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5章 ,突然的变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5章,突然的变故   大明京城,伴随着呼啸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很快就将大地换上了白色的素装,又是一个冬天!   刘晋的府邸书房之中,刘晋正在思索着朝中的事务。   西南地区自从开通铁路之后,发展就变得迅猛起来,短短几年的时间,现在成都也是已经成为了西南地区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开始带动云贵川渝四地快速的发展起来。   未来只需要继续修建铁路通往云南,贵州,重庆这四地,这些地方的发展速度慢慢的是可以跟上大明的脚步。   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浪潮汹涌袭来,也必然可以吸引大量的人口不断的外迁,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也是可以逐渐的得到改善,这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好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就不需要担心什么。   “古话说得好啊,这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大明能够发展到现在,各地都在均衡的发展起来,这跟外部的殖民掠夺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外部的源源不断输入的庞大财富,资源,土地等等来滋润大明的话。”   “大明是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更别说可以花费巨大的代价来发展西南地区了,这西南发展起来了,大明各地的发展就真的非常均衡了。”   “京津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工业地区,长安,开封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淞沪,南京为代表的东部,汉阳,南昌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   “还有广州,泉州,琼州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甚至于连南洋,海外的省份都发展的极为均衡,平均,不像后世东中西部的差距非常大。”   “事实证明,先富裕起来的人并不愿意带贫穷的人一起发家致富,他们只会想方设法的设置高墙大院的阻碍其他人也变得和自己一样富裕。”   “所以发展一定要均衡,这样一样才更均衡,也更合理。”   刘晋想起来后世,后世因为外部财富的输入,再加上百年战乱的积贫积弱,想要发展起就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能光想办法的内卷,将资源集中优先的去发展重点的区域和领域。   所带来的结果也是很明显,东西部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人多资源少,内部非常的卷,发展极不平衡。   而现在的大明,因为可以通过海外殖民掠夺源源不断的财富和资源来反哺自身,再加上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所以造就了如今强盛的大明帝国。   各个地区的发展都是非常均衡的,彼此之间的差距很小,不存在说你京津地区就比辽东的人更好很多。   事实上,京津地区的打工仔所过的生活和收入还不如辽东地区的农民,辽东地区的农民一年种地随随便便也是可以收入几百两银子。   而京津地区的打工仔,两夫妻辛辛苦苦的干上一年收入也就是100多两银子,是不如辽东地区的农民的。   还有海外的那些农场主,种植园主,他们的收入也是相当可以的,有些种植橡胶的种植园主,一年甚至于可以有几千两,上万两银子的可观收入,这就要远超城市里面的打工仔了。   各地均衡发展的同时,大明的物价水平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价格非常的稳定,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准。   以前那些富可敌国的粮商,盐商,现在早已经没落了。   水泥公路,汽车火车轮船的出现,让粮食的运输机为便捷,更为重要的是大明不断的扩张,将一个个粮仓,肉仓纳入自己的版图,机械化的耕种又极大的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一切都严重的破坏了以前那些粮食能够大肆抬高粮价谋取暴利的基础,也都决定了粮食的价格注定了是不会有什么波动的。   纵然是一个地方有干旱洪涝或者蝗灾什么的,影响也是以及微乎其微了。   大明整个社会的财富都是在迅速的增长和膨胀之中,更重要的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上更加的合理,能够普及到更多的人,普及到底层的百姓,比如你要是愿意,随时都可以移民出去,过上地主的幸福小日子。   