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贞观?这年号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爱卿,长安城外,涌现大批难民。”   “诸位有什么良策?”   李世民坐在大雄宝殿,垂声问道。   其实,有了朝廷的应对,这次旱灾,损失和历史一比,显得微不足道。   而且百姓也大都得以保全。   这便是“提前得知天机”的好处,当然,更显得李世民这位圣明之君的德范。   长孙无忌出班:   “陛下,目前朝廷各道、州、县的赈灾工作,正有条不紊。”   “二殿下提出的专款专用、专人监督果然奏有奇效,各地都上报,赈灾款足够支应到明年开春。”   “至于前来长安城的难民,其实已有范例。”   “据臣所知,城南有人布施,难民们食可果腹,衣可御寒,待明年开春后,投入劳动,便万事无忧。”   李世民点点头。   城南布施点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   一粥一饭一衣,以抗饥寒。   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善人。   而且那位大善人,就在这太极殿里。   想到这一点,李世民就很欣慰。   他故意道:   “哦?可有查明,是谁在城南布施?”   这个时候,高士廉抢先答道:   “回陛下,臣亲自去城南一片看过。布施点竖的旗帜,只有一个唐字。”   “经过臣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一切皆是二殿下所为。”   一些不知情的大臣,面面相觑。   二殿下这也太财大气粗了一些吧?   上次捐赠粮食百万、白银五十万、另有牛羊、红薯若干,号称是倾尽所有。   这哪来的钱,又在城南布施?   还搞得有声有色……   这让大伙儿都很难做啊!   毕竟,要做到李奇这样实在是太难了,可是,即便做不到,你也得往那个方向去努力吧?   不然陛下怎么看你?   李世民皱了皱眉:   “是奇儿?”   这个时候,就应该轮到李奇出场,来唱这出戏了。   可是这会儿李奇正在太极殿内补觉。   刚巧睡着了。   “二殿下今日没上朝么?“   一班文武大臣,仿佛击鼓传花一样,从前面开始往后面看。   等到好不容易看到李奇在睡觉时,众人都哭笑不得。   多好的立功表现,怎么就睡着了?   站着李奇前面的大臣,推了推李奇:   “殿下,上朝呢!”   “殿下!”   李奇猛然一惊,失声道:   “上吊?谁上吊了?”   李世民见这幕,又好气又好笑,道:   “奇儿,朝中奏对,你却呼呼大睡。”   “按律当革职查看!”   “不过,考虑到你在此次旱灾的赈灾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功过相抵,就不予论功了。”   李奇一点都不介怀。   他大手一挥:   “父皇真是明察秋毫!”   李奇的功劳太多、为朝廷做的贡献也太大,真要论功行赏,那么李承乾的位置就有些尴尬了。   不过,李世民现在算是对李奇特别宽允。   虽未封王建府,但却住在李世民此前的府邸!   李世民话锋一转:   “既然城南的布施做得卓有成效,那么城北、城东是否也可以同步开展?”   当然可以了,我的陛下。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钱!   就二殿下这么一搞,没个几十万银子谁受得了。   不过这话没人敢说。   很快,城东、城北也有样学样,开始布施起来。   难民们得到安置,一切平稳如常。   这一年的年关,有惊无险的度过。   李奇在日记里写道: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年尾。”   “大旱之年在朝庭的有序赈灾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饿殍遍野的情况。”   “大唐,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些天我也懒惰了,竟然缺了那么多天不曾提笔,要知道,抽奖虽然是个概率事件,但是总好过没有啊!”   “今天是第一百篇日记。”   “想想真是不可思议,我这个学渣居然写了一百篇日记?”   “不知道抽奖系统会不会送我一个春节大礼包,以迎接真正的贞观之治!”   “哦对,从明年元月一号开始,年号就要改成贞观了吧?”   “魏征那家伙别忘记了,改天有机会,我还是去提醒他一番。”   写完今日的日记,李奇很安然的合上本子。   然而抽奖并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   “宿主写满一百篇日记,抽奖升级,每五十篇日记开启抽奖一次,奖励也将全面更新。”   “升级时间:预计三天三夜,合计三十六个时辰。”   李奇无语中。   写满一百篇,就来个这?   你要升级,不能抽完这次奖再升级么?   而且,要隔五十篇日记才抽奖一次,是不是太坑了?   有这种升级的?   看着明明就是倒退!   开历史的倒车啊!   李奇很无奈。   他既不能阻止这个抽奖系统升级,也不能改变它的升级序列。   换句话说,系统就是大爷。   它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太极殿。   李世民夜里依然在批阅奏章,长孙皇后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   “陛下,更深露重,早些休息才是。”   “无妨。”   李世民头也不抬,他此刻正同步阅览着李奇的日记。   这种偷看别人日记的行为……   上不得台面。   所以见长孙皇后到来,李世民连忙更换了一本奏章,有模有样的批阅起来。   心中却暗道:   贞观?   这两个字却是不错,用来做明年的年号,也挺合适。   怎么看这意思,这个词,还是魏征提出来的?   李世民现在对李奇这种未卜先知的本领已经习以为常。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这是出自易经里面的词,表示以正示人,讲究遵循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正。   嗯,不错。   李世民点点头,看来,改年号这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他抬起头,见长孙皇后还在。   不由得道:   “观音婢,可是有事?”   长孙皇后笑了笑:“没事就不能陪陪你?”   李世民站起来,拉过长孙皇后的手,道:   “国事繁忙,又逢大灾,我的确疏忽你了。”   长孙皇后却不以为意:   “还好陛下英明,大唐虽遇百年大旱,民生却依旧向好。我听说,奇儿捐赠无数,这孩子算是一心为国。”   “嗯,这小子表现还不错。”   李世民回应道。   长孙皇后就着话题:   “陛下,是不是该册封奇儿为王,他现在住的还是秦王府,那块牌匾,也该换成他自己的吧?”   李世民心中一动。   他焉能不明白这话背后的意思:   册封李奇为王,就是要向朝中文武百官表明:太子不会落在李奇头上,虽然还未立太子,但是迟早肯定是长子李承乾的。   想了想,李世民道:   “好!就册封他为贤王,开府建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