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驱狼吞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争意识到,勒度,已经成为不了双方暗中交易的筹码,最多,充其量只是个赠品。   所以,吴争不得不另想他法,在以满足济尔哈朗要求的同时,去制肘济尔哈朗在达到他目的后,可能会毁约的可能性。   吴争为此,特地连夜赶回了杭州府。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一个可以有效掣肘济尔哈朗的人。   ……。   杭州城,清波门向东的这条横街,名为铁冶大街。   是以它临南侧不远的铁冶岭而得名。   铁冶岭上出过两个名人,一古一今,一古指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他的《西湖竹枝词》——“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   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   以此倡导出了一种新的诗体——以民歌体描绘西湖,成为当时一种时尚。   一今,指得是万历年间,出了个江南名士查继佐,号“伊璜”。   查继佐是崇祯六年举人,但一直未能入仕。   明朝亡后,随鲁王朱以海监国绍兴,做了兵部职方,在浙东地区抗击清军。   清军南下占领杭州府后,于当时朱以海所部明军在富春江边打了一场仗,结果大败。   这场败仗,也就是吴争回到绍兴府,在码头受到拦阻,百户赵史向他说起的那场败仗,三万对六千,杀敌五百多,自伤三千多,却被朝廷称为“胜利”!   此仗之败,令查继佐心灰意冷,加上年纪也大了,于是辞去官职,隐居海宁硖石东山万石窝,并改号为左尹非人。   后来,吴争崛起于江南?收复了杭州等府?查继佐这才回到了杭州清波门以东的铁冶岭旧居。   原本他是想入仕的,可惜?吴争对江南旧文人不太感冒?不承认前朝功名、不开科举只靠举荐和留用,并向各级官府掺入大量的武人?这使得查继佐没了入仕的可能,加上已年过半百?查继佐便按捺下了入仕的心思?决定终生隐居铁冶岭了。   可世事终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吴争在杭州府开府设衙之后,随着一批朝廷官员由应天府入杭州府,譬如象张煌言、张国维等人。   他们的到来?让大将军府治下的读书人有了入仕的可能?可以走举荐这条路了。   查继佐曾在鲁监国麾下为官,与张煌言、张国维等人都是熟悉的。   张煌言向吴争举荐了查继佐,吴争虽然对“名士”不太感冒,但张苍水的面子不得不给。   可这个时候,查继佐已经静心?不想为官了。   查继佐至大将军府进见,向吴争说明了他的心意。   正好绍兴府之战结束?多铎被斩,博洛被擒?吴争当时促狭之下,在铁冶岭?也就是查继佐的宅子边上?修了间屋子?将博洛囚禁在那,并指派了一个任务给查继佐,那就是每日教博洛读圣贤书。   这个差事,原本查继佐是不肯应的,可毕竟拒绝了征辟,加上当时吴争收复南直隶,气势正盛,查继佐确实是不敢直言拒绝,不得不应了下来。   于是,铁冶岭上,不久就响起了“琅琅”读书声。   ……。   青山相伴,绿水环绕,黑瓦灰墙,相得益彰。   两处独栋相连,院外有数名强壮大汉四下巡逻。   院子里石桌石凳,一尘不染。   两个灰衫男子正在诵读。   “博洛,跟老夫一起读……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何意?”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典范了……。”   “唔……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何意?”   “……不去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去讲习、传授自己所知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吴争在院外听着惊讶了,努尔哈赤之孙、满清郡王、被俘前是清廷征南大将军、手上沾满了无数汉人鲜血的博洛,此时安静得如同一个读书人。   果然是环境改变人哪!   随着巡逻的士兵发现了吴争的到来,向吴争行礼的声音,不可避免地惊动了里面的人。   查继佐起身出门,向吴争揖身道:“不知吴王殿下亲临,有失远迎,还望王爷恕罪。”   吴争单手一扶,微笑道:“不知者不罪。查先生这三年间辛苦了,里面那厮学得如何?”   查继佐苦笑道:“王爷将此人一拘便是三年,起初,博洛怒吼、哭喊,坚决不学……之后,臣想了个法子,那就是他不学,便不给饭吃……此计效果甚妙,博洛不闹了,可依旧是敷衍……撑过了半年才慢慢安静下来,开始随我读书……。”   “教了些什么?”   “按王爷吩咐的……读圣贤书。”   “唔……很好。”吴争满意地点点头,把一头狼驯成了绵羊,至少看起来已经是只绵羊了,看来圣贤书的威力还是巨大的,当然,查继佐功不可没。   “孤有事与博洛私下讲……你且待在外面。”   “是。”   ……。   “博洛。”   “在。”博洛起身,低着头应道,“见过吴王殿下。”   吴争随意地坐在之前查继佐授课时的位子上,压压手示意道:“坐吧……不必拘礼。”   “谢吴王。”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听查继佐讲,你这三年学得不错?”   “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查先生教得好。”   吴争眼中精光一闪,笑问道:“何为荣辱?”   博洛闻听身子一抖,霍地抬头,然后又迅速低头,道:“博洛知罪!”   “哦?何罪?”   “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博洛的罪过在于,滥杀了许多不该杀之人。”   吴争大愕。   博洛是说,杀掉坏人而使大众得到安宁,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别的国家,出发于爱护它的民众,进攻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博洛依旧认为,清军入关,是正义的,是替明朝镇压大顺、大西民乱。   看来,狼就算被囚禁了三年,骨子里还是狼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