这带来的影响就是整个大明的盛世繁华,从未有过的盛世和强大,社会也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般的安稳,富足。   “再干上一些年,到五十岁就不干了,趁着还年轻,到处游山玩水,吃吃喝喝,不要操心太多。”   想到最后,刘晋也是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和目标,再干一些年就不干了,这内阁首辅当久了也没什么意思了。   权力这东西是会让人上瘾,但人这一生非常的短暂,纵然是一直握着大权又能够握多久呢?   到头来还不是一样要变成一堆黄土,既然如此,又何必一直眷恋着不放呢,该急流勇退就早点退下来,趁着有时间,有精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老爷,不好了,不好了!”   “老夫人突然晕倒了!”   就在刘晋思索着自己的以后的退休生活时,管家急匆匆的过来禀报道。   “什么?”   刘晋一听,顿时就急了,赶紧急匆匆的前去看望。   刘晋母亲王氏的厢房这里,徐婉儿和李贞以及家里面的下人此时一个个都急坏了,老夫人本来好好地在散步,却不知道到底是回事,一下子就晕倒了,重重的摔倒在地上,头都磕出血来了。   “你们几个是干什么吃的?”   “老夫人晕倒都没人扶住吗?”   李贞对着一直服侍王氏的丫鬟训斥起来。   这老夫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事情就大了。   刘晋从小丧父,就是靠着王氏一手带大的,当时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一个女流之辈独自养大一个孩子,还要供其读书,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读书可是非常花钱的,可不是现在的新学可以免费读书的。   “夫人,是老夫人说想要自己看看雪,结果就晕倒了。”   丫鬟赶紧害怕的回道。   这时,刘晋已经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娘!”   刘晋来到床边,看着昏迷不醒的母亲,整个人也是心急如焚。   “已经去请大夫了。”   徐婉儿在一旁也是连忙说道。   “这好端端的怎么会晕倒呢?”   刘晋看向几个丫鬟。   “我们也不知道,老夫人说要看雪,说怕我们冻着就没让我们跟着出去,结果出去一下子就晕倒了。”   丫鬟再次哭泣的说道。   老夫人对她们一向都很好,从来没有打骂过她们这些下人,还时常替她们这些丫鬟们考虑,逢年过节什么的赏钱也不少,服侍这样的老夫人,她们都是非常喜欢的,也一直很敬重老夫人。   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她们也是很难过,都已经急哭了。   “伱们几个照顾不周,回头就该家法好好的伺候。”   李贞看着几个丫鬟,生气的说道。   “我们知道错了,我们知道错了。”   几个丫鬟一听,顿时就吓的半死,赶紧连哭带喊的说道。   这刘晋是辽国公,是当今的内阁首辅,徐婉儿是定国公的亲妹妹,李贞也是六部侍郎的孙女,这绝对是大明的顶级豪门了。   既然是豪门,规矩也是很多的,尤其管理下面的数量众多的丫鬟,下人的规矩,那就更多了,也有着严苛的惩处,一旦犯错了,扣工钱都是小事了,挨鞭子才是大家最怕的事情,一鞭子打下去的时候,皮开肉绽,疼的死去活来。   “好了,此事后面再说。”   刘晋摆摆手,坐到床边,看着自己的母亲,眼泪都流出来了。   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以前,那个时候非常的穷苦,母亲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受了很多,很多的累才将自己养大成人,还供自己去读书。   想着,想着,刘晋就更伤心了。   没等多久,几个大夫就急匆匆的来到府上,这一次可是专门请了大明医学院里面的教授前来出诊。   “怎么样大夫?”   等大夫看完了,刘晋也是赶紧问道。   “老夫人应该是年事已高,再加上年轻的时候吃苦受累,身体羸弱,气血亏空,所以才会晕倒。”   “这晕倒之后又摔到了头部,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大夫看完之后也是给刘晋直言道。   刘晋听完,顿时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这才六十多岁而已,怎么会这样。”   刘晋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六十多岁而已,后世的平均寿命都已经快要接近80岁了,自己母亲也才六十多岁,前两年才过六十大寿,现在只是摔倒了一下,竟然说凶多吉少,刘晋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接受的。   其实在这个时代,六十多岁已经算是高寿了,平均寿命仅仅只有三四十岁而已,更何况刘晋的母亲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吃苦受累太多,劳累过度,身体积攒下了大量的问题。   也就是后来刘晋有出息了,这才能够好好的闲下来,不断的进行修养,否则的话,情况可能还要更糟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