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您来开封也不和我说一声,我也好为您接风洗尘啊。” 费渊看着眼前的刘晋,尽管刘晋的年纪比自己还小,但是他却是不得不以学生自居。 眼前的刘晋五十多岁就已经不想干了,主动辞官开始周游全世界了,再看看自己,六十多岁了仅仅只是一个四品知府,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有时候人比人气死人。 “我一贯都不喜这些,再者现在我已无官职,只是前来开封这里游玩一番而已。” 刘晋笑着摇摇头,从刘晋做官开始就不喜欢这些,也从来不搞这些。 “你在开封这里干的不错啊,竟然能够想到趁着干旱的时候将黄河河道的泥沙给挖掉,这黄河的泥沙挖掉了,黄河以后就可以长时间内不用担心决堤的事情了。” 刘晋看看眼前的黄河,和费渊聊起这个事情来。 “都是恩师您教导的好,学生时刻不忘您的教导,谨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黄河每年都会有泛滥的时候,尤其是在洪水的时候,尤为可怕,因为这黄河的河床比起两岸要高出好几米,一旦决堤,整个开封已经周围的大量良田都会被淹没。” “故而在以往的时候,每年冬天农闲的时候都会组织人手来加固河堤,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因为黄河的泥沙含量非常大,成年累月的积累下来,河床还是在不断的抬高,依然有着决堤的风险。” “今年遭遇百年难遇的超级干旱,我大明北方地区今年几乎是滴雨不下,干旱无比,黄河都断流了,所以我就想着是不是可以趁着干旱的时候,将河道里面的泥沙给挖掘掉,降低河床的高度。” 费渊以学生的姿态向刘晋详细的讲述起来。 “嗯,你的想法很不错,也很切合实际。” “这里都已经是地上河了,高出两边太多了,这要是决堤的话就太危险了。” 刘晋仔细的听完,也是对他表示了肯定。 “是的,我翻阅过开封、河南的地方志,在以前的时候,这黄河几乎是年年泛滥,年年决堤,说它造福了两岸吧不错,但很多时候两岸的百姓又深受黄河泛滥之苦!” 费渊郑重的点点头,接着又说道:“不过,自从朝廷开始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海外、关外之后,这黄河泛滥、决堤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尤其是最近的这20年来,黄河都已经没有在决堤过了。” “哦是吗?” 刘晋一听,顿时就笑着点点头,刘晋当然知道这个时期的。 黄河现在之所以泛滥的少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上游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很多、很多。 以前的时候黄土高原地区人多地少,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砍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非常的严重,每当雨季来临的时候。 一场雨下来,黄土高原上面大量的泥沙就被冲进了黄河里面,这些泥沙一方面抬高了黄河的河床,让黄河变得更加危险。 另外一个方面,缺乏植被,无法留住雨水,这雨季的时候洪水更凶、更勐,自然而然就容易泛滥、容易决堤了。 后来刘晋重点将陕西、陕西、河南三地的人口给大量的迁移出去,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几乎是全部都迁移出去。 大量人口的迁移,极大的缓解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地矛盾,给了自然休养生息的时间。 这慢慢的黄土高原上的植被逐渐的得以恢复,变得越来越好,不仅仅锁住了降水,也让冲进黄河里面的泥沙越来越少了。 这黄河自然也就是越来越不会泛滥了,泥沙少了,河床都不会抬升那么快,洪水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凶勐。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大明朝廷这边多次大修河堤,水库等等基础水利工程,加固了黄河的河堤,面对洪涝的时候,抵抗力更强了。 尤其是水泥的出现,对于基建有着巨大的帮助,修筑起来的时候不仅仅更快,而且也更加的结实、牢固。 这些原因都是黄河变得不再泛滥的原因。 “是的,刘公!” “这黄河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时,费渊旁边的一个官员站出来说道:“我是本地人,现在也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以前的时候,我们本地人深受黄河之患。” “每到雨季的时候,我们都要时刻提心吊胆,担心黄河泛滥冲毁了我们的家园。” “但最近这20多年来,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个时期,现在的年轻一辈甚至于都已经忘记了黄河泛滥时的恐怖场景了。” “根据我多年来对黄河的观察,我发现黄河的河水正在逐渐的变清。” “变清?” 