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复杂的心绪,假装自己不知道“仙丹”的存在。 朱元璋咳嗽着看向黄子澄:“黄爱卿啊……刚才你说什么,朕没听见。” “啊……噢噢。” 黄子澄急忙拱手下拜重复:“臣以为,齐大人说的有道理,方大人说的也对,可以将二者合并统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岂不美哉?” 【卧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精辟名言都出来了,这黄子澄真的行了啊!】 【有个问题兄弟。】 朱权捏着下巴在心底里说:【方孝孺说的,有精华嘛?】 【难道说让老朱认错是正解,你怕不是也想掉脑袋了吧哥?】 权儿啊……黄子澄不是那意思。 他是在和稀泥啊! 没有半点建设性意见,就在那蹭热度呢啊! 这个也对,那个也对,换句话说,就他不会。 “黄爱卿,那你觉得方爱卿和齐爱卿说的,哪些该保留,哪些该丢弃呢?” 朱元璋似笑非笑看着黄子澄。 跟朕面前耍滑头,你怕是还嫩了点。 和稀泥是吧? 别人说的都对,你不会是吧? 朕点你的名,你总不再好推脱了吧? 但很显然,老朱低估了黄子澄这种人的修为。 “陛下,比如齐大人说的,将丞相制度的弊端稍加限制。” “陛下,再比如方大人说的,学着赵宋官家,抬高读书人的地位。” “总而言之,想要解决陛下的问题,就要方大人和齐大人齐心协力才好。”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嘛?” 【漂亮!】 【这话说的真他娘的漂亮!】 【谁能告诉劳资他说了啥?重点是啥。】 【但瞧老朱听的频频点头,齐泰、方孝孺听的面露微笑。】 【黄子澄的和稀泥、拍马屁功夫,已臻至化境啊!】 刚还频频点头的朱元璋,脖子一顿。 被朱权的心声提醒,他好像才意识到:黄子澄这厮,屁也没说啊! 限制丞相制度的弊端。 怎么限制?哪些是弊端? 学赵宋官家抬高读书人的地位。 怎么学?抬高到什么程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啊卿? 老朱黑着脸,一甩龙袍袖子:“你且退下。” “好的陛下。” 黄子澄立马答应,轻快退后。 他心中还自鸣得意:我发过言了啊!别说我不出力啊! 【不仅不能说他没出力,方孝孺和齐泰都还得谢他。】 【万精油,不过如此啊!】 【黄子澄啊黄子澄,怪不得真正的历史上你能被朱允炆最信任,屡屡建议,皆被那废物采纳。】 【你这溜须拍马,说跟没说一样,还让所有人认可的本事,当世一绝啊!】 权儿说的对。 黄子澄这厮,这方面的能力确实强。 如果权儿所说的内阁,有这样的人从中斡旋,如方孝孺、齐泰这种证件不和的人,也会被拧成一股绳,通力合作吧? 只不过,只此三人,还不行。 缺少一个能做决定、拿主意的人。 朱元璋把目光看向了道衍和尚。 看贫僧干什么? 还似笑非笑的。 皇上你可别乱来啊! 道衍和尚心中打鼓,低头捻动佛珠,不敢和老朱对视。 “师弟,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元璋点名,齐泰和方孝孺都乖乖退后。 蒋瓛和蓝玉更是直接,两人各自拽住道衍和尚一条手臂,将他前推。 “陛下叫你,莫要耽误了。” “啊……好好。” 道衍和尚心虚走上前,双掌合十唱诵佛号:“阿弥陀佛!” 【老朱叫他?这可有意思了。】 【瞧老朱这意思,是想重用道衍和尚啊!】 【你重用道衍和尚,那绑架我那货该咋办啊?】 【没有黑衣宰相帮他加油鼓劲,他还敢造反嘛?】 黑衣宰相?说的是道衍和尚? 他给绑架权儿那货加油鼓劲? 那绑架权儿那货是……? 一个答案呼之欲出,朱元璋脸色沉了沉。 “陛下,贫僧以为,齐大人说的,远比方大人说的更有可行性。” 看到老朱面沉似水,道衍和尚不敢再藏拙。 为了小命,大方开口。 第一句话就表明态度,还diss了下方孝孺。 “哪里来的臭和尚,敢妄议朝政?” 方孝孺脸色铁青,上前半步,呵斥道衍和尚。 在他看来,自己被diss了没关系。 可一个穷和尚,有何资格,在皇上面前说三道四。 【方孝孺这货,是真不知道老朱也干过和尚,还是故意讽刺老朱啊?】 【还当着俩和尚骂和尚,这俩和尚可是当世豪杰!】 【一个是位面之子,一个是权谋高手。】 【你同时得罪他们俩,灭十族都不够用了吧哥?】 哼! 确实如此。 只不过,现在朕还用得着他。 暂时给他记下,秋后算账。 现在嘛? 朱元璋背着手踱步,走到方孝孺身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先让朕的师弟说,朕以前也是你口中说的臭和尚。” “啊……” 方孝孺汗如雨下,吓得打哆嗦。 他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diss道衍和尚,误伤了朱元璋啊! “师弟,你继续说。” 朱元璋斥退方孝孺后,又把鼓励的目光投给道衍和尚。 “是,陛下。” 道衍和尚拱手行礼,继续阐明自己的立场。 “若陛下下罪己诏,再设丞相,乃至三省。” “那是不是说胡惟庸没有罪呢?那是不是说,陛下是个小肚鸡肠,怕人分权的昏聩之君呢?” 道衍和尚狂给方孝孺上眼药,那话说的,啥词儿刺激量大用啥词儿。 听的方孝孺面白如纸,眼神慌乱,身体晃动,摇摇欲坠。 “嗯……继续说。” 朱元璋瞥一眼方孝孺,双眸眯起。 方孝孺整个后背都湿了,他恨不得现在就趴地上给皇帝道歉。 道衍和尚才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呢! 排除异己后,接下来就是更重要的一展才华了。 “陛下,之所以贫僧说齐大人说的好,是因为丞相制度确实有利有弊。” “比如丞相的上呈下达,其实是在君王与百官之间,竖起一层屏障。” “这层屏障,既是保护君主,又是代替君主怜爱百官。” “而其弊端,则是有些丞相将对君主的保护,做成了约束;将代替君主对百官的恩德,变成了他个人的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