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超视距暗杀,是指暗杀者与被杀者的距离,超越了视野的极限。   由于超过了视野的极限,下毒、割喉等常见的暗杀手段便失去了作用的空间。   这是武器的主战场。   比如炸弹、弓弩,或者狙击枪。   明治三十八年,东瀛模仿日耳曼的毛瑟式步枪,研制了一款制式步枪。因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得名三八大盖。   后来,军队需要远距离的高精度射击,特为其加装了倍的光学瞄准镜。保证其在460米有效射程内能实现精准狙击。   此刻,他手中正在擦的,就是三八式狙击步枪的零件。   由于是东瀛制式装备,对负责情报系统的林逸来说,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弄到手并不困难。   木质枪托带着训练和战斗的痕迹,泛着油光的枪身显然是得到了非常好的保养。   林逸没有刘琛那五花八门的暗杀经验,他思前想后,最为稳妥的,便是狙杀。   他对授勋场地和周围的地形非常熟悉。   460米的有效距离,虽没有超过人眼视野的极限,但借助楼宇的掩护,足够挡住敌人的视线,让他拥有从容的撤退时间。   唯一需要确认的,就是他的枪法。   很多人都说,天下的神射手,一定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作为戴春雨的心腹,过去的这些年,林逸一直不缺子弹,也不缺射击训练。   他是个武人,但也明白时代变了,因而从不抗拒枪械。   随身携带的,就有专门的袖珍子弹。   得益于八极拳带来的强大身体素质,林逸的枪法,比别人更稳,也更准。   1937年1月1日,晴,正值寒冬,带着湿气的冷风还在街头肆虐。   街上的主干道,飘扬着彩旗,昭示着新一年的喜庆。   林逸寻了早就勘好的弄堂,找到无人的阁楼,上了屋顶,趴在冰凉的瓦片上。   哈了一口气,微微活动下四肢,避免长时间保持姿势带来的躯体僵硬。   这是附近的制高点,透过倍光学倍镜,他刚好能看清授勋的现场。   那是官方的大礼堂内,仿西式教堂的设计风格,大面积的采光窗,让阳光从容的照射进去。   与外面的严寒不同,大礼堂内,热火朝天。   特意邀请的观礼人,穿着正式的礼服,在各自的位置上坐着,偶尔交头接耳,寻找自己的圈子。   对他们来说,这是观礼,也是交际的重要场合。   精英阶层最看重的,是信息和利益的交换。   所以他们热衷社交、宴会和活动。   作为学生代表,林志自然也被邀请在列。   此时的他,神情自若,不像身旁的女学生一样左顾右盼,也不像身后的同学一样左右联动。   这份淡定,有六成是装的。   林逸没有告诉他,这场暗杀会如何实现。不过他很确定,这场暗杀,一定会发生。   等待,窃窃私语。   直到所有人都不(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