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真金白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82章真金白银     朱厚照没去奉天殿,只派了谷大用太监禀告。     听说派定国公去甘肃卫,太上皇弘治细细体味,有种难以言明的感觉,不由得看向了严成锦一眼。     “新皇派定国公去甘肃做什么?”     “应当是对付突厥人。”     一时间,诸公皱着眉头。     看来新皇与突厥人交上劲了,甘肃卫传回的疏奏中,突厥人曾侵入哈密掠夺财物。     太上皇弘治想了想,也懒得计较,轻叹一声命百官退朝。     正德七年三月,距定国公离开京城已一个月。     京城的积雪还未化开,但不影响东城、北城和西城的建造。     从规模看,单单东城就能容纳下五千户,而北城和西城能分别容纳下六千户,七千户。     宅邸未盖瓦砾,但百姓已经等不及去瞧瞧,期盼着能住上。     ……     永清县,     “大人,李朝上了一封疏奏,如今百姓脱困,您也上一封疏奏吧!”县丞苦劝。     固安县,原本过得比他们还要差些。     可是,那李朝不怕死,向朝廷上一封疏奏,光靠南来北往的商贾在汤池落脚,就赚不少银子。     如今,固安都有百姓进京购置宅邸了。     韩松为人比较急切,摇头:“固安有汤池,永清无地利可倚,报了有何用?”     说完不由喟叹一声,永清全是山林,连耕地也不多。     朝廷即便看到旨意,也是发一些赈银。     “大人不上疏如何知道?下官听闻严大人谋略过人。”县丞恨铁不成钢。     韩松看着书案上的文房四宝,点点头。     县丞连忙磨墨,将豪笔递给韩松,只要这封疏奏一上,说不定严大人也会来永清看看。     “写什么?”     身为县令,总不能厚着脸皮向朝廷讨要治理之策。     如今永清县无灾,也不能请乞赈银。     “就写如今百姓状况,严大人定能看明白。”     县丞心思缜密。     思索顺天府不一定会将疏奏呈递上去。     就算呈递散去,也大抵会落入其他阁老手中,或被留中,干脆直接呈递给永清御史。     ……     京城,东区。     严成锦坐着轿子来此走了一圈,留下几处布局和地段满意的宅邸,才吩咐户部衙门官卖。     王不岁来户部主持官卖。     最抢手的,当属三种宅邸,六进六出,八进八出,九进九出……     取吉祥之意。     价钱从五万两,直接官卖到了九万两。     这些官绅从海外贸易中,赚了大笔银子,王不岁一点不心疼,手续费又收了一万两。     但还是炙手可热。     最便宜的宅邸,售卖二百两银子,有四间房屋,藏在小巷中,没有门面。     短短几日,京城街道上的行人少了大半,挤在户部衙门。     朝廷不得不在顺天府和都察院衙门,也出具购置宅邸的契书,供百姓落户。     “回禀太上皇,昨日落户百姓有六千余户,共计收纳白银一千三百余万两。”     王琼手臂在微微颤抖。     这是数银子数到手抽筋了。     六千座宅邸中,有一千户卖一万两左右,是京城普通三进三出宅邸的价钱。     仿佛有一阵凉风,吹过大殿般,太上皇弘治顿时来了精神,“京城如今有多少人?”     “一百二十余万人。”     太上皇弘治听到这个数字,有些控制不住了,嘴唇开始微微颤抖。     洪武年间,京都只有十四万人。     他登基后,京城人口为六十八万人,如今足足翻了一倍。     诸公几乎是条件反射以一样看向王琼。     原来增加京城人口的方法,就是扩建。     “儿臣说,会让天下人口翻一翻,如今,兑现了承诺。”     朱厚照认真的道。     诸公有些不相信王琼的话,可如今,账目就摆在眼前,越是对比越是心惊,从哪里冒出来这么多人?     “天下聚集如此人来京城,臣倒是怕会伤农。”     蒋冕自然不认为,这些人是京城本土的百姓。     多是外地汇聚而来,要入黄册,京城的人多了,地方的人就少了。     和打仗是一个道理。     “或许会,或许不会。”     严成锦认为,蒋冕说的有道理,天下士绅不断汇聚于京城,是城镇化的过程。     意味着,州县等地会出现空巢,而逐渐衰败下去。     但,这或许是走向盛世无法避免的。     如今,京城才一百二十余万人,远远比后世两千多万人少,还能继续汇聚。     但此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严卿家如此一说,寡人反倒有些担忧了。”     太上皇弘治翻阅着刚入的黄册,专心致志的凝视每一个数字,越对比越心惊,因为人口直接增长了一倍。     这几乎是几代皇帝,才能做到的事。     严成锦见太上皇弘治的心气动摇,“京城的宅邸最低二百两,并非农户能买得起,多为久在京城的无田百姓,暂时还不会伤农。     至于今后,臣也不知。”     太上皇弘治听到这里,还是有些担忧。     做买**耕田舒适。     朝廷才对百姓的地位,排了士农工商,就是怕人都去经商,无人种田了。     王琼注意力从严成锦身上收回,“太上皇,剩余未卖的宅邸和钱银?”     当初,朝廷只出了一千二百余万两。     如今全部收回来了。     多余的银子,是要给良乡商会,还是继续归朝廷?     他与严成锦交情颇深,谈银子伤感情,只好由太上皇定夺。     大殿顿时陷入了寂静之中。     严成锦道:“良商购置土地,也花费了四百余万两,再加上成国公入股的一百余万两……”     “还有多少座空置宅邸?”太上皇弘治道。     “一万余。”     诸公眼睛稍微睁大了些。     六千余就卖了一千三百余万两,岂不是说,还有两个一千三百余万两。     严成锦眸子微动,这些宅邸会慢慢涨。     或许,远远不止能卖这个数。     但还要卖很久。     朱厚照摸了摸下巴,眼中露出几分神采,“儿臣以为,当给一半良商,良乡的士绅操办此事,自然是希望获得银子。”     反正也是给呆子打突厥人。     诸公沉默良久,暗怪朱厚照胳膊往外拐。     虽知道宅邸赚银子,可这赚的数目远超出预料。     不能白给!     见严成锦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太上皇弘治微微眯着眼睛,才开口:“朝廷取七千户,其余五千户归属良商。”     虽然想全部归属朝廷,但与良商争利,吃相太难看了些。     严成锦心头微喜。     还以为太上皇会给一千户,没想到竟这般大方。     “臣谢过太上皇。”     五千户宅邸,大抵能卖一千万左右。     诸公和王琼则是被剜了一块肉般,心疼得紧。     (本章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