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银山回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兆番是去岛国寻找银矿。   朝廷调动松江府和两广的水军,出动三十几艘大船,上百只小船,靡费巨大。   收支是否相互抵押?   严成锦一直吹嘘岛国有金山和银山,谁也不知道真假。   李东阳回过头来,忙问道:“何时到京城,疏奏给本官看看。”   刘健和谢迁虽不喜严成锦,此刻,却探过头来。   这乃是一封简报,只有寥寥几字:臣李兆番率军归京,三日内抵达京城。   “没报白银之事,莫非空手而归?”谢迁看向刘健。   刘健道:“先禀报陛下吧!”   片刻后,奉天殿。   弘治皇帝翻开李兆番的疏奏,略略有些失望,竟未提岛国白银之事。   “户部,李兆番率军出海,花去多少靡费?”   都一年多了,韩文还是记得清清楚楚:“兵备加上大船,还有军粮等,若折算成白银,应当是九百五十万两有余。”   九百五十万两,并非是一次性支给。   诸如大船和兵器,就是历年来囤积的,但也要换算成银子。   李东阳微微皱着眉头,兆番要回一千万两白银,才能收支相抵。   刘健捋着胡须,担忧地道:“只怕会折本啊!”   李兆先三次从满加剌运回银矿,皆不超五百万两。   岛国的白银数目,还能超满加剌国不成?   韩文几人颔首,表示赞同。   严成锦却道:“不知李兆番为何未提及,但据寿宁侯所言,岛国的银矿远超满加剌国。   臣以为,应当先要考虑白银贬值一事。”   若李兆番带回大量白银,会迅速让白银的价值大跌。   韩文眉头一挑,“严大人,有多少白银还未知,却要商议银价贬值,也太早了吧?”   朝廷流通白银,是通过给百官发俸禄和采办。   百官再拿白银去交易买商货,市场中的白银变多,商货就会贬值。   严成锦却道:“不早,若真运回大量白银,韩大人当如何?”   韩文不敢跟严成锦硬刚,这小子的嘴就像开过光,一说一个准。   万一,李兆番真把白银运回来了呢。   这一回,百官站严成锦一边。   国库充盈,没准可以给他们提一提俸禄,比之士绅的家财,他们的俸禄太低了。   弘治皇帝眸中露出思索的光芒:“严卿家以为,如何掌控白银的价值?”   “此时,应当提高弘治商号的存银利息。”   利息一提高,存银子能赚钱,士绅和百姓就会把白银,存入商号。   朝廷就能控制坊间白银流通的数量。   弘治商号,等同大明版的中央银行。   “万一没有白银流入,岂不亏本?且等李兆番先运回也不迟。”韩文道。   弘治皇帝觉得有理,“依韩卿家所言,三日后,朕亲自去通州迎李兆番。”   李东阳心头咯噔一下,原本是好事,可如今却宛如泰山压在心头,压力巨大。   ………   京城,通州。   来往京城的大船,都会从通州的潮白河经过。   张鹤龄站在船头,唏嘘一声:“弟啊,终于回京城了。”   弘治皇帝答应他们兄弟,每挖出一万两,就给一百两。   李兆番亦感慨颇多,此去岛国,竟花了一年之久。   三日前,已派人去通报过朝廷,这么多大船,只能停在通州。   良乡的河道窄小,且商船众多,容不下三十几艘大舰。   “陛下,来了!”   萧敬提醒一句。   潮白河岸旁,弘治皇帝负手望去,只见十二桅大船缓缓朝这边驶来。   小太监分发宋氏单筒望远镜,人手一个。   严成锦看见,张家兄弟站在船头,还有李兆番,“陛下,真有银矿。”   那一堆堆银矿被荒草覆盖,犹如小山包似的。   潮白河水不断翻滚,可见大船吃水极深。   弘治皇帝有点紧张,一千万两不是少数,此次可否收支相抵,还不得而知。   片刻后,大船就到了眼前。   见弘治皇帝和百官亲自来迎接,李兆番受宠若惊:“臣幸不辱命,在岛国发现了一处藏银。”   “可有一千万两?”   “臣也不得而知。”   李兆番心知,这是朝廷派他出海,花去的靡费。   张鹤龄哭丧着脸道:“陛下,海外凶险啊,有十几丈高的惊天巨浪,大海宛若深不见底的深渊,我兄弟能回来,实属不易。”   张延龄也哭嚎道:“共有三十三座银山,陛下也花不完,不如分给我们兄弟一座?”   弘治皇帝面色铁青,倒是忘了这兄弟俩人。   “退开!”   严成锦微微抬头,这两兄弟还真说得出口。   韩文道:“不如先让工部铸造,臣再清点有多少银子?”   弘治皇帝颔首。   锻造至少需花费半月,京城的宝源局力役不多,工部需从京外调拨力役。   十几日看似很短,对百官却极为煎熬。   一日,午门外。   一匹快马踏着飞蹄迅速朝宫门奔去,十万火急,街道两旁的百姓惊恐避让。   探子翻身下马后,径直将急报递给禁卫:“宁夏急报!”   禁卫转身朝内阁跑去,到了内阁翰林的值房,将急报呈上。   章契打开急报看了眼,眼睛发直,忙朝三公所在的值房冲去。   这几日,严成锦很是幸苦。   内阁的疏奏比都察院多一倍不止,若按时下班,必遭刘公三人白眼。   若能将王守仁调至内阁,帮他阅奏便好了。   李东阳不露痕迹看了眼,他已揽下大部分疏奏,每日只批阅一点,竟还如此之慢。   “你看快些,不懂之处,便问本官。”   “是。”   正在这时,一个翰林冲进来慌张地道:“诸公,宁夏的急奏!大事不好了!”   严成锦挑起眉头:“何事?”   “安定侯大败,鞑靼攻入河套了!”   刘健骤然一惊,接过疏奏仔细看了几眼。   宁夏地崩,鞑靼趁机进宫,占得地利,沿途的防线太长,三边兵部也防御不过来。   话音刚落,柴升形色匆匆地跑进来:“三公看疏奏了吗?宁夏城丢了!”   “本官早说,应当三边应当征兵,柴大人却还要裁减,此事,与柴大人有莫大干系。”严成锦道。   柴升气急败坏地道:“你……你休要血口喷人,分明是安定侯失职!”   李东阳道:“先禀报陛下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