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是俺提不动刀,还是你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旧的一年在十月份就已经过去了。   过了冬天之后,万物开始复苏,各个国家热闹了起来。   吕武在国君一催再催之下,不得不离开“阴”城,踏上前往国都“新田”的道路。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并不算少。   其中,齐国、卫国、鲁国的国君脑子集体抽抽了。   齐君吕环还是决定跑去蜀地参与秦楚的会盟,走前同意出兵攻打莱国。   结果?   晏弱去莱国宣战,见了莱国的大夫子赂,双方一阵交流之后,莱国以牛马各百的数量进行贿赂,晏弱美滋滋地忘了宣战的事情。   没宣战?   那就是齐国决定不打莱国了。   消息没传到晋国之前,齐君吕环要求自己的所有夫人,以及宗室的妇女,一块参加“齐姜”的丧礼。   使择美槚,以自为榇与颂琴。   众,怨气,沸腾,曰:非礼也。礼无所逆,妇养姑者也。亏姑以成妇,逆莫大焉。且“齐姜”,君之妣也。襄公嫡母,故曰君之妣。   某国执政听到那事,挥笔在《诗》记载,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偕。   啥意思呢?   就是葬礼超出规格了。   办得太过于隆重。   并且要求那么多的贵妇参加丧礼是个什么意思?   尤其是齐君吕环不断去厮混,好像来了个夜夜笙歌。   至于齐君吕环跟谁夜夜笙歌?   夜夜笙歌又是个什么意思?   自己猜咯。   (史书记载,正是因为这么一件事情,才让吕环得到“灵”这个谥号的机率大增)   那个“某国执政”说的就是季孙行父。   而他是鲁国人。   鲁国人嘛?   懂的都懂。   其实,齐君吕环还要求莱国的国君参加丧礼,只是被拒绝了。   等消息传到晋国,更准确的说是传到吕武这边,齐国那边又决定打莱国了。   等于说,吕武所知道的是齐国不打莱国。   因为消息延迟的关系,后面齐国又要打莱国的消息,吕武暂时不知道。   齐国又决定打莱国,齐君吕环却带上队伍去了蜀地。   卫国和鲁国的国君,不顾各自执政的劝谏,无视了国中贵族的如丧考妣,一样踏上了前往蜀地的旅程,要参加秦楚牵头的会盟。   这个也是国君为什么一再催促吕武赶紧去国都“新田”的原因之一。   根据小道消息,将前往蜀地会盟的国家达到十四个。   除了会盟的发起者,也就是楚国和秦国之外,原先作为晋国小弟的齐国、鲁国、卫国、宋国也要参加。   这样一来,齐国、鲁国、卫国、宋国是从行动上背叛了晋国。   一块会去蜀地参与会盟的还有楚国的一帮小弟,包括郑国、蔡国、陈国、许国、唐国、随国。   没看错。   现在的确有一个唐国。   这个唐国跟晋国没什么关系,是一个祁姓的诸侯国。   好像也不对???   那个尧后裔建立的唐国,还是跟晋国有点关系的。   这个关系是周王室灭了唐国,分封叔虞在唐国的故土,也叫唐国。   晋国一开始的国号就是“唐”,国君世袭侯爵爵位,后来姬燮即位,改国号为晋。   因为“灭其国,不绝其祀”的关系,周王室将尧的后裔则改封至现今河南唐河县、湖北枣阳市一带,依然是叫唐国。   目前唐国是楚国的一个“国中之国”,算是楚国的附庸。   随国跟唐国是邻居,一样是被楚国全面包围。   随国比唐国更惨是,随国从上到下除了国号之外,一切都是楚国的。   通透的来讲,楚国已经灭掉了随国,开始顾着吃相之后,保留了随国的国号。   然而,随国已经是名存实亡的现状。   别问吕武为什么会知道那些。   问就是晋国被“蜀地会盟”搞得无比火大,卖力地收集相关的情报。   国君与在“新田”的诸“卿”一阵合计,觉得跟楚国打是五五开的局面,不敢现在去招惹楚国,打算将参与蜀地会盟的其余列国,一个个拉清单算账。   吕武听到消息的时候错愕了。   夭寿!   晋国竟然开始怂啦?   那么,作为诸“卿”之一的吕武是不是该收着点,不要老是想着怼天怼地对空气?   好像也不对啊!   吕武应该考虑的是让晋国重新振作起来,要不这个“卿”当得也太没滋没味了。   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吕武重新来到“新田”,气都没功夫喘一口,直接到宫城求见国君。   