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文化人的规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这里适合耕种白叠子……”   王不饿的一番话让张不衣有些愣神。   白叠子?   好吧!   俺承认白叠子的确是个好东西,这玩意儿的效果就不用说了,抗不抗风,看的是外面的一层布料,大不了多穿几层就是了。   但是白叠子充当的夹层,的确是很饱暖的。   冬天穿在身上,整个人都热乎乎的,那感觉更是不要提了。   如同一个南方人到了东北进入了暖气房一样的感觉,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白叠子在大汉不也能耕种吗?就算找些荒地养几年,来不及种粮食的都种成白叠子也没啥问题吧?这跑到这里是不是太远了?而且这一路上的条件又这么的艰辛,就算到时候种出来了,怎么运回去也是个问题啊。”张不衣直接说道。   他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多么优秀的脑袋,才能想出在西域种白叠子这个想法的。   虽然!   虽然在西域,的确有种白叠子的天然条件。   根据那帮子研究人员所说,种植白叠子最好的环境,应该就是日照多,温度高,雨水少的地方,而西域南部这边也的确挺合适的。   但是,现在这是什么条件啊?   就这路况,那白叠子该咋运回去?   这个问题有木有考虑过?   “呵呵,这些问题用你考虑?”王不饿呵呵一声,旋即从大水盆中站了起来。   擦干了身上的水珠,穿上了干净的衣裳,精神气爽的呼吸着这里的空气。   空气中微微的带有一丝丝的干燥,但却也没有那种完全站在荒漠中的感觉。   早晨和夜晚的时候,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丝丝湿气的。   这年头的荒漠化还没有那么严重,罗布泊也还是一个巨大的水库。   楼兰古城还没有消失,此时此刻,这里其实是一大片的绿洲。   这个绿洲到底有多大?   王不饿没有具体的了解过,但是楼兰人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去耕种,这么多年了,也没开垦完这一大片的绿洲。   人口的问题的确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但是天下间,没有什么是利益所不能驱动的。   在朝廷的怀柔政策刺激下,大汉的人口这几年不是正在飞速的增长着吗?   虽然夭折的情况依旧很严重,但是比起早些年,也是有所改善的。   而改善的直接原因,就是朝廷投入了一笔资金,召集了天下有名的医官对一些基础的病情进行了集体的公关。   然后又以朝廷的名义将这些办法进行下发传授,基层的医生们得到了知识的充实,对于一些本来能致死的病有了应对的方法。   虽然不是全部,但即便这样也能让夭折率有所改善。   而古代夭折率高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两点,一是营养跟不上,吃不饱,二是因为疾病。   幼儿因为体弱,免疫力差,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会生病,在后世一个不起眼的发烧感冒,在这年头,在普通人家,那就是能要命的病。   而因为大家都穷,看医生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用一些土法来治疗,但这种充满了迷信的治疗方法,效果如何就没人敢肯定了。   而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朝廷接下来投入在医疗上面的资金会越来越多。   发展人口数量,看的并不是你能生多少,而是看你能保下来多少。   就现在这个时代,不说多的,生两个能长大一个的,都算是极其幸运的了。   而关于西域的问题,即便是到了后世,也依旧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大体上是没什么太多矛盾的,有的只是一小部分不满足现状,想要异想天开的人。   而后世是如何稳住大部分人,让大家接受自己的价值观,认同自己的身份的呢?   在这方面,兵团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是在于震慑,另一方面是在于托底,在一个则是可以进行文化输出。   所以,王不饿也打算用这一招。   而跟后世不同的是,现在这个时间点,这个大背景下,选择来这里的,会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因为地多人少,因为朝廷对这里的需求。   翌日清晨。   一大早的,赵佗便带着一群人在宫外静静的候着了。   虽然这里是楼兰,但名义上也算是大汉的领土了,规矩自然要按照大汉的规矩来办事。   那些跟着皇帝一起来的官吏,虽然在楼兰,但身份终究是朝廷官员。   所以这些人是早一步进入行宫的。   虽然这里的赵佗的地盘,但终究属于在外的大臣,也是要遵守规矩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赵佗对于这些倒也是能够理解的。   “经略使,这是什么情况啊?咱们来的这么早皇帝也不召见咱们,反倒是他们可以直接进去?”王太木对于朝廷的一些规矩还有些不太了解,情绪有些失落的问着。   “这个很正常啊,皇帝既然带了这么多的朝廷官员来,虽然是在伊循,但现在这座行宫就相当于是朝廷了,而咱们则属于外派的官员,朝中官员还没进去呢,咱们这些外派的官员就进去了,这像什么话?”赵佗不慌不急的解释着。   “啥意思???”王太木有些茫然,听不懂这里面的道道。   “意思就是,例如说待会我们上报了一件事情,皇帝同意之后,要进入对应的部去走流程,一般来说是要去洛阳那边的,一来一回的就太麻烦了,但是现在不需要了,皇帝身边带了这么多官员,各个部门的都有,直接在这里就可以把这个流程给走了,免的再去跑一趟了。”赵佗又解释道。   “哦……”王太木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在接下去他也不太好意思继续问下去了,那样未免就显得自己太丢人了一些。   反正他就觉得,这规矩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太麻烦了。   以前他们楼兰要干啥事多简单啊?   要么王说了,要么哪个大佬说了,一句话就解决了。   哪像现在,不仅要走流程,还要进行存档记录,太麻烦了。   本来一句话就能搞定的,现在非要拖上一两天的时间,甚至更久的时间。   然而王太木却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图省事方便的思想,导致了整个西域地区数百上千年历史的断层。   没有文字的记载,以至于后世在了解西域的时候,只能通过汉朝的一些记载来了解,而这种了解,又是很片面的。   这就好比你让隔壁村的来记录你家发生的事情,他根本就不会了解的太深入,而他记载的内容,偏偏又是唯一能留下来的内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