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学以致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算传出去也会败坏名声。   尤其是那些御史台上了年纪的言官。   那些言官很在乎他们在自己的名声,要是他们的名声臭了他们还怎么立足在朝堂之上。   自己平行就不端还怎么弹劾他人。   不得不说唐俭的眼光很独到,找到了对方的软肋下手,那些言官的软肋就是他们自己的名声。   王鼎细细想着这件事总觉得有些熟系的感觉。   这种手段怎么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   现在这些言官正在弹劾李正对倭国和高句丽谈判的事情。   弹劾的是长安令李正。   现在来这么一出反而可以把矛盾转移了。   手段算不上高明,不是什么大事,但有用。   王鼎走入大理寺,如今的大理寺很冷清,自从戴胄过世了之后大理寺卿的位置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坐了。   整个大理寺没了大理寺卿这个位置,大理寺的官吏也都像一片散沙,大家都无精打采的。   就算是官吏也是寥寥无几。   王鼎把这些弹劾奏章交给大理寺的少卿,这个大理寺的少卿还是戴胄的侄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了大理寺。   王鼎走出大理寺就去了长安城的东市。   按说这个时辰,许敬宗应该在那里喝酒。   长安城的东市一直很热闹。   王鼎的目光看向一个酒肆,许敬宗就在老位置坐着。   看到王鼎,许敬宗倒也不讶异招呼道:“王公公许久不见。”   王鼎走到许敬宗的位置,在他面前坐下说道:“前几天还刚刚见过。”   许敬宗吃完一碗羊肉汤,又拿着一张饼啃着。   见许敬宗没搭这话,王鼎又说道:“唐俭的事情你们安排的?”   许敬宗稍稍点头。   王鼎皱眉说道:“要挟了?”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笑:“王公公,话不能这么说。”   王鼎又说道:“那好好一个国公帮你们办事?”   许敬宗长叹一口气说道:“年轻人行差踏错也难免,不过好在长安令心善愿意帮他们,不过长安令的性子大家也都明白,长安令不会平白无故地帮人。”   王鼎问道:“提前设计好的?”   许敬宗把一小块银饼放在桌子上,站起身说道:“凑巧知道了他们家的事情,王公公也尝尝这里的羊肉汤饼,味道很不错。”   看着许敬宗起身离开,一个老妇人来收拾碗筷。   老妇人说道:“这位客人,吃点什么?”   王鼎没心思吃东西,只是说道:“不用了。”   老妇人看到许敬宗放在桌子上的银饼叫来了正在做着汤饼的儿子说道:“儿子,那个客人又给了这么多。”   她儿子拿过银饼看着许敬宗已经走远的背影说道:“他总是这样。”   老妇人收好银饼走入铺子的后院,王鼎跟上前看了一眼原来院子里还有一个病恹恹的小孩子,看她细心地照顾应该是她孙子。   孩子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一副病重的样子,年龄十岁不到。   走出这间羊肉铺子,王鼎打听了一番才知道这户人家的儿子从小体弱多病,现在就靠参汤续命,一家人靠着这么一个羊肉铺子根本不足以治病。   知道这些之后,王鼎的心情很沉重。   原来许敬宗还做着这样的事情。   知道许敬宗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手段也多。   没想到背地里还做这样的人。   有些人看着恶,但内在却是一个好人。   有些人看着是好人,可他们心里又有恶。   他许敬宗是真君子,假小人?   王鼎长叹一口气突然又觉得没有这么多烦恼了。   回到宫中之后,王鼎将事情和李世民说了一遍。   李世民一边练着字说道:“这么说来唐俭的事情还真是许敬宗安排的。”   王鼎躬身说道:“听许敬宗说是恰好知道,老奴要再多追问他便不再说了。”   一副字写完,李世民欣赏自己的笔法,对自己的书法李世民一直很满意。   搁下书中的毛笔,李世民说道:“如此说来现在许敬宗势力越来越大了。”   王鼎说道:“能够知晓权贵家事,并且拿出这么多御史台言官的事情,如此看来是有所准备,并且可能还有很多消息掌握在许敬宗手里。”   李世民无声的笑了笑说道:“当初朕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中不起眼的许敬宗,没想到到了李正手里能有如此本事。”   王鼎躬身沉默下来,心里想着或许当初陛下都没有想到李正有这样会的本事。   到底是李正眼光独到?   李正手中这么多青年才俊,王玄策,薛仁贵,还有上官仪,甚至连裴行俭和狄仁杰如今看起来也有不小的潜力。   李世民重新坐下来说道:“抛却这些不说,听说泾阳书院搭建了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叫迷宫。”   王鼎好奇道:“迷宫?”   李世民说道:“据说进入这个迷宫的人到现在还没有可以走出来的。”   王鼎说道:“老奴这就去查探。”   在泾阳村外,大牛站在泾阳后山上,在泾阳坊市的另外一边搭建了一个圆形的迷宫,迷宫不大也就半亩地不到的样子。   狄仁杰看着手中的迷宫图说道:“今天还是没人可以走出去。”   大牛说道:“夜色深了,明日再说吧。”   泾阳村中,李正吃完晚饭对李治说道:“锅炉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治吃着一只梨说道:“过两日应该就可以造出来了。”   李正摇着手里的扇子说道:“泾阳县的县丞现在一直有上官仪在办,你除了抓锅炉的事情,明日去府衙帮着上官仪忙一些府衙的事情。”   李治不解地说道:“书院的事情怎么办?”   李正说道:“书院的事情暂时放一放吧,你有多久没有坐下来好好看看村子里,不如暂时放下那些事情,就当是沉淀一下体验生活,对你来说没有坏处。”   听完李正的话,李治有些犹豫。   李正又说道:“学习固然是好,但闷头苦学并不是一件好事,学以致用才行,还记得我说过的吗?”   李治说道:“书院所学要尽可能用到民生上。”   李正接着说道:“你只是学,如果你的所学没有目的,等于白学。”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