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大舅哥是真的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符南蛇给王守仁极大的冲击,他明悟了一般,想起老高兄那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在营地里,静静坐了三天三夜。   到了第四日时,李康担心他的身体,亲自端着茶饭到营涨前,却听闻: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李康犹如醍醐灌顶般,茶饭掉到地上,静静地听着营房里的话。   半个时候,王守仁从营涨里走出来,眼神无比清明。   李康激动地身躯微微颤抖:“伯安兄方才说的道理,是出于何书?为何愚弟没有听说过?”   王守仁道:“此乃吾所悟出的道理,自然无书记载,姑且称它为心学吧。”   李康瞪大眼睛,望着王守仁,目光骤然大变,仿佛听闻了惊世骇俗的事,激动得难以自禁。   “愚弟想拜伯安兄为师!”   王守仁略微诧异,李康却又道:“达者为尊,还望伯安兄不要推迟!”   王守仁微微点头。   “黎人呢?吾要开坛讲学。”   这些黎人是杀还是留,难以处置,许进忠将他们安置在称鸡山下,还没有杀。   ……   广州府的码头,   一艘小船轻轻飘来,探子带着急报,去衙门寻一匹快马,却碰上了准备出征海南的左宗彝。   黎乱平定了?   前后才过去一个月啊,这王守仁是何许高人也……   左宗彝仔细看完王守仁的疏奏,心情由激动转为愤怒,海南诸官暴政乡民,才致使了这次黎乱。   “这急报你不用送了,本官去送!”   “这个……”那衙役面露难色,花了一两银子,才得到这机会,送到宫中,通常会得到奖赏。   “哼!你还不信任本官?西北的捷报,都是本官送的!”左宗彝有些生气。   随后,从怀中掏出五两银子,打发了衙役,便骑上快马,往京城赶去。   ……   七月底了,   距离秋闱还有两个月,赶考的读书人皆聚于京城。   奉天殿,   今日廷议的重要事项,就是要选出秋闱的主考官。   弘治皇帝看向李东阳:“今科考试,由李卿家和谢卿家主持如何?”   “恐怕不可,吾儿兆先,也要参加这次秋闱。”李东阳脸上洋溢着笑容。   说起来,还有点高兴。   吾儿兆先的身体愈发健壮,终于可以参加秋闱了。   “回禀陛下,吾儿谢丕,也要参加科举,恐怕也不能担任主考官。”谢迁道。   大臣们看热闹一般,个个面露喜色,内阁两位大学士的儿子,都在北直隶参加科举,解元会是谁呢?   严成锦想让宋景中解元,如此一来,对大明发展有莫大的好处。   西方如今的文艺复兴,应该很鼎盛了吧?   大明的各方面,仍然极为落后。   船队还没做出来,此时,葡萄牙人已经在海外掠夺白银了。   弘治皇帝笑道:“不知李卿家和谢卿家的儿子,谁会中得解元?”   “臣惭愧,兆先身体有疾,修养了一些时日,名次恐怕不会太好。”李东阳拱手道。   “谢丕顽劣,至今还在良乡,说起来,臣也没有多大的指望。”谢迁叹了一口气。   严成锦也是深入了解后才知道。   大舅哥是真的渣……   靠着李东阳的恩荫,才能进国子监读书。   正在这时,一道明亮却不刺耳的声音响起:“陛下,不如由臣来监考如何?”   这是谁的声音,怎么如此熟悉?   当反应过来时,李东阳等人大惊失色,纷纷叩首道:“陛下不可!”   “陛下,千万不能让严成锦担任啊!”   “陛下,吾等死谏!”   韩文等人纷纷附议。   严成锦悻悻地望着他们,又有一些生气,我监考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   咱们都察院队伍还是团结的。   戴姗老脸微微一抽,没多说什么。   弘治皇帝微微侧头,看向严成锦:“既然如此,严卿家便打消此念头吧。”   严成锦站回了队伍中。   “今科考官,就由礼部张升与王华担任吧。”   张升是礼部尚书,科举本就由礼部管辖,王华是詹事府少詹士,才学出众。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都是状元。   大臣们没有异议。   “老高,父皇给本宫涨了十两月例。”朱厚照炫耀似的道。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为十两银子沾沾自喜时,他已经月入千两银子了。   严成锦不想跟朱厚照探讨这个话题,怕自己忍不住笑出声来。   “殿下的米花生意做得如何了?”   “自然是蒸蒸日上!”朱厚照喜滋滋道。   他在宫里做好了黄金米花,就叫王不岁来取,宫里的大米和糖都不要银子。   所以,也没有成本可言……   卖到就赚到。   朱厚照的心情变得好起来,不过,他也没有乱花银子,而是学了弘治皇帝的理财方法。   全部存起来。   “本宫见你怎么有心事?说来听听。”   严成锦心中挂念的,一来是海南之事,二来是秋闱,不知宋景能否考上解元。   张升和王华并非弘治十四年的考官,换而言,他知道的题目,全然无用了。   要帮宋景取得解元,谈何容易。   严成锦决定去良乡一趟。   到了良乡后,宋景和谢丕正在藏书馆苦读。   “学生见过大人!”   谢丕和宋景齐齐躬身。   严成锦颔首点头,在书案上写下几道题,交给宋景和谢丕,道:“你二人将这些策题做出来。”   宋景和谢丕坐下,看了一会儿题目,略做沉思,很快就在纸上开始作答。   严成锦给他们出的题目中,含有这次秋闱的考题,还有王华担任考官时,出过的题目。   从两人身旁走过,看了一眼答案。   虽然答得都不错,谢丕答得明显要比宋景好些。   严成锦命人将他们的答案,分别交给王越、曾鉴和韩文等人点评。   王越、曾鉴和韩文都是大文人,并且在朝中当官,眼界和才学远远比宋景两人开阔。   他又将反馈意见,送回给宋景两人看。   宋景和谢丕豁然开朗。   短短几日,便得到了极大的领悟。   接下来的几日,严成锦将弘治和正德秋闱的题目,混在一起,轮番写给两人作答。   最后再交由王越三人,如此反复……   秋闱一天天,越来越近了。   李兆先也加入到刷题队伍中,不考不知道,大舅哥是战斗渣……   “严大人为何脸色如此?可是我作得不对?”   “不要放弃,继续作答吧。”   回到府上,   李东阳看到儿子做的策论,便问:“这些是谁出的策题?”   “是严大人。”李兆先老实回答。   这小子出的题,怎么如此多风格?细看之下,不像出自一人之手,李东阳有些纳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