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朕只给你们一个选择(第四更,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邦小国,竟敢对皇上如此无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宗周站出来,指着这日本人的鼻子怒骂。   兵部尚书崔呈秀也冷笑一声,抖了抖袖子:   “此人尚还不是德川幕府家臣,他不过是对马国的大名宗室,德川幕府令对马国大名宗室向我朝称臣,他却坐享其成…”   “这日本国王的封号与诸多好处,他德川家受着,却并不承认向我大明有称臣纳贡之实。”   “德川秀中耍了这般心机,只怕是还有野心。”   经历了从应仁之乱起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后,日本于万历十八年由丰臣秀吉完成统一并就任关白,达到所谓的古武最强时期。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后,野心也骤然膨胀,开始谋划对外扩张。   当时,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正值朝纲紊乱,几乎是大明的翻版。   丰臣秀吉遂决定通过武力先侵占朝鲜,继而征服大明,完成霸业。   战争开始仅一年的功夫,朝鲜八道就几乎全部沦陷,朝鲜军队面对日本军队,几无抵抗之力。   国王李昖仓皇出逃至边境义州,向宗主国大明求助。   日本的僭越之举,彻底震怒了万历皇帝,并于万历二十年下诏,正式向日本宣战。   诏令一下,明军即调动各省及辽东精锐兵力,分批进入朝鲜。   丰臣秀吉也动员了各藩大名,以全部统一全国的所谓得胜之师,倾巢而出,水陆并进,声势浩大。   经过前后六年的战争,日本接连两次战败,丰臣秀吉病死,德川家族顺势崛起。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将军制,为确保世袭制度,决心让位于第三子德川秀中。   德川秀中经过数次战役,于五年前彻底消灭丰臣氏,再次完成对日本全国的统一。   为恢复贸易,德川幕府授权对马国大名宗氏以“适当的名义”与大明恢复邦交。   重点就在这里,“对马国”大名宗氏以日本代表的身份向大明进贡称臣,以获取大明皇帝对德川幕府的“日本国王”册封。   实际上,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德川秀中并不公开承认有进贡称臣之实,但却默认并坐享其带来的贸易、声威等好处。   真要问起来,不过是对马国中藩大名向明朝称臣纳贡了而已,关我日本什么事?   这次天启二年大朝仪,德川秀中显然还是想利用对马国的称臣纳贡,换取大明对德川幕府的持续册封。   英国公张维贤在这种场合,往往惜字如金,不想无事生非,可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也实在是对日本的厚颜无耻所深深震惊,第一次表露出态度。   他道:   “崔部堂说的不假!”   “第二次朝鲜战争后,遣使来我大明称臣纳贡的,只是对马国大名宗室,至于德川幕府,根本没有臣服之心!”   “朝鲜战争虽然打胜,可当时我大明并没有通晓日语文化之人,德川幕府利用这一点,欺瞒了如此之久。”   “如今竟然还敢再来,真当我巍巍天朝满堂臣子,都是傻子不成!”   话音落地,大殿之上,议论一片。   朝臣们此刻全都摒弃了党争的成见,一致对外,对马国的大名使臣倒是第一回面对这般口诛笔伐,顿时显得有些惶惶不安。   朱由校把玩着传国玉玺,手指从玉玺上血红的篆刻之间划过,淡淡道:   “朕倒是想知道了,你究竟是代表对马国大名,还是代表德川幕府,向我大明称臣?”   “一个对马国,连做我大明属国的资格都没有啊…”   言罢,又看向一旁的钦天监学士汤若望,道:   “你不是精通多国语言吗,将朕的话,译给他听。”   朱由校的话,自然引起各国使臣的高度关注,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到他们的耳朵里。   叶尔羌的使臣面色不断变幻,开始窃窃私语。   就在这时,一缕春风鬼魅地钻入懋勤殿,日本的对马国使臣蓦然打了个寒噤。   听汤若望说着,神色也逐渐起了一丝波澜。   “大明皇帝在上,我是对马国宗义氏的家臣,代表整个日本,来此向大皇帝称臣纳贡,接受册封。”   “小藩宗室家臣,如何代表日本!?”刘宗周铮然出列,唾沫横飞道:   “既要大明册封日本国王,就当让德川氏亲遣使臣,叫一个小藩前来觐见,成何国体?”   朱由校看了一眼刘宗周,发现这帮东林党,在这种事情上还算是挺给劲的,喷起人来,丝毫不留情面。   皇帝没说话,显然意思就差不多。   听完汤若望翻译原话出来,这位对马国的使臣却也是眼皮一跳,捏紧拳头,将牙齿咬的“咯咯”作响,用并不流利地汉语道:   “既然大明毫无册封之意,请恕我告退!”   语落,他刚一转身,即有两名大汉将军列位上前,居高临下地望着他,眼中露出些许不屑。   朱由校眼睛微眯,稳住语态,淡淡道:   “你当这大明的朝堂是什么地方,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事到如今,朱由校也知道,日本一直就打着让自己册封,然后好继续发展贸易,闷声发大财的算盘。   其实,德川秀中压根就没有向大明称臣的意思!   如今大明对日本,消灭吞并或许做不到,但是让他们难受难受,不能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很轻松的。   日本全国的经济来源,绝大多数都来自海外贸易,现在制海权还在大明手里,看来也要发展水师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毫无表情地道:   “朕今日放你回去,告诉德川秀中,如果他想继续得到大明的册封,就要亲遣使臣,称臣纳贡,朕只给他这一个选择!”   “对马国称臣,朕不稀罕,德川秀中想和大明邦交,就要拿出诚意!”   “否则,后果自负!”   汤若望多少有些觉得这话过于严重了。   想是在他这名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传教士看来,对马国作为江户幕府的中藩,代表日本称臣没什么不妥。   尽管心中这样想,但出于尊敬,他还是一五一十将朱由校的话,翻译给了日本使臣。   听见后,日本使臣瞪大眼睛,眉宇间尽是厌弃,也没多说什么,草草行了一礼,怒气冲冲地离去。   且不论日本使臣回国后,如何添油加醋的将此事禀告给德川秀中,反正这大朝仪发生的事儿一经《京报》刊登,大明百姓就没有不高兴的。   皇帝对日本态度如此强硬,这多少为饱受倭患摧残的沿海居民们出了口恶气!   大朝仪刚刚结束,天启二年的壬戌科殿试,就要在万众瞩目之中开始了。   满腹经纶的贡士们自各地抵京,打算在皇帝面前一展所长。   然而就在这种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却是山东郓城、巨野一带,发生了百年未曾一遇的大地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