刘晋一听,忍不住眉毛微微一扬。 “是的,刘公!” “在我小时候的时候,一桶黄河水里面有三分之一都是泥沙,泥沙含量非常的大,这也是黄河河床不断太高的主要原因。” “而到了最近的这十几年,一桶黄河水里面的泥沙越来越少,这黄河河水的颜色都在发生变化。” “从以前的浑浊黄水逐渐的慢慢的变得更清,我估计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再过上几十年的时候,这黄河的河水可能会彻底的变清。” 这个官员非常认真的向刘晋说道。 “去打一桶河水上来。” 费渊一听,转头对着身边的衙役吩咐道,对方一听也是立即去打河水,尽管现在黄河近乎断流,但毕竟还没有真正的断流,只是像小河、小溪一般了。 “黄河水变清,这说明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森林恢复的很不错。” 刘晋听完之后,也是点点头说道。 黄土高原这里大量的人迁移出去,环境得到了休养生息。 这个时期又是明朝,黄土高原的环境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种程度,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这黄土高原的环境肯定是大有改观。 “嗯,接下来稍微改下行程,可以去黄土高原这边看看。” 刘晋心里面也是将自己的行程给稍微修改了一番,准备去黄土高原这边看看,看看黄图高原的植被恢复情况。 “水来了,水来了。” 这时衙役提着一桶水急匆匆的走来,人走的很快,但水却是一滴都会洒出来。 “这水放着,等它沉淀一会。” 费渊连忙吩咐,这远远看过去黄黄的黄河水,等它沉淀下来之后,其实也是可以非常清澈的。 众人只是等了十几分钟就完全的沉淀下来,将表面多余的水倒掉。 “刘公、费大人,在我小的时候,这一桶水里面,至少有怎么深的泥沙。” 刚刚说话的那个官员,对着桶仔细的比划起来。 “但是现在这泥沙的含量就少了很多了,仅仅只是这底层有一层泥沙沉淀,这说明黄河的泥沙含量越来越少。” “这也是黄河河水变清的原因,因为河水里面的泥沙含量变少了,所以看起来就更清了,不再那么浑浊。” “当黄河水量丰富的时候,这黄河的河水甚至于看过去的时候都是清的,而不是泛黄的。” “对哦,是有这种情况,我前段时间也还听到了几个上了年纪的钓鱼老者讨论这件事情,说这黄河的河水比以前清了很多。” 这是又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黄河变清,这可是好事啊,这说明黄河里面的泥沙更少了,这黄河的河床不会升高的那么快了。” “再加上眼下又清理了河床里面的泥沙,估计百年内都不用担心黄河泛滥的事情了。” 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 “刘公,自古以来都流传一句话讲黄河清、圣人出啊!” 这时,那个官员又对着刘晋极其认真的说道。 “黄河清,圣人出?” “这是什么意思啊?” 刘晋一听,想了想问道。 “这时古老相传的一个典故了,据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流传起来的,意思是说当黄河变得清澈的时候,那一定是天下出了一个圣人,因为圣人的出世,所以才会让黄河都变得清澈起来。” 对方连忙向刘晋认真的解释起来。 “哈哈,看来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等这黄河水变清了,我们大明可就要出一个圣人了。” 刘晋一听,顿时就笑着说道。 其实刘晋当然是听出了对方在给自己拍马屁了。 “刘公,您就是当世之圣贤啊!” 费渊笑着和刘晋说道,这马屁显然是拍的很合时机。 “我那里是什么圣贤啊,这可是要折煞我了。” 刘晋笑着直摇头,自己算什么圣贤啊,不过就是一个穿越者而已,做了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罢了。 根本就不算什么,更不是什么圣贤,也更不敢自称圣贤。 当然,这是刘晋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在现在大明,有无数的人都认为刘晋是当世之圣贤,大明帝国能够有今日,全靠着刘晋苦心的经营和改革。 如果不是刘晋的话,大明能够有现在的繁荣富强? 那根本就不可能,以前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大家再清楚不过了。 ps:求票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