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为,国君不是不可以认错。” 第一个站出来发言的,是方孝孺。 他的意思是:老朱你要知错就改。 【果然是个茅坑里的石头啊!这么快就刚老朱了,瞧你把老朱鼻子都熏歪了知道不?】 【以劳资对这货的理解,他会不会建议老朱下罪己诏,重设丞相啊?】 【这是开历史倒车,不能够啊!】 【可,方孝孺这货学富五车是真的,他会不会引经据典把老朱驳的体无完肤?】 老朱听了朱权对方孝孺地介绍,脸黑黑的。 这个方孝孺,他以往就听说,素有“刚正不阿”、“坚持己见”的美名。 没想到啊没想到!第一个享受这一人物特性的竟是自己。 这他要是真让朕下罪己诏,重设丞相,开历史倒车,朕怎么回啊? 不急朱元璋想出对策,齐泰冷然开口:“陛下,臣以为:丞相制度有利有弊。” “废除丞相制度,是因为弊大于利;解决陛下忧心,则要辖制弊处、彰显益处。” “所以臣以为,可改弦更张,仍设丞相,却要就这一职做一定限制。” 【可以啊!这个齐泰,果然是个如练子宁般有能力的。】 【不像黄子澄和方孝孺,一个是茅坑里的石头,一个是酒囊饭袋。】 【如果,真正的历史上,朱允炆那废物能重用齐泰,让方孝孺和黄子澄靠边站,那估计绑架劳资那货也够呛。】 【还不对,劳资记得,真正的历史上,绑架我那货,在老朱忌日的时候,不得不派三个儿子来南京城,有人给朱允炆那废物建议留下不放走的,那人才是真正的军事家啊!谁来着?】 三个儿子? 爽的儿子,不只仨吧? 好像是六个。。。 难道绑架权儿那货不是老二爽,另有他人? 朱元璋惊疑不定之际,黄子澄站出来说话了。 “陛下,臣以为齐大人所言甚是,但改弦更张不能只是改制度,名字也要改。” 【这个黄子澄,虽然在靖难之役里,表现得稀松平常。】 【可在真正的内政议论上,还挺有眼光的嘛?】 【知道丞相不能再叫丞相,可以可以,不愧是干太常寺的。】 【劳资还没点播你,你就这么优秀了。劳资要点播点播你,你还不上天!】 权儿说的,是在夸黄子澄还是在骂他啊? 黄子澄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老朱被两人的一言、一心吸引,暂时放下追查“绑架权儿那货”,心思放在了小朝会上。 “陛下,臣以为不可。” 方孝孺站出来了,他拱手上前。 他转身,背对着老朱,面朝齐泰等人,以天子近臣自居。 “换汤不换药,何必多此一举?” “挂羊头卖狗肉,改与不改有何区别?” “真就不如请陛下下罪己诏,彰显明君之风。” “重设丞相,乃至三省六部。” “此举不仅能让陛下忧虑之事得以解决,还可使天下读书人归心。” “岂不闻宋太祖有言:誓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货不只是个茅坑里的石头,还是个傻逼啊!】 【在朱明开国皇帝面前提赵宋开国皇帝,你怕是不想活了吧亲?】 【你拿赵匡胤的话教训老朱,信不信老朱也拿个斧头敲碎你满嘴牙啊!】 【上吧老朱,劳资相信你不会忍的!】 权儿啊…… 没有你的心声,朕可能就和你说的似得,敲碎方孝孺这厮满嘴牙。 既然听了你的心声,朕怎还能那么暴躁呢? 世界如此美妙,朕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这样真的很不好。 老朱深吸气,大口深吸气,脸上挤出个难看的笑容。 “方爱卿啊……赵宋官家的话,如果能管用,那就不会有南北两宋被灭的历史了。” “我们回首过去,更应该看出旧人、旧时代、旧朝廷的弊病。” “鉴往知来,以求更好的制度、法令,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原地踏步啊!” 【卧槽老朱!这话说的,漂亮啊!】 【没看出来嘛?你老朱这番对历史的态度,比之唐朝李二,更胜一筹的吧?】 【李二顶多就是以史明鉴,防微杜渐,不让悲剧重演。】 【你老朱就厉害了,想要从失败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更进一步,找到未来的出路。】 【不愧是千古一帝啊!不愧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牛批人物啊!】 【这一局劳资认输,你老朱是个人物!】 久违的感觉啊! 终于又听到了权儿对朕的肯定。 舒服,好舒服,太舒服了! 朕感觉无数电流在体内划过。 朕感觉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像是一个喜欢脱姑娘衣服的小伙子。 青春的味道,年轻的感觉,爽啊! 老朱被朱权心声夸的,已经飘了,如坠云间。 “陛下,陛下陛下陛下!” “陛下,您觉得臣说的呢?” 黄子澄很疑惑。 自己虽没方孝孺和齐泰态度明确,可也表达了自己对为君分忧做出的突出贡献。 皇上怎么不理我呢? 喊了半天了,皇上看都不看我一眼,好尴尬的啊陛下! “噢,噢噢。” 朱元璋如梦方醒,扶着额头,老脸微红。 【老朱刚才走神了,呵呵呵……老朱这货居然也有在会议上走神的时候。】 【看来,老朱真的是老了。】 【嗯,劳资系统奖励兰里好像有延年益寿的东西,要不要给老朱吃点呢?】 【老朱多在一天,劳资就能躺平睡好啥也不用干一天。】 【嗯,应该这么办,找个机会喂他一颗仙丹吧。】 啥? 什么什么什么? 权儿你说的那什么仙丹,是真正能让人白日飞升、羽化成仙的仙丹嘛? 老朱激动了。 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 为什么秦皇汉武那等雄才伟略,在长生不老的诱惑面前,依然昏聩无能了起来。 每一个至高无上过的存在,都会贪恋他们一手缔造的世界。 如果可以,谁愿意刚刚站在山顶就离开呢? 不管站在山顶多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刚刚”,都太短太短了啊! 老朱在心底里幽幽叹息,强要自己冷静下来。 虽然在他和权儿身上发生的事情匪夷所思,再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他都能接受。 可身为千古一帝,又是比肩秦皇汉武的人物,老朱还是很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