张贴告示,准备五日之后,按原数退还银子。   ……。   时值午时。   被吴争忌惮的那个巨大山坳里,人声鼎沸。   山贼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寨里数百匪众正在欢庆,为得就是官军知难而退。   他们身后的堂内,一张三丈长,八尺宽的石板桌两侧,各坐四人。   主位上之人长相狰狞。   一双豹子般的大眼,倒挂梨子形的面孔包围在茸茸的杂色毛发里。   鼻头和嘴巴向前突出,仿佛随时会张开大口嘶咬、吞噬。   口中露出锐利的牙齿,嘴角两道深刻显露的弧纹,使得牙床绷紧的上下唇如两片鼓出的瓢壳。   加上他不象其它人那样坐着,而是蹲在凳子上。   整个长相,象极了一头待噬的豹子。   这就是平岗山一带最大的山贼头子刘老三,人称“三刀断山”。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