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能回血的新发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成锦跟着小太监,疑惑地来到宫中的偏殿。   弘治皇帝和内阁三人,早已坐在偏殿中,尚膳监摆上珍馐玉食。   上次来这里时,还是弘治皇帝设宴告诫张家兄弟和长宁伯的时候。   陛下不会想赖账吧?   还不等他行礼,弘治皇帝眉开眼笑,拍着一旁锦凳:“成锦,过来坐。”   买皮……陛下真想赖账!   没想到,饭圈的酒桌文化,竟是从古代宫廷传下来的。   严成锦坐在弘治皇帝身旁。   弘治皇帝的另一侧是刘健,连李东阳和谢迁,也得坐在稍远的位置。   可见,这是莫大的荣耀。   一看便知,今日的饭局不简单,弘治皇帝为张家兄弟和长宁伯摆过几次饭局。   俨然是饭局高手。   弘治皇帝开门见山,道:“国库又空了,支不出二十万两银子。”   严成锦低着头,还没想出办法来。   李东阳和六部大臣的目光,全都落在严成锦的脸上,仿佛菜在严成锦的脸上一般。   弘治皇帝微微蹙眉:“严卿家可是在怪朕?”   严成锦忙道:“臣不敢,只是这些银两大部分,来自良乡商会。   商会没有银子发工钱,饿的,是良乡的流民和百姓。   且天下商人来良乡通商,没有银子买材料,工坊便无法运作。   商人来良乡,就买不到货物,空车过钞关,朝廷就收不到税银。”   资金链断裂会有多严重?   虽然比不上后世,到了破产的程度。   对于良乡而言,也是极大的损失。   严成锦琢磨,朝廷是否真的没有银子?   弘治皇帝眉头陷得更深了:“如此严重?”   刘健乃大地主出身,深谙商道:“严成锦说的不错,陛下,税银从良乡而来。   若商户不通商,钞关便收不到银两。”   韩文站起身,躬身道:“臣听闻,前阵子搜严府,有六万银子。   不如,先赈济朝廷,臣给严成锦打个欠条。   今年收了夏税,便归还!”   还真有朝廷向大臣借银子。   前朝成化皇帝就干过这事,朱厚照当了皇帝后,也干过这事儿。   最出名的,是后世的崇祯皇帝,向大臣借银子打仗。   不过,相比崇祯,成化皇帝和朱厚照就不要脸多了,借银子纯属为了玩。   有趣的是……   这两人,一个是弘治皇帝的亲爹,一个是弘治皇帝的亲儿子。   如今,弘治皇帝也要借钱。   严成锦竟无语凝噎。   弘治皇帝看了眼萧敬,萧敬忙拿起御壶,倒了一杯酒,笑道:“严大人,尝尝宫中的御酿。”   韩文看向严成锦:“不知,严大人何意啊?”   “这是家父写书的血汗钱。”严成锦面色有些心痛:“陛下要取,臣不敢不从,还望陛下,打个欠条……”   李东阳等人脸色黑下来。   这家伙一滴酒没喝,就醉成这样了?   让陛下给你打欠条,你咋不让管你叫亲爹呢?   弘治皇帝哈哈大笑,脸色很快冷下来:“严成锦,你可知罪!”   “臣知罪。”严成锦有点怂了:“臣还没说完,陛下若不方便,也可让韩大人代劳。”   六万两银子,要不回来了……   掉了一格血,严成锦心中极为肉痛。   弘治皇帝脸上露出浓浓的笑意,在座的大臣,府上都有银子。   可真正拿出来的,只有严成锦,这是为朝廷倾尽家产啊!   弘治皇帝心中感动道:“朕不怪你,吃菜!”说着,将一块红烧肉夹进他碗里。   颇有几分父慈子孝的意思。   萧敬等微微含笑,点了点头。   用过膳,弘治皇帝吩咐:“朕要去良乡,看看这大宝船。”   陛下要出宫微访,需锦衣卫提前做足准备。   据牟斌所知,许多百姓和士绅,在良乡瞻仰大宝船,早已人满为患。   可陛下要去,他也只能去准备。   听汪大夫说,陛下要出去走动走动,不可常日窝在殿中批阅疏奏。   内阁和六部就不劝阻了。   刘健留守内阁,李东阳和谢迁等人随行。   三辆马车,从京城赶往良乡。   严成锦郁郁地跟弘治皇帝坐一辆马车,弘治皇帝感慨:“许久没来良乡了。   良乡的三万流民如何了?”   “回禀陛下,流民还是一样的穷,他们靠着去工坊干活,堪堪能养活家人。”严成锦道。   不乏有一小撮人,靠着良乡的繁荣赚到一些银子。   可不是谁都有堵上家财的勇气和眼光。   诸如梁中,仅仅是流民当中,小小一部分人罢了。   他们代表不了良乡的流民。   总体上,流民与过去没有多大改变,一遇大灾,还是得朝廷赈济。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朕就知道是如此。”   到了良乡的船厂,   熙熙攘攘的百姓和士绅,全然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巨舰,衙役不拦着,围着观看许久。   摊贩们见机叫卖。   弘治皇帝站在它的阴影下,望着这大宝船,震惊到无以复加,需昂着头,才能看到桅杆。   李东阳急道:“朱爷,不如上船看看。”   弘治皇帝点点头,上了巨船,果然看见了一门门铜铸火炮。   如此大船,加上这些火炮。   需五千人抬动,就不足为奇了。   弘治皇帝看向韩文和曾鉴:“工部和户部,召集力役,将船抬至天津港。”   “臣等遵旨!”   …………   严府,今日沐休。   严成锦叫人买来京城所有甘蔗和红糖。   甘蔗压榨出汁水,流出缸中,再与红糖混在一起,倒入一口大锅。   何能问道:“少爷,咱们要煮什么?”   严成锦要煮白糖,糖容易焦,需要根据糖汁沸腾时的水花,来掌控火候。   看到水花呈小泡,像煮沸的肉羹那样。   “快拿手捻一捻,告诉本少爷粘不粘手!”   何能望着滚烫的糖浆,差点没哭出来:“少爷,小的不敢……”   “明年的工钱扣五十……”严成锦话还没说话,何能嗖地一下将手伸进锅里,脸色痛苦也不伸出来。   “少爷,粘手……!”   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严成锦命人用桶装着,等它凝成黑沙。   然后,将瓦溜放在缸上,瓦溜其实就是古代的漏斗。   用草将瓦溜的下口塞住,将黑沙倒入瓦溜中。   等到黑沙凝固了,拔掉草塞,倒入黄泥水。   其中,黑滓流入缸中。   而在瓦溜壁上,有一层洁白如雪的糖霜,约有五寸后。   何能和下人们瞪大眼睛,“少爷,这是……糖?”   严成锦就靠白糖回血了,不知能赚多少银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