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孙权自己没有发现,自从双修以来,他的脾气,是一天比一天古怪。   准确地说,是易燥易怒。   但在宫人的感觉却是最直观的。   这两年来陛下越来越多地莫名发怒,然后动不动就迁怒底下人。   孙和虽是太子,但相比于他的阿姊全公主,在政治敏感性上,或者说,在揣摩孙大帝的心思上,还是稚嫩太多。   毕竟全公主是从小就在宫里跟着步夫人,看着自己的母亲如何跟孙权的整个后宫斗。   而孙和只不过是在孙登病亡后,被仓促推上太子之位,压根就没有太多的经验。   面对全公主夫妇联手这种对手,无论是宫内还是外朝,他都占不了优势。   在宫内,全公主是孙大帝最宠爱的女儿,同时也是孙和名义上的阿姊。   在外朝,太子宾客,全都是一些二代乃至三代。   你以为鲁王就没有宾客了?   而朝中唯一能压得住全琮的上大将军,在朝会上被陛下骂成了“为私利而无所不为”。   直到现在都没有能见到陛下一面。   孙和的唯一优势,也就是太子的身份。   但就是这个太子身份,同样也有一个鲁王相抗衡。   所以说,孙权弄出这个二宫并立,让太子之位看起来是风光,实则是凶险万分。   若是换成个清醒一些的,多半是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就如孙登,明明地位稳如泰山,却在孙权面前,说自己出身不够。   屡次想要让位给当时正受宠的王夫人之子,也就是现在的太子孙和。   虽说在立后一事上,孙登坚持己见,与孙权对着干。   但这等行为,正好展示了他的孝心可嘉。   在孙权看来,这个大儿子为了他的养母,都能做到这一步。   那对自己这个亲生父亲,难道还能差了?   帝王家多是无情义。   难得出现这么一个重情重孝的儿子,换谁谁不喜欢?   又谦逊,又礼贤下士,又懂事得让人心疼……   有了这么一个完美太子在前,后继者压力甚大。   孙权现在看太子,都是下意识地拿前太子的标准去比较。   故而从全公主嘴里得知孙和在太庙前的行为,自然是要发怒。   但他此时,还保留着最后一丝理智。   全公主与太子之母王夫人,素来不和,孙权自然是知道的。   全公主说王夫人如何,孙权心里都是先留三分。   而且就算是让王夫人过来对质,王夫人也不可能承认。   但太子究竟有没有真像全公主说得那样,在进太庙之前,先去了张家,那很重要,非常重要!   如果太子真如所言,那么王夫人面有喜色,多半,不,肯定也是真的。   很不幸,负责监察百官的校事府的校事中书吕壹,亲自带回来的消息,彻底击溃了孙权心里最后一丝侥幸:   “禀陛下,太子确实是在张府。”   孙权一听,顿时就是火冒三丈高,连连拍着(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