等他见着国君,发现其余的“卿”竟然全在,其中包括解朔。   “阴卿来矣?”国君看似有些抱怨。   有点身份和地位,谁不想长期待在“新田”这个国都呀?   真没见过成为“卿”之后,还老想着回去封地的人。   不待在“新田”很难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有些事情发生了,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极可能会出大事的。   国君的抱怨,很大一部分是觉得吕武不争气,再来就是吕武不在,会导致国君莫名的心虚。   造成国君心虚的原因有点小复杂。   元戎智罃这人尽管控制贪欲,更多的时候压根就控制不住,显得有些贪婪过了头。   智罃要是只光贪婪也就算了。   他在弑君风波渐渐过去之后,不再像开始之初会给国君面子,展露出一个晋国元戎该有的峥嵘,可劲地压制国君,挤压属于国君的权力。   国君很指望中军佐韩厥能帮一把。   然而,韩厥又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碰上事了的第一选择是退缩,只有感觉会对晋国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才会有限度的硬一下。   其余卿?   指望他们别打压国君就算不错了。   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帮国君顶住来自智罃的压力。   国君为什么觉得吕武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估计是因为吕武在国君微末之时给了不少帮助。   有那份香火情的同时,国君回晋国也是由吕武全程护送。   这里国君应该是有选择性地忘记一件事实。   提议他回国即位的是智罃。   担任正使进行护送归国的是智朔。   吕武只是个打酱油的小配角,真的不是“主角”啊!   七位“卿”看着风尘仆仆而来的吕武,有马上释放善意的人,也有面无表情的人,更有皱眉不爽的人。   吕武直接无视了他们的各种态度,先对国君行礼,再去坐到自己的位置。   “元戎决意攻秦、伐卫。”士鲂低声进行提醒。   吕武给了个笑脸,表示感谢。   刚才讲话的智罃被吕武进来所打断,重新酝酿了一下,继续之前的话题。   解朔只知道智罃又重头开始讲,不由羡慕吕武的份量。   话说,那也真的是吕武有足够的份量,要不智罃大可以不用重头,接上之前的“进度”继续讲。   国君心中想道:“智罃是忌惮阴武,还是卖力拉拢呢?”   其余的“卿”心中也有想法。   智罃花了点时间将为什么要攻打秦国和讨伐卫国的理由讲完,示意谁有什么意见可以提了。   场面却是安静了下来。   攻打秦国这件事情在去年已经决定下来。   如果出征秦国的军团没有变更,不需要再有什么意见。   刚刚智罃认为讨伐卫国的事情可以交给新军。   要是魏琦和解朔没有意见,自然也不用多讲什么。   智罃见没人吭声,满意地点了点头,再看向吕武,说道:“如此,下军集结待命于‘新田’。”   吕武与士鲂对视了一眼,再一起对智罃行礼,异口同声应道:“诺。”   中军和上军按照原计划去攻打秦国。   有变化的是新军也得到讨伐卫国的任务。   三个军团都要出征,还不知道楚国会不会趁机搞事,唯一没出征任务的下军可以当预备队,可能也会成为救火队员,任务还是非常重的。   智罃看向了解朔,问道:“解氏征‘徒’、‘羡’众也?”   解朔有些迟疑地答道:“三‘旅’之兵。”   哦嚯!?   解氏竟然能拉出三个“旅”啦???   智罃却是不满意,蹙眉说道:“新军需满,解氏一‘师’为限。”   这一下,魏琦眉头皱了起来。   在晋国成为卿位家族的发展速度会非常迅猛。   解氏成为卿位家族只是一年的时间,能拉出来的兵力从两个“旅”变成了三个“旅”,兵力的增涨只是一部分,其余的软实力还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如果解氏只能出三个“旅”,智罃却要求新军满编状态出征?   这么搞下来,魏氏该出兵多少???   解朔没敢拒绝智罃,咬了咬牙,重重点头的同时,说道:“诺。”   