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昭等人所戴的铁面真的是蛮吓人的,当第一付铁面成形时送给陆四看的时候,他当时就有一种“噢咦哟,噢咦哟”东瀛质感。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问题出在黄昭和杨祥这两个人身上。   如果把福建人的历史往前推个几十年,陆四不难发现数量非以万计,而是以十万计的福建人东渡去了日本。   不是鉴真和尚为了传播佛教的东渡,而是背井离乡,为了求活的东渡。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实在是太穷了。   东渡日本的福建人不仅在日本扎了根,更参与了日本战国乃至幕府形成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   最有名气的当属德川幕府时期的倒幕军。   倒幕军的主体除了被幕府迫害的基督徒外,就是以福建人为首的中国人,他们的领袖叫颜思齐。   颜思齐有个小弟叫郑芝龙。   另外,德川家康最信任的盟友叫李旦,此人被称为“甲必丹”,不仅是德川家康最大的金主,也是幕府外交、海上贸易的总扛把子。   如果说郑芝龙是现在东亚海贸的总舵主,那么李旦就是东亚乃至东南亚海贸的盟主。   黄昭和杨祥属于开拓日本的后来者,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父辈东渡,在谋生同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并且无形之中受到日本文化影响。   形如厉鬼的铁面,就是这个影响之一。   甚至于在他们无意识的影响下,于氏铁厂打造出来的铁甲同日本的武士铁甲外观有八成相似。   这就自然会让陆生有“噢咦哟”的质感了。   不过,不管白甲黑甲,只要能砍人,能打胜仗,陆四不介意淮军的铁甲是具有中国特色,还是具有东瀛特色。   如果不是自己长得不太兰陵王,陆四都想弄一付铁面戴戴,大刀金马,白纸团扇,也别有风味。   铁甲卫动了,520名力大无穷的铁甲兵提着斩马大刀黑压压的掉转方向,后面跟着同样数量的辅兵。   东、西、北,三个方向,约五千余淮军一改方才狼狈溃逃状,在烟花弹讯号的指示下在各个方向同时向后方明军掩杀。   .........   “侯爷,不对!”   最早发现不对的抚宁侯家将马如龙停下了追击脚步,顾不得多想匆匆前来报讯。   “什么不对?”   高头大马上一袭白袍的抚宁侯尚未察觉有什么不对,此时正对所部进展神速感到欣慰。   侯爷不在乎史可法给自己向朝廷报多大功劳,也不在乎南都那帮勋臣战后如何吹捧自己,他在意的是此战之后白门将会以什么样的眼神看待他这位白袍郎君,那秦淮河上又会多出多少仰慕他的姑娘。   “侯爷,贼人,贼人掉头了!”   马如龙的急促声终是让侯爷动容,赶紧于马上探头远眺,果见前方有黑压压贼人正向他所在杀奔而来。   “他们怎么不逃了?”   侯爷心中不免困惑,要说他是陷入贼人诡计肯定不是,因为贼人的小把戏早就被他识破。   那么唯一的解释是,贼首有可能是在孤注一掷。   这个解释是合理的,因为贼军就算逃回扬州,也要面临官军的大举围攻,是束手待毙还是奋而一击,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传本侯爷,斩贼首一级者,赏十两银!”   朱国弼最大的好处就是带兵从来不小气,为人特别大方,只要部下肯听他话,赏赐什么的绝对比其他兵马要多。   这也是为何他当初仅带了几十家丁到山东赴任,最后却能拉几千人随他一路往南跑的原因所在。   钱财,身外之物。   这一点,南都的勋臣比起朱国弼来,真正是差得远了。   只是,侯爷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他这几千部下是乖乖听话跟他从北方一路逃到南边来,而不是一路随他浴血奋战,如那南朝白袍将军陈庆之一般千军万马杀过来的。   一开始,面对掉头反杀过来的淮军,抚宁侯部的明军在慌乱之余还能坚持列阵,甚至铳手还试图放铳驱散对面淮军,弓手也在不断放箭。   反攻的淮军铳兵同样放铳,双方中间的空白地带白烟弥漫,空气中满是硫磺味。   “射!”   猎户子弟出身的徐传超指挥所部200弓手不断朝明军阵中放箭,不是瞄装的直射,而是弓向上朝对方上空的“吊射”。   箭队后面的标枪兵没有动,而是沉默的列阵在铳兵左侧。标枪投郑距离过短使得他们目前无法在明军的铳射下近身,只能等待双方的火铳对射决出胜负。   “放!”   “放!”   左大柱子一声又一声,铳声一轮又一轮。   由福建降兵充任教官勉强在梅花岭上进行了七天“集训”的淮军火字营,显然还不能成为陆四意识中的决定性武装力量使用。   三轮铳射后,火字营哑了火。   在根本无法透过硝烟形成的迷雾地带判断明军伤亡情况下,黄昭带领铁甲卫直接越过友军阵列,手执加长斩马大刀向着当面明军扑杀而去。   没有嘿吼声,也没有呐喊声,有的只是铁甲相互碰撞发出的响声。   迷雾对面的明军显然正在手忙脚乱装填火药,后方的抚宁侯朱国弼有些心惊,他没有想到贼军竟也有大量火铳手。   并且贼军不止在一面向其部冲杀,东、西两方向同时有贼兵正在猛攻,视线内一支贼军竟手持长竹篙搅得他左翼大乱,   远远看去,更有一支贼军的马队正在勒马观战,似乎随时都会冲杀过来以骑兵的高速撕开他抚宁侯的防线。   侯爷心惊之余做了明智的决定,就是马上派人向后面的镇江总兵张天禄和内守备标兵求援。   明、淮双方当面战场的迷雾仍未散尽,哪怕江风不小。   此时的明军固然慌乱,但并不认为当面的“贼军”会在此时发起冲锋,因为双方的铳兵并没有决出胜负。   这个时候要是一方轻率发起冲锋,必然会遭到火铳的大量射杀。   根据经验,如果双方都有大量火铳兵,那必然会在双方对射之后一方伤亡过大时,另一方才会发起进攻。   然而,对面的“贼军”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他们进攻了。   前排的明军铳手愕然发现迷雾之中有人影涌现。   然后是一张张如厉鬼的面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