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府, 严成锦走进院子便看向何能:“我爹呢?” 辞官后,老爹在府中修撰良乡藏书阁的典籍,闲不下来,期盼着朝廷重新启用。 “老爷在修撰兵书呢。” 严成锦来到书房中,见房管事磨墨,老爹正在写严恪松传,描绘他的边陲生涯。 李清娥小声道:“公公心有郁结,这几日也茶饭不思。” “唉。” 说话间,严恪松又重叹了一口气,宛如无人般继续写字。 文官好名声,若是清白致仕,心情自然舒畅。 但他却是因降罪致仕,心中郁郁不乐,犹如当年程敏政致仕。 “为父并非想当官,只是这样致仕,实在有辱气节。” 近日朝中无战事,不好请乞重用。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从袖口中抽出一沓手稿:“爹先出本书吧。” 晃眼半月过去, 朱厚照在奉天殿说的盛世大饼,被文吏传至各衙门。 言官们没有多少反应。 当太子时,朱厚照说的话就不能信,就算当了天子,也只能信两成。 单凭黄册人口和国库岁入增添一倍,就不可能达到。 如今天下该整饬的地方,皆已整饬了。 实在想不出来,如何治国才会有那样的盛世。 大清早,兵部。 张敷华刚迈进值房的大门,身后的文吏冲了进来,撞到他官袍上。 哎呦一声痛呼,张敷华转过头来,叱责:“何事?” 文吏哆哆嗦嗦:“张大人,东南闽地大帽山也有人起兵了,张时旺、刘隆和李四仔等人聚众称王,他说…您还是看疏奏吧。” 张敷华面色凝重。 朱厚照当个皇帝,怎么这么多人造反? 看到疏奏上那一行字,张敷华深吸一口凉气,如果是真的,朝中必定大乱。 “消息也送去内阁了?” “是!严大人在内阁,应该看到御史疏奏了。” 内阁值房,还没上朝,严成锦整理官衣,准备去左右掖门排队,却看见郑乾送急奏进来。 “何事?” “大人,东南闽地有人起兵。” 刘健和李东阳几人面如土色。 又有人起兵! 严成锦心中颇为淡定,正德年间很多人造反,但都被朱厚照平定了。 这厮庙号武宗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诸公看看这起兵的缘由!” 刘健三人闻言,目光纷纷往下移动,看见起兵的缘由时,心头骤然一惊。 太子朱厚照乃是弘治皇帝与宫女所生…… 严成锦一脸恍惚,此事若在朝堂上提,必会引起轩然大波,后宫也不会安宁。 谢迁看向刘健,问:“刘公,这封疏奏可要留中?” 若是口头禀报,陛下看不见疏奏里的内容。 “先去奉天殿吧。” 片刻后,奉天殿中。 太上皇弘治看完急奏后,愣是心如古井,此刻也隐隐生气。 张时旺、刘隆和李四仔等四人在大帽山起兵六万。 已经攻占了闽西、赣南和粤东等地,令太上皇弘治无法原谅的是,此人起兵的缘由。 朱厚照认真阅读完疏奏:“父皇,儿臣真是你与宫女所生吗?” 大殿中一片死寂。 萧敬死死捏着云展,不能紧张,不能失仪。 可感受到太上皇的怒意,就忍不住双腿打颤。 李东阳几人也注视着弘治皇帝,神情凝重,没有起居官记录,此事只有陛下知道真相。 严成锦也想知道弘治皇帝有没有劈腿。 毕竟,这也是后世史学家探讨的问题。 太上皇弘治咬着牙齿:“寡人没有临幸过宫女,这些贼子为了谋逆,竟造谣污蔑寡人的清名!” 朱厚照见太上皇气急败坏的样子,信了几分。 严成锦道:“此时,应该速速派人平叛,以免叛军将消息扩大。” 大臣们颔首点头。 朱厚照面色认真起来,抬头看向太上皇:“儿臣以为,当重新启用严师傅,前往东南平定此事。” 大理寺卿韩福道:“宣宗皇帝规定,罢黜致仕的官员不能留京,此乃祖制,臣恳请陛下守制。” 宣宗朱瞻基规定,但凡是罢黜和致仕的官员,不能留在京城。 若执行此例,严恪松就要回江南老家。 “朕意已定,不必多言了,启用严师傅为兵部左侍郎,出兵闽地。”朱厚照喜滋滋地道。 韩福看向太上皇,只见太上皇弘治微微点头。 再看向内阁和六部诸公,竟也不多言。 “臣替家父,谢过陛下。” 刘健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两个家伙。 …… 南昌,宁王府邸。 马车上,朱宸濠与娄妃准备去白马寺上香,却听谋士张百龄跑来禀报:“王爷,向京城传信的细作找到了!” 朱宸濠猛地转过身来,双眸眼底闪过一抹要杀人般的冷芒。 娄妃抱着必败低下头去,略微有些紧张。 “是谁!” 张百龄抬头看了朱宸濠一眼,不忍心道:“张某不敢说。” 朱宸濠走下马车,深深地看了张百龄一眼。 “说!” “是…是世子。” 朱宸濠怔住了,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那逆子整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也不关心朝事,怎么会是细作? 张百龄知道宁王不相信,从袖口抽出一封书信,“世子曾给京中严成锦传信。” 打开书信,竟是他在鄱阳湖中与番人交易火器的消息。 再看这字迹,确信是儿子无疑。 “他现在在何处?” “被属下关押在正房中。” 半时辰后,娄妃端着莲子羹走进世子的寝殿。 朱拱樤正一边饮酒一边作画,旁边的唐寅磨墨,见到娄妃进来主动回避。 娄妃看向朱拱樤不解地问:“世子为何要帮我脱罪?” 那封密信,是她传给严成锦,不知为何会被人截获。 更奇怪的是,朱拱樤帮她顶罪。 “娄妃下次小心些,近日王府暗中戒严,最好不要传信。” 娄妃更是不解,朱拱樤虽不务正业,但心中也想造反。 为何要帮她? “王爷正生气,世子如何应对?” 朱拱樤头也不抬:“我自有办法,王妃请回吧。” …… 京城,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端坐在御座上,裁撤一个位置后,如今大殿中,只剩一个御座。 今日,几封疏奏都由朱厚照下政令。 刘健有些担忧:“朝事真交由新皇决断?” “朕倒要看,这两个家伙能折腾出什么盛世来,严成锦不是喜欢签契书吗?把这两份契书送去,让他们签了。” 东宫, 太上皇为节省靡费,未给朱厚照建造新的寝殿,命工部督造新的牌匾。 朱厚照看着契书,认真道:“老高,本宫要如何着手?” 在父皇面前许下的诺言。 如今仓促之下,朱厚照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陛下,天下还有许多弊政需整饬,如经济、科举、律法、农务和兵备,治世才刚刚开始,陛下不妨与臣出宫一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