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郁的心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八章王文郁的心思   古柳婆娑的鱼儿桥边,有一个“葫芦鸡”的小招牌。   夕阳外面,招牌下边,几张抹的干干净净的小方桌,散发着沉静的光泽。   一个年轻的妇人在收拾桌面,寡妇人家,收摊要早一些,也免得邻居闲话。   葫芦鸡据说是唐代礼部尚书韦陟的官厨发明的,制作时先将鸡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净血污,煮时用麻丝将鸡捆好,以保持鸡的整形。   待锅内凉水烧沸,投入肥鸡,煮一炷香时分取出,盛—盆内,添肉汤、米酒、精盐、葱、姜,几味香料,入笼蒸透,再进行油炸。   待到炸至金黄,随即盛盘中,上桌时另带小碟花椒盐佐食。   韦陟出身世宦,凭借父兄荫庇,平步朝堂,官至郇国公。   此人从小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   小苏探花找寻渭州美食来到这里,品尝了葫芦鸡后,欣然命笔,写下“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认郇公厨”的帘招。   还打听韦家娘子与韦陟的关系,不过韦家娘子小门小户好几代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听说小苏探花将这菜弄到了方知味,手法差不多,不过以整鸡脱骨法去鸡骨,在鸡腹内酿入四川特产的圆糯米、鲜豌豆、熟火腿、苡仁、芡实、香菌、莲子、百合等八种馅料,成为方知味的又一道招牌名菜,取名为“八宝葫芦鸡”。   不过探花郎说那种做法是为了入大雅之堂,要讲一声好,还就韦娘子家的本色本味更有风味乡情。   小石板路上出现了一个长长的声影,太熟悉了,石家小娘子和阿囤娘子常常支使他来自己这里买鸡。   王文郁来到布招下头,拿抹布擦拭桌子,然后开始朝屋里搬:“玉娘,我输了。”   玉娘微微一笑:“没事儿,我都听说了,大郎最后一箭偏了。”   王文郁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小苏探花说渭州可能要打战了,我……”   玉娘身子一僵,眼里渐渐包起了泪水:“你故意的?”   “你怕射箭夺冠,得了锦标,你的那些战友就会起哄让你娶我?”   王文郁有些手足无措:“刀剑无眼,玉娘,我不是怕自己,我是怕你……”   玉娘的眼泪下来了:“怕我当二茬寡妇?怕街坊邻居闲话?怕小钟再次没爹?”   街口转出一个小小的身影,背着眉山扎染的麻布书包:“王叔叔,你为什么不愿意娶我娘?你不喜欢她吗?不喜欢我吗?是因为我拖油瓶吗?”   王文郁赶紧蹲下身子,牵着小钟儿的手:“你娘这么好,我怎么会不愿意娶你娘?你学问比叔都强,叔怎么会不喜欢?是……是叔怕这一去,就回不来……”   小钟儿哇地一声哭了,一把抱住王文郁:“叔你别去!我不要你跟爹爹一样……”   王文郁爱怜地摸着小钟儿的脑袋:“叔怎么能不去?工作队里的小郎君说得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知道啥叫匹夫不?叔这样的光棍就是匹夫。”   小钟儿哭哭啼啼:“不,不是,张山长说,匹夫是代指每一个宋人……探……探花哥哥说……国家……生病了……我们要……要治好他……就得扎针……吃苦药……会痛……可爹爹被痛没了……舅舅……也痛没了……我们还要痛多久……叔我们还要痛多久……”   王文郁虎目含泪,抹去小钟儿脸上的泪水:“钟儿乖,不怕,叔……叔也不知道要痛多久,但是叔跟你保证,只要叔还在,就痛不到你跟你娘这儿来!”   说完站起身来,摸出一个红折子交给玉娘:“我跟控鹤军那帮杀才没法比,才入伍几个月,这折子上,只有五十贯。”   “我真没用,赛场上想得明白,一见你却又忍不住改主意……玉娘,明天我们就去官府那里登记,就算我没了,也还有不少抚……”   玉娘吓得一把捂住他的嘴:“说什么疯话!