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赳赳老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定叛乱之后,李牧曾向赵王表示,要率兵去追剿赵穆余孽。   李牧说的很清楚,这个余孽就是王霄。   这次赵穆的叛乱规模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大量邯郸城的城卫军参与其中。   而这些人,在名义上都是属于王霄管辖。   如果没有王霄参与其中的话,就凭赵穆手中数千门客,以及他收买的几千守军,是不可能给邯郸城带来如此巨大破坏的。   一场大战下来,邯郸城堪称是百业凋零,死于战火之中的人不计其数。   更要命的是,许多人乘机劫掠放火,小半个邯郸城都毁于大火之中。   造成这一切的主要黑手赵穆已经死了,可其重要助手王霄却是不见踪影。   派人去乌家堡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座正在烈火之中翻腾的堡垒。   不仅仅是王霄,整个乌家都跑掉了。   这又是一记重拳在在了赵王的身上,在这个战乱时代里,乌家的畜牧业对于任何国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乌家不但可以提供重要的战马以及耕牛,更要紧的是还能提供大量的毛皮与肉食。   这些都是任何国家都不可或缺的。   还在伤心好碰友没了的赵王,得知乌家跑路的消息之后怒不可遏,丝毫不去考虑自己对乌家的压迫,反倒是歇斯底里的表示要把乌家上上下下全都杀光。   可当李牧提出要去追杀王霄的时候,赵王却是没有同意。   李牧表示不解,可赵王并没有为他解释。   后来还是副将司马尚,悄悄地对李牧说了一句‘大王刚刚经历叛乱,又岂能有胆放将军领兵在外?’   李牧闻言沉默不语,许久之后才仰天长叹。   他是真的想要去追杀王霄,因为在李牧看来,王霄的威胁比赵穆还要大。   此人聪明有头脑,而且领兵作战很有一套。   在赵国的时候,自然是赵国的未来之星。可此时逃亡他国,那就是赵国的心腹大患了。   只可惜被吓破了胆子的赵王,根本就不敢在这个时候,放走任何一个领兵大将。   离开邯郸城的王霄,并没有去追乌家的队伍。   他与赵倩两人一骑,避开官道与人烟密集之地,在旷野之中悠然自得的策马而行。   白天的时候赶路,欣赏优美而又绝对原始的自然风光。   晚上的时候搭建帐篷,吃饱喝足一起钻帐篷们打牌斗地主。   这样的生活,是多少生活在现代世界之中的打工人所梦寐以求的。   两人一路悠闲舒爽的前行,终于是抵达了秦国边境。   说到战国七雄,无论如何都不能绕开秦国。   秦国的发源地是在渭水上游秦川的东岸,所以是以秦为国号。   自从先祖飞廉起,秦人就崇尚武风,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氏族形式,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挣扎求存。   他们长期与西戎及犬戎作战,他们的历史,每一个字都由血和泪写成。   话说一句,飞廉乃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后裔,妥妥的炎黄子孙。   那些说秦人乃蛮夷的,好好查查历史再说话。   因为严苛的战略环境,使得老秦人逐渐养成了耐苦战的性格。   哪怕是千年之后,历代王朝都认可秦兵的战斗力。   像是明末最后一支能打的军队,就是孙传庭所统帅的秦军。   周孝王时,嬴姓的非子因替周室养马蕃息的功劳,受封于此,建立了一个近畿的附庸。   其实却是为周王室承担了镇守边疆,防卫蛮戎的艰苦使命。   当时秦国的确是位于近畿地区,因为西周那会儿的国都,就是在关中的镐京。   当年周文王姬昌,在起兵搞纣王之前,人家是叫西伯侯的,其封地就是在关中。   关中之地,尤其是长安那一片儿,可谓是历史文化荟萃至极。   从最早的城市丰京,到最早的都城镐京。   从大秦的咸阳,到西汉的长安。   从隋朝的大兴城,到盛唐的长安城。   实际上那么多的国都,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了秦岭北麓,八水环绕的那片地儿。相互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坐公交车都能到的那种。   这片土地,孕育了华夏的前年文化。   一直到水土流失严重,逐渐失去了曾经粮仓的地位之后,关中这才算是逐渐衰败下来。   黄河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清澈的,人家现在叫做大河。   对于秦人来说,西周四百多年的悠久岁月,是他们最艰辛和困难的岁月。   老秦人以血汗及无数族人的生命,捍卫周朝共主的西防,同时向西方不断的拓展生存空间。   这种无时无刻不面对严酷挑战和坚毅不移的勇武精神,为秦国后来的强盛,打下了坚实无比的基础。   而秦国的崛起,则是源于周幽王无道,导致犬戎攻入镐京致使西周覆灭。   