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与鞑靼的兵力,相差不多,不如再等五年。”严成锦道。 明明能躺赢,为什么要出兵? 等大明强盛到鞑靼两倍时,不动一兵一卒,就能取鞑靼的领地。 战争烧钱,靡费和兵力,还不如投入南方,继续开荒。 苟到忍无可忍,自然强大无比。 弘治皇帝板着脸,有些生气了:“请乞出兵的人,是你爹。” 严成锦看完疏奏,看字迹笔锋,是老爹写的:“家父从掳中走回人手中得到消息,或许是误判,或许是达延汗故意而为,如何证明是真的?” 李东阳面色抽搐一下,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他是你爹,连自己爹都怀疑! 清娥绝不能嫁给此子。 弘治皇帝微表情,显得错愕和诧异,问道:“安定伯在关外发现鞑靼人的痕迹,这还会有假?” “陛下知道王守仁?王守仁最懂虚张声势,只需一人,就能弄出千军万马的痕迹来。 更何况,踪迹不是亲眼所言。 不,就算亲眼所见,也不一定为真。”严成锦认真脸。 大殿沉寂了片刻,这时,难得有人赞成严成锦的观点。 马文升颔首:“朵颜的领地在东北,不远几千里,迁徙马匹和士卒到延绥,令人匪夷所思,还是派人彻查清楚为好。” 鞑靼人争夺草场严重,兵力迁移,会丢失领地。 只怕,这是达延汗的计谋,朵颜和鞑靼,压根就没联合。 秦纮躬身:“臣赞成出兵!” 身为兵部尚书,秦纮有自己的顾虑,怕鞑靼更强大,会威胁到大明皇权,不如尽早除之。 如今,大明有雄厚的兵力和国库,能与鞑靼人一战。 国力并非会一直强盛下去。 若衰败在太子手中,大明皇权岌岌可危。 弘治皇帝陷入两难,他亦想趁机出兵鞑靼:“锦衣卫能派人入草原,探查实情?” “锦衣卫定不负命!”牟斌躬身领旨。 李东阳考虑片刻,道:“鞑靼大军踪迹难寻,等奏报传回,怕是迟了。 陛下,不妨下两道旨意,若鞑靼真与朵颜进攻,则命严恪松出兵。 若为虚报,则探清鞑靼意图。” 弘治皇帝颔首:“传朕的旨意,若达延汗敢进犯,命安定伯斩下他的头颅。” 严成锦暗自思忖,凭老爹的本事,还砍不了达延汗的脑袋。 想让刘瑾提供线报。 但草原人迁徙飘忽不定,难找到刘瑾。 明军真要出关,得想办法,助老爹一臂之力。 从大殿出来,朱厚照正要进大殿给弘治皇帝请安。 站在门前,等李东阳三人出来,便对着严成锦窃喜:“老高,本宫在良乡寻到一书生,每日能帮本宫赚一百两银子。” 严成锦暗自咋舌,什么生意这般暴利:“殿下哄骗读书人?” “本宫给了银子,不算哄骗。” 朱厚照将半首诗,拿回宫里让诸公续写,再将全诗高价卖出,赚中间差价。 严成锦对银子不很感兴趣:“殿下,莫要耽误他人前途。” 朱厚照乐了:“说起来,此人还是你的本家。” 严成锦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姓严?” “叫严嵩,诗写的一般,人却极老实。”朱厚照混不在意。 严嵩入京了? 是了,他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似乎以二甲登第。 朱厚照见严成锦面色凝重,便问:“你认识此人?” 严成锦抬头:“不认识,殿下知道他在哪儿?” “你不对劲!本宫把他藏起来了,你想去寻他?”朱厚照眼中露出狐疑的光。 “一千两!” “在良乡,本宫带你去。” …… 良乡,牙行。 严嵩起来铺好被褥,厢房中五人同住,皆是进京赶考的书生。 住在厢房也好,可以互相探讨学问。 “你叫严嵩?” 严嵩转过身,看见门前有两个书生。 一个是良乡有名的小朱秀才,另一个面上蒙着白布。 “在下就是严嵩,字惟中。” “在下姓张,名贤。” 朱厚照习以为常了,不知老高为何,专门为这书生跑一趟? 严成锦仔细看了眼,明朝的六大奸臣之一,与一般的读书人无异,面相清秀。 严嵩出入仕途时,是好官,后来杨廷和把持朝政,仕途不得志,渐渐黑化了。 若论对大明的影响,严嵩比皇帝有过之无不及。 严嵩朝朱厚照作揖:“今日的诗还没写好。” 朱厚照说道:“今日不是来要诗的。”转头看向严成锦,不知严成锦要做什么。 “传世学院,缺修撰工程师,每月三两银子,严兄感兴趣?” 雇一个书生当工程师,传到陛下那儿也不奇怪。 若将严嵩痛揍一顿,赶离京城,反倒会引起陛下注意,还破坏自己的形象。 严嵩眸中微动,狐疑:“怎会这样的好事?” 听同房书生说,考不上科举,可以到良乡当工程师,每个月三两银子。 但极难考上。 “但,你不可参加科举,更不可为官。” 严嵩闻言面色发紧。 父亲屡次考举不中,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千里迢迢赶来,不能让父亲失望。 “恕在下不能答应,良乡工程师虽好,可在下,想当官。” 严成锦对严嵩的家世有些了解。 此番入京,并非是自己的意愿,而是为了完成严淮的愿望。 听说,严嵩是很孝顺的人。 事实上,他也做到了。 “在下告辞,严兄好之为之。”严成锦微微作揖。 严嵩有些奇怪,此人似乎不想让他为官。 可他初入京城,压根谈不上得罪此人。 收拾包裹,准备去藏书阁借书。 华盖殿, 弘治皇帝忽然抬头,想起来:“今日,怎不见太子来给朕请安?” “回禀陛下,来了,又跟着严成锦出宫去了,见了一个书生。” 一个多时辰了,牟斌也不敢打扰弘治皇帝阅奏。 弘治皇帝浑不在意问:“什么书生?” “姓严,严成锦似乎为了聘他为理学院的修撰,但不得为官。”牟斌道。 理学院有教本和讲义,需要人修改和撰写。 弘治皇帝重视起来:“抡才大典是为朝廷取士,若此人是良才,岂不是朝廷的损失! 告诉严成锦,不许抢跟朝廷抢人,让他在坊间,自己找个秀才。” “臣遵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