你要平平安安地回来!”   说完又羞得把手收了回来:“不行,明天不行。”   王文郁急了:“为什么不行?!”   玉娘纵然是时常接待生面孔,也禁不住脸红:“你得……托人……托人说媒……但不管怎样,总之……你都抓紧……”   苏油和石薇在给木客洗澡,木客对肥皂泡泡非常喜欢,最爱在两只手臂上蹭出泡沫,然后拿嘴啄。   苏油好像在哪部纪录片上看到过,和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爪哇红猩猩,也喜欢这么干。   石薇也不管,说玉局观都用肥皂水治疗肠梗,便秘和痢疾了。   苏油一边搓揉木客一边翻白眼:“真的假的?肥皂水我可喝不进去。”   石薇给木客淋水:“不是喝,是从魄门灌进去。”   苏油楞了:“魄门?”   石薇白了他一眼:“一说肺藏魄,又与大肠经相表里,所以叫魄门。二说魄就是糟粕,魄门是传送糟粕之门。《黄帝内经》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这下苏油明白了:“嗨!就是灌肠呗,说得这么个文雅。”   石薇嘻嘻一笑:“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嘛。”   两人将木客洗干净,给他穿上丝光棉褂子,苏油说道:“我手底下怎么有这么蠢的家伙?王文郁早想明白几个时辰,都轮不到商号那帮董事那么嚣张。你跟阿弥是什么时候发现他们有奸情的?”   石薇脸红了一下:“什么奸情,阿弥姐姐说王大哥对玉娘患得患失,这才是动了真心的表现,找郎君就要找这种才好。”   “锦标是身外之物,今年没有,明年还有。好郎君却是错过了就不好找了,玉娘姐姐是真聪明人。”   苏油说道:“别听她瞎说,二林部的女人能顶半边天,我看还是大半边,把渭州城风气都带坏了!”   见到石薇瞟了他一眼,苏油喃喃说道:“怕老婆心里怕就成了呗,在外边表现算什么事儿……”   石薇心里跳得打鼓,抱起木客当掩饰:“不理你了!”   ……   一入秋,渭州便出现了人力大缺口。   收麦,割草,剪羊毛……蔡确痛并快乐着。   苏油的重心,开始转到军工上来。   渭州,陇关,镇戎军,开始储备军资。   泾水渠沿渠所有磨坊,疯转起来,生产面粉。   渭州和镇戎军,狼渡原和六谷蛮,信使频繁穿梭。   周边小部落中,不少是替西夏送货替大宋送情报的,两边讨好。   这些部落的忠诚度堪忧,情报分析困难很大,除了多方对比,苏油一句话解决了种诂的情报筛选问题——蕃部的忠诚度,与他们在四通钱庄户头上的储蓄成正比;战争的紧迫程度,与他们在四通钱庄户头上的储蓄成反比。   类似线索还有很多,八月上旬,蕃人交易出现了一个高峰,而后青盐交易量出现了一个断崖似的下跌。   程三立刻动用了应急储备,盐出多了,相应的蜀钞投放量就跟着减少,让盐和钞价维持平稳。   中旬,环庆路出现了西夏成建制军队的身影,陕西延边,风声鹤唳。   都转运使薛向命延边严御,同时上报朝廷。   苏油和种诂非常耐心,老薛还能扛,环庆两州之外集结的西夏军队中,没有谅祚的身影,那就最大可能是假信号。   大宋内地常州,八月的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中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巨响。   一颗几乎像月亮一样大的大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在东南方出现,之后划过天空飞向西南。   又一震响后,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出现了一个大坑,地方官府在大坑中,发现了星星的残余部分。   朝廷上,赵曙亲政,开始了和大臣们的抬杠之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