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赐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1章赐席     正旦,奉天殿。     距魏国公徐俌南下过去两月,王不岁去南方卖酒。     传回消息,让严成锦不由蹙眉,粤商在坊间传言,这是假酒,百姓看这也不像平日喝的酒,于是就当真了。     三十万两,就这样打水漂了?     不可能。     来到东暖阁,严成锦对着朱厚照道,“新皇要去南海子游猎?”     “老高,你有什么主意?”     朱厚照可以偷偷去,但他不下圣旨撤军,令诸公有些不高兴,怕诸公交致仕疏奏。     眼下看见严成锦来找他,便知道这家伙有求。     “冬日正是打猎的时候,袍子和鹿需出来寻吃食,可若这种时候,新皇都能忍住不打猎,诸公和百姓,会不称赞新皇?”     打什么猎,帮本官卖酒。     严成锦疯狂计算后,又抢在朱厚照前开口:“节庆时,朝廷有赐席百官,向上天祈福的旧例。”     就算节俭的弘治皇帝,也会在正旦和中秋时,给官员赐席,笼络人心。     半日后,朱厚照传旨给百官赐宴席,诸公本不愿意赴宴,可这是向天地祈福的礼祀。     如同皇帝扶犁春耕,就答应了。     文华殿中,朱厚照坐在最上方的御座,矮桌摆着珍馐玉食,诸公推杯换盏。     “这黄黄的,闻着不像,喝起来倒是像…尿。”     “噗…”     看见杯中浑黄色的酒水,上层还漂浮一层清沫。     吏部给事中黄锦不由吐出来。     “这是良乡出的新酒,用冰鉴稍储存后,效果更佳,诸公不妨试试?”严成锦示意让小太监们全部换下。     等新的酒水上来后,李东阳饮了几口,味道似乎真的不错。     一旁记录邸报的画状元吴伟,连忙将这一幕绘制下来,被赐名《正德的晚餐》,邸报传出宫外。     当然,真画被严成锦封存了起来。     酒过三巡,文吏手里拿着一封急奏,对着严恪松道:“是三边总制杨一清传回的疏奏。”     李东阳眼睛的余光从欣赏歌舞,转向了文吏身上。     兵部的疏奏,大抵是急奏。     严恪松有些紧张,展开疏奏看了几眼,杨一清进了瓦剌后音讯全无,不知是不是被全歼了?     手也有些抖动起来,余光瞥见“捷”字才全部打开。     “被全剿了吗?”蒋冕问道。     “新皇圣明,大捷,大捷啊!”     李东阳看看坐上的严恪松,又扭头看向不远处的朱厚照,跟做梦一样。     这也能打赢?     朱厚照振作起精神,举起酒杯颇为欣喜,命小太监又抱来几坛酒。     诸公哑口无言。     十一月,草原无疑会被风雪覆盖,这样能打赢?唐宋出兵十五万……难道新皇又给唐宋传信了?     “臣等以为,该给唐宋国王赐皮甲衣物?”     朱厚照看了眼严成锦。     严成锦低下头,这个狗皇帝看自己做什么?     宴席散去,穿过左掖门时,寒夜中一阵凉风吹来,小太监手中的灯笼熄灭,一片黑暗,百官相继被绊倒。     翌日,大清早。     听闻昨夜禀报的事,朱厚照拿着名册坐在御座上,“李师傅?”     “……到。”李东阳看了上面一眼。     “蒋师傅?”     “……臣在。”蒋冕有些抗拒的开口。     “老高?”     “臣在。”严成锦道。     昨夜,百官在左掖门发生踩踏,吏部给事中黄锦更是被人踩断了腿。     朱厚照干的?     倒是诸公暗怪新皇举行元旦赐宴,招来祸患。     片刻后,朱厚照派谷大用从内帑中取贡品,到告病的百官府中慰问。     ……     宣府,黄花镇。     过了这里,就是京畿的地界,杨一清满脸凝重,唐宋用的是汉人的兵法,而且炉火纯青。     在甘肃多地戍守多年,对西域的马政颇为熟悉。     西域古有三十六国,虽然后来逐渐兼并,却未听说过哪朝对汉人兵策如此熟悉。     那见他的将军,似乎不像布阵之人。     “杨大人斩下瓦剌可汗,定能升官。”副将钱忠兴高采烈道。     杨一清摇摇头,道:“只要严恪松在兵部,本官就不会晋升。”     朝廷会从他们两人中选一人任兵部尚书,有严成锦在,师兄李东阳也左右为难。     “本官倒是疑惑,冲进正面大营的将领,真是凌十三?”     “末将在临山卫剿匪时,见过此人,绝不会有错。”     一个时辰后,杨一清率领的几十亲兵进入京城西区,来到严府门前。     轻扣了几声,门子喊出一句暗语: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     “???”杨一清。     严府上拜访有规矩,可他努力回想片刻后,气急败坏道:“四十多年了,谁还记得!”     “……”门子。     “去禀报你家少爷,不开门本官就带亲兵进去了。”     新院,严成锦正要进入书房,门监却跑过来道:“少爷,杨一清要见您。”     杨一清回京不去缴旨,来他府上做什么?     严成锦不由深思起来,仔细的推测一番。     “不见。”     分析一番,杨一清来上门来找他,大抵有以下的原因。     其一,老爹占着兵部尚书,但他立下大功,难以敕封,来找自己自己帮他不成?杨一清岂会这般傻,排除。     其二,在瓦剌发现了什么?王守仁应当不会露出马脚,排除。     其三,杨一清自行推断出什么?倒是有可能,毕竟是与李东阳一样善谋的人,与老爹这样的莽夫不同。     “杨大人说,硬闯也要见您。”     严成锦想了想,便命人把杨一清带到书房。     杨一清穿过庭院,这狗官倒是会享受,亏本官还以为,他住的是旧院子。     这山水,住着应该会延寿吧。     心中一阵嘀咕,走进书房中,何能把门关上。     “杨大人请吃茶。”     “你倒是有心了,无毒吧?”     “……”严成锦。     杨一清冷哼一声坐下来,凝视着严成锦:“本官在瓦剌,看见鄱阳湖胡匪凌十三,你与唐宋是何关系?”     来了,灵魂拷问。     严成锦知道凌十三,此人原是贼匪头子,被王守仁感化后,凭武艺成为麾下大将。     “为何要想这般久,可是在编理由?”     杨一清目光一凝,“你接下来说什么,本官可不会信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