曾经的周天子,失去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他们被异族打败了。   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被平王将他升在诸侯之列,秦国终于有了诸侯国的法定地位。   周王室走了,去了洛邑。   关中这片曾经的近畿之地,从那之后就是属于秦国了。   不过虽然占据了肥美的关中之地,可战国开场的时候,秦国却是公认的弱国。   原因有很多,像是生产力低下,文化愚昧,上面争权夺利互相厮杀什么的。   当年吴起打秦国的时候,堪称势如破竹。   河西一战,吴起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堪称是罕见的大胜仗。   也就是这一仗,直接打醒了老秦人。   他们开始寻求富国强兵的出路。   秦国真正的起飞,是在秦孝公与公孙鞅时期。   说公孙鞅大家或许有些疑惑,可说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因为考试的时候要考。   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商鞅。   商鞅乃姬姓,公孙氏,名鞅。   他是魏国人,在投奔秦国之前又称卫鞅。   他是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法家基础。   之所以史书记载其为商鞅,那是因为他因为有功而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也就是商鞅了。   这里说的有功,不是说的他变法有功。   在秦国这里,功劳只有一种,那就是军功。   商鞅获得封地,是因为其亲自领兵收复了被魏国占据的河西之地。   军功授爵,这是商鞅变法里的规定。   而真正的商鞅变法,可不仅仅只是军功授爵。   这变法摧毁了秦国传统的氏族部落结构,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将国土并归为三十一县,把旧日封区的疆界废除,人民可拥私田,由国家直接计田征税。   还有革新兵制,以军功论爵,把王室权力提升至当时的极限。   又把国都迁至咸阳,筑起宏伟的城阙和宫殿,用以增强威望。   而且商鞅对六国百姓说‘只要你们来秦国,到了就给你们发田地,发种粮,租用农具都不要钱。而且还给你们免税三年。’   如此丰厚的待遇,立马就吸引了海量的人口前往秦国,极大的充实了秦国的人口。   而在战乱时代里,人口那就是最重要的基础。   人多了起来之后,商鞅要想办法激活他们的热情。   所以商鞅对秦人说‘咱们去打仗,打仗的时候砍脑袋,有脑袋就给你们发钱发物发奴仆发房子发女子...’   总之只要你们能打赢,要什么就给什么。   这种规定,彻底激发了老秦人的战斗力,打仗的时候那叫一个悍不畏死。   冷兵器时代里,一支悍不畏死的军队,是很难被打败的。   就像是历史上的明末,满清入关只有几万兵马,如何窃取天下毁灭衣冠传承的?   只靠这几万人,就算全都是铁打的,也都被锤烂了。   真正依靠的,也是这种赏赐制度,驱使那些汉奸们去打仗。   当时满清对汉奸们说‘你们打下的地方全都归你们,税收人口土地,打下来多少都是你们的。’   这么一来,之前在明朝的时候毫无战斗力的汉奸军队,立马就变的战斗力无敌起来。   当然了,后来满清各种手段收拾了这些汉奸们属于言而无信,对于他们来说属于基操。   因为商鞅的这次变法,秦国迅速强盛起来,各国深感畏惧。   秦国关隘看管很严,王霄也没去表明身份,也就是走旷野进入秦国。   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是来到了著名的咸阳城。   咸阳在九稷山之南,渭水之北,故又名渭城。   此时乌家众人早已经抵达咸阳城,还花费巨资购买了新的院落宅邸。   王霄找过来的时候,众人都是欢喜雀跃。   将赵倩安排妥当,与众人一起吃吃喝喝庆祝一番之后,王霄并没有直接去休息,而是独自出门,去了另外一处院落。   为王霄开门的人是腾翼,互相点头之后,王霄入内询问“雅夫人如何?”   “雅夫人一路上都很急切,说是要找赵盘。这两日更是茶饭不思,言都尉再不来的话,她就要绝食。”   王霄嘿嘿一笑“没事的,我这不是来了吗。”   他拐走了赵盘去做赵姬的儿子,这事儿必须得和赵雅说好才行。   来到赵雅的房间,王霄没有敲门直接推门而入。   神色明显清减的赵雅,看到进来的人是王霄,急忙起身扑了过来。   她紧张的抓着王霄的双臂“盘儿呢,盘儿在哪里!”   王霄伸手将她揽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在其耳畔轻声的说“别怕,赵盘现在过的很好,也在咸阳城里。整天吃香的喝辣的,小日子很舒服。”   安抚了赵雅之后,王霄正色对她说“他就是改了个名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