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值房。 宋振朝门皂躬身:“劳烦通报一声,那位大人真的嘱咐过下官,有事可来都察院。” 今日,吏部召集考核的官员入京。 宋振去了吏部值房,才知道得了下等评定,要被罢官。 门皂道:“都御史大人从不帮人办事,你回去想其他办法吧。” 宋振面如死灰,那人究竟是不是严大人? 这时,一个口中戴着人笼嘴的官员从身边走过,看官衣上的补子就知道是都御史。 “严大人?下官有事相求。” 严成锦未看他一眼。 叶准走过来道:“你先出宫等着,都察院乃朝廷监察重地,不得在此处求人办事。” 严成锦来到奉天殿。 方才,都察院的文吏传来消息,太上皇知道他与朱厚照去顺义承包草场。 此时,正巧朱厚照从东阁走来。 朱厚照看向严成锦的袖口,乐道:“老高,父皇要收回顺义草场,你可有准备?” “有一些准备。” 严成锦率先走进大殿中。 太上皇将内阁和九卿召来了,诸公回过头看向严成锦和朱厚照。 还不等两人开口,太上皇弘治先板着脸道:“寡人听说,你二人去了顺义,还逼迫宋振养黑白神牛?” 朱厚照梗着脖子道:“宋振无能,儿臣才帮他想法子……” “你住口,严卿家你来说。”太上皇弘治看了过来,淡淡地说道。 刘健知道此子来奉天殿,必有准备。 一时间,所有大臣皆看向严成锦的袖口。 只见,严成锦从袖口中抽出一卷册子:“太上皇,这是顺义的新邸报。” 太上皇弘治有心里准备,可看到新邸报时,面色仍忍不住难看起来。 邸报上的场景,就犹如他当初看到保定和河间府的场景。 刘健面色微动。 “顺义县也是京畿之地,怎么会贫穷至此?” 顺义有新邸报传入京城。 但各地传回的新邸报太多,太上皇弘治命司礼监挑三份出来,呈给他,萧敬报喜不报忧。 严成锦道:“顺义草场侵占百姓的良田,里甲制又使百姓不能迁移,才会有这番景象。” 蒋冕心中咯噔一下,严成锦向来不会做无用之功。 这家伙该不会要改里甲制吧? 洪武十四年,高皇帝下令推行里甲制,为更好管制百姓,以及缴纳赋税和征服徭役。 里甲制,可谓是大明治理天下的根基。 刘健也猛地回头看过来。 六部和五寺官员的表情大抵相同,此子刚才提到了里甲制! 韩福面色凝重看向太上皇弘治,百姓虽可以走出原籍地,但不能在他处入户,里甲制一直未动。 大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这时,朱厚照小声道:“老高,你不会要取缔里甲制吧?” 他感觉严成锦带他去顺义,还有更高的意图,一不小心竟没猜出来。 视线汇聚于严成锦身上。 严成锦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元璋制定里甲制,将百姓圈在一定范围内生活,为了缴纳赋税和服役。 但里甲制没有维持下去,在明末分崩离析。 一来是由于人口数量不停地增长,原籍地难以养活。 二来是资本萌芽越来越明显,村里由百姓变成绅的人,越来越多,不再服从里长的管制。 如今,人口膨胀和商业繁荣比历史上更快,里甲制需要整饬。 但从诸公的表情就能看出,肯定会揍死他。 得让张彩来说… “臣未说过。” “太上皇,顺义县草场一事如何处置?”韩文抬头问道。 “父皇,朝廷可以将鞑靼作为大明的草场,但顺义的百姓不能迁移,只能依靠神牛征收赋税,若您将草场收回,便是夺百姓口食。” 朱厚照振振有词地道。 太上皇弘治知道有理:“且先放一放吧。” 韩文又问道:“宋振的官职?” 太上皇弘治看向严成锦问道:“可替顺义百姓增添多少赋税?” “两千两。” 严成锦保守估计,一年只能纳两千两,等奶牛的数量壮大到一万头,到时候税赋就慢慢多了。 畜牧业才刚起步,至于如何让它为百姓带来经济收益,实现盛世,严成锦还没想出方法。 兴办养殖场,是上一世经济发展到瓶颈的过渡。 喝酒应酬,使得大量肉食被需要。 如今,除亲王养猪外,奶牛养殖是第二大畜牧业。 太上皇弘治道:“宋振的官职也且先留着吧,若一月后,夏税缴纳不足两千,再罢去官职。” 诸公并未反驳,此刻的心情皆在里甲制上。 刘健几人深谙严成锦的行事作风。 出了大殿,李东阳堵住严成锦:“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担任里长者,皆为士绅,天下有多少里长,这是伤筋动骨之事,你不可胡来。” 里甲制维持了一百年,里长全部变成了士绅,他们督促里中的生产和缴税。 可以将自己的赋税,摊到其他百姓头上,逃避徭役,享受许多优待。 若对里甲制整饬,必会引起士绅的不满。 “下官绝对不会乱来的,多谢李公提醒。” 下值后,蒋府。 蒋冕刚回到府中,韩福后脚就上门拜访,如今朝中除了三阁老,也只有蒋冕最善谋略了。 喝过茶后,韩福道:“今日严成锦在朝堂上提及里甲制,蒋大人怎么看?” “里甲制已推行一百年,天下安定,是朝廷治理天下的根基。” 蒋冕并未评价严成锦,若是阁臣相互内斗,不利于朝政。 但话语中的意思,已是很明显。 韩福点头:“下官也是这般认为,只是严成锦总是有许多谋略,不知这次会做出什么来。” “要改里甲制岂会这般简单,韩大人若将消息放出去,百官和京城士绅必会反制严成锦。 但本官猜,严成锦也会想到此处,不会轻易请乞,韩大人放心吧。” 蒋冕不担心,里甲制牵扯许多利益,里长不会让严成锦胡来,单是士绅上书请命,严成锦就受不了。 更遑论,宫中百官也不赞成。 韩福点头:“如今多地起兵造反,贫苦百姓对朝廷不满。 若士绅也对朝廷不满,大明真就岌岌可危了。” 蒋冕提醒了他,严成锦无法从三方中找出折中的办法,里甲制便动不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