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朕要出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陈平看来。   朝廷虽然勉强算是富裕了一些,但也仅仅只是粮食上面富裕了一些罢了。   接下来的开销依旧不小。   而战端一但开启,虽然是在草原上打的,但是对于国内的农业生产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   所以现在朝廷最应该做的,其实是积攒家底。   等什么时候粮仓的粮食到了年底还有富余的时候,才能干一些别的。   像王不饿这种想起来就乱造一批的。   怎么说呢?   虽然很能划拉民心,但对于朝廷来说,对于国家来说,却未必是什么好事。   万一将来粮仓不够了怎么办?   你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往后若是不给了,百姓岂不是要骂娘?   王不饿给大汉百姓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好处了,陈平真的怕有朝一日,朝廷困难的时候给不起了,会被百姓反噬。   正所谓不怕富不怕穷,就怕富了又变穷。   “日子总要向前看的!与匈奴作战,草原上的牲畜会补充一大部分将士们的口粮,边境屯田也在进行着,只需要后方运输少量的粮食就行了,现在不用担心这些。”王不饿不以为意的说道。   没有什么好说的。   现在汉军的优势足够大,这也就意味着,朝廷不需要投入太多太多的兵力就可以完成这一场仗。   投入的人少,自然也就意味着粮草消耗的数量少。   而草原作战,到处都是肥美的牧草,所以将士出征也不需要去带战马的口粮。   每次出征身上只需要带半个月的口粮就行了,其他的,靠着缴获就可以了。   不然的话,在草原上想要让辎重部队去保障,这也是不现实的事情。   况且这才哪到哪啊?   等到将来西征的时候,朝廷还能一路送粮过去不成?   他们早晚得过这一关的。   倒是这该死的冬天……   对呀!   冬天……   王不饿突然想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真特娘的是脑子瓦特了。   冬天很残酷吗?   很残酷!   冬天很难熬过去吗?   一点也不!   在棉花引入中原之前,冬天的确很难熬,部队在冬天也没办法作战。   但是在棉花引入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现在大汉也是有棉的,但却并非木字旁,而是绞丝旁的那个绵。   嗯,就算是这个棉,现在也没有被发现。   王不饿曾在后汉书,南蛮传中看到过,武帝末,珠崖(海南东北处)太守会稽孙幸调广福布献之……   丝绸虽然很华丽,但是他一不保温,二不挡风的。   甚至有些丝绸都能当丝袜用,虽然那些被看作是次品。   而不论是丝绸还是民间的麻布,保温效果都是很差很差的。   而为了抵御冬天,百姓更多的是在衣服内填充一些稻草来饱暖,但效果依旧不行。   等木棉出现以后,多为贵族衣物枕褥填充物,用来织布效果实在是太差了。   绵和麻不行,但是西域的棉却可以啊。   这玩意儿就在西域,并不需要航海远征,对于大汉来说,现在也的确是最容易得到它的时候。   因为匈奴还没有一统草原,他的宿敌都还在。   匈奴还没有截断汉朝与西域的交通,这个时候出使,使团不容易被截获。   陆贾已经有了一次出使的经验了,若是速度快一些,一两年就能回来。   而在等一两年的话,汉朝若是不出手,匈奴人可就真的截断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了。   “朕要出使!”王不饿突然说道。   “出使?”陈平愣了下。   “去南越?”张良说道。   “明年再出吧?丛林军还没练好呢,而且规模也没上来……”萧何想了想,委婉的拒绝道。   南边赵佗虽然自立为王了,但朝廷却没把他太放在心上。   赵佗也就能偏居一隅了,朝廷想要收拾他,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再说了,真就没放在心上吗?   当然不是,你以为训练丛林军是干啥的?   看着玩的?   呵呵!   “不!去西边!”王不饿异常兴奋道。   “西边?”众人愣了下。   “对,去西边!朕在古籍上看到一条记载,说西域有种半人高的花,外壳坚硬,其内雪白,将其撕碎,可织布,可填充衣物,使其冬未感寒也……”王不饿一本正经的说着。   “???”萧何!   “真有这东西?”陈平!   “陛下,臣……”张良……   想了想,张良还是忍了下来。   其实他真想问一句,陛下,您到底哪来的那么多古籍啊?   有这好东西难道就不能拿出来让臣也看一看吗?   您老人家总是贵人多忘事的,往往等到用到了才能想起来。   这本古籍若是早就拿出来了,自己肯定能早就发现这东西啊,说不定现在使者都把东西带回来了呢!   张不衣努了努嘴,陛下的古籍是越来越多了啊。   奇了怪了,为啥我就没见过陛下的古籍呢?   “咳咳……”王不饿不好意思的干咳了两声。   他也发现自己的古籍好像有点太多了。   每一次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的时候,自己就会拿古籍来搪塞。   越想越郁闷,还不是你们这些人不给力?   不然朕为什么要每次都来骗你们呢?   当然,脸上还是一副不确定的表情道:“古籍上记载的是不是真的朕也不知道,但不管是真是假,遣使走一趟还是很有必要的,顺便为将来探一探路。”   “陛下,您是不是早有准备?”工具人张不衣突然开口问道,因为他想到了一年前的一件事情。   “嗯?为什么这么说?”王不饿转头看着张不衣问道。   “一年前陆浑侯回来的时候陛下您很高兴,让陆浑侯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总结一下这次出使的经验,特别是对草原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收集,您还让陆浑侯找一找陆浑人的古籍,看一看他们古人生活的地方和习惯……”张不衣说道。   “额……”王不饿略显尴尬。   这话他的确是说过。   但是这不应该是常态的吗?   任何一个时代,使团难道仅仅只是去跟人打好关系的吗?   当然不是,后世有条件住在那里,交通通讯都很方便,所以一些东西可以长时间的去暗中搜集。   但是现在是古代,他没有那个条件啊。   怎么办?   只能通过不断的出使,一是联络,二是示威,以上两个都是假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出使的过程中,去了解沿途的人文地理,政治环境等等。   你说了解这些有啥用?   历史上张骞出使被匈奴人扣押数十年,这数十年虽然啥也没干,但他却和匈奴人生活在一起,娶了匈奴女子为妻。   回到汉朝以后,张骞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告诉了汉武帝。   虽然是平平无奇的经历,但是对于汉朝来说,这却是最重要的财富。   自此往后,汉军开始针对了解到的匈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   而也是在此往后,汉军在战场上表现的更活跃了,战果也一次比一次大。   就好像匈奴人没有来到洛阳,没有进入过铠甲的试验场。   所以他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面对刀枪不入的汉军,你就是拿一根棒槌,杀伤力都比弯刀弓箭还要大。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既然张不衣都给自己搭好了这个舞台,要是不承认的话,岂不是辜负了他的一番好心?   “嗯,朕的确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陆浑侯刚回来不久,朕也不忍心让他再次与妻儿分离出使罢了……”王不饿点头道。   “那看来这次出使,非陆浑侯莫属了啊!”张良认真的思考着。   古陆浑国就在西域,虽然他们已经过来数百年了,但族中肯定会留下点什么的。   陛下一年前就让陆浑侯准备了,所以目前对整个大汉来说,陆浑侯出使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下次再有这事您可以提前说一声的,这样臣也好有准备,您这……”萧何努了努嘴,我可能当了一个假的侍中。   陈平表示不服,我才是假的尚书呢……   看着三人这幅表情,王不饿有些不好意思了。   双手一摊,无奈道:“哎,朕这不是看你们每天忙得脚不着地,担心你们会吃不消吗?再说这又不是什么需要立刻去办的事情,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