智罃警告似得说道:“不教之士,不可征。”   玛德。   别搞什么凑数的那一套。   要不然……呵呵!   智罃看向魏琦,问道:“魏氏可出众也?”   魏琦面无表情地答道:“贰‘师’。”   智罃眉头稍微皱了一下,松开眉头,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召余大夫应也。”   卿位家族的兵力不够,其余的贵族来凑。   这个也是晋国的老规矩了。   只不过吧?   但凡卿位家族能多出兵,一般是不拉其余贵族来凑的。   原因是晋国卿位家族的军队战斗力更强,“卿”统率自家的军队,指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国君一副若有所思表情地盯着解朔看。   解朔发现国君和韩厥都在用怪异地眼神盯着自己,被看得心里直发毛。   那啥。   什么时候解氏能肥到可以宰啊?   可千万不能给肥过头,宰起来难度增加,影响也会更大。   解朔默默低下脑袋,脸上出现了狰狞,眼眸的深处正在酝酿着疯狂。   吕武因为所坐位置的关系,看去的角度能看到解朔的侧脸,心里想道:“这倒霉孩子。另外,姬周和韩厥也太不地道,养肥猪是一回事,干得那么明显也着实太欺负人啦。”   慢慢地,士匄发现国君和韩厥的不对劲,加入到围观解朔的队形。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智罃嘴角勾了一下又恢复正常。   却不知道智罃是在嘲笑,又或是耻笑。   不管是嘲笑,还是耻笑,智罃肯定有自己的盘算。   人在戏中被围观。   围观者同样也成了戏的一部分。   吕武就发现魏琦和中行偃在分别盯着自己的目标。   魏琦看的是韩厥。   中行偃看的是智罃。   然后,魏琦先看向吕武,再来是解朔、中行偃、士匄加入到围观吕武的队形中。   吕武:“……”   尼玛。   瞅啥瞅?   打算搞我?   魏琦:别介,咱俩啥关系?有机会合作搞韩氏一波呀!   解朔:哥……,不,爸爸……,爷爷,救命啊!!!(关系有点乱)   中行偃:小老弟,有没有兴趣搞一下智氏?   士匄:俺一个没注意,阴氏变得很强啊?Friendorenemy?Youtoldme。   唯一只能当看客的国君将一切尽收眼底:你们是打起来好,还是不打好呢?   国君琢磨了一下,卿位家族真不能再乱,要不晋国没灭在楚国或哪一国手里,要亡于内乱了!   他开口说道:“元戎若允,开春便出征罢。”   操!(一种运动)   绝对不能让这帮家伙有清闲的时间。   要一再安排任务!   今年揍秦国和卫国。   明年再找攻击目标。   也许能揍鲁国?   国君再仔细想了想,对揍鲁国感到很迟疑。   那个动不动就发出历史耻辱柱的国家,打起来贼轻松,就是要被骂得很惨的啊!   在国君和八卿各有心思的情况下,大殿内又出现冷场了。   正想事情的人,没一个注意到出现冷场的情况。   倒是将那些在旁负责伺候的侍者被整得开始飙汗。   他们怕啊!   只要位高权重的人进行思考,绝壁会有人倒霉。   谁又能猜到倒霉的会是哪个?   说不准自己呼吸重一些,惹得那些家伙不高兴,要被拖下去当花肥。   “我闻宋复求援?”国君率先打破诡异的寂静。   智罃颔首,说道:“楚、郑攻宋,宋不敌。”   国君低叹了一声,说道:“宋不可不救,郑不可不攻。”   现在是春秋中叶,选择了什么用词,代表着“力度”的不一样。   比如晋国要“攻”秦国,要“伐”卫国。   “攻”就是不设定攻打的底线,打到满意为止。   “伐”则是进行有限度的教训就够了。   近期郑国给自己增加太多的存在感了。   国君是打算无视郑君姬睔发丧的事实,要进行“非礼,伐丧”的军事行动了。   包括吕武在内的七位“卿”看向了身为元戎的智罃。   那可是要“伐丧”啊。   打输打赢都要被骂,还会是“全世界”侧目,并且一块痛骂的那种。   尤其是,打赢了都不知道要向谁讨要战争赔款。   “这……”智罃郁闷地拉了个长音,心里埋怨国君给出了老大难题,一咬牙问道:“攻郑?”   他说着,目光瞄向了吕武。   而吕武发现智罃看过来,直接像是得了颈椎病那样扭了扭脖子,发出一连串“噼里啪啦”响声,再看着天花板。   看尼玛看。   俺不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