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范仲淹、杨文广三人听完寇季一席话,齐齐抱拳向寇季施礼,“谨受教……” 寇季一番话,不光适用于欧阳修主政的政事院,也适用于范仲淹主政的资事院、杨文广主政的枢密院。 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此话说了上千年,可真正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大宋的文人足够自傲,也足够自负。 总以为自己读过几本书就无所不能,所以他们费尽心机将大宋所有的权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却将一个拥有着雄厚资本的大宋,治理了一个乱七八糟。 如今正是溯本清源的大好时机,并且刻不容缓。 错过了如此良机,恐怕会悔恨终生。 寇季一席话说完,国学、府学、县学,以及随后依照着三级学府逐渐要推出的科考新制,就算是定下了。 欧阳修将一切都记在了心里以后,冲寇季拱手道:“还有一件事要告知给总理大臣,此次政事院、资事院改制以后,罢黜了许多闲散的官职,多出了许多闲散的官员。 总计七百八十六人。 此七百八十六人,皆有官身,为官期间又没有大的纰漏,不知该如何安置?” 寇季幽幽的道:“朝廷先后向边地派遣了数千官员,可边地的官员依旧处在紧缺当中,他们若是愿意去边地为官,可以酌情升迁一两级。 具体的依照他们的意愿分配。 他们若是不愿,就先留在汴京城,待到太学和国子监重新整改以后,充入其中担任先生或者博士。 若还是不从,就发往地方充任府学山长。 再不从,罢之。” 欧阳修拱了拱手,不再言语。 寇季一番话,算是定下了那些人的命运。 寇季在欧阳修拱手过后,继续道:“随后地方上改制,也会清理出一大批官员,到时候将他们就近安置,看看那个衙门缺人,便先补足那个衙门。 余者遣往边地为官。 不从者发往边地担任府学山长或者县学山长。” 遣,是派遣。 发,是发配。 寇季的意思很简单,听话的有好待遇,不听话的就强行发配。 若是强行发配还不从,那就不需要寇季再多言。 欧阳修自然会依律将他治罪。 解决完了欧阳修的问题,自然轮到了范仲淹。 范仲淹冲寇季拱手道:“目前资事堂精通算学的人奇缺,资事堂有一大部分官员根本就不精通算学,更别提精通账目。 老旧的账目他们勉为其难能懂,可是大宋钱庄报上来的新的账目,他们几乎是两眼一抹黑。 像是大宋钱庄辖下的天赐号、荣升号、德隆号等几家已经颇有规模的钱庄,账目就更加复杂。 他们不仅有存进取出的账目,还有许多借贷的账目。 账目十分繁杂、繁琐。 资事堂内,几乎有八成的官员看不懂他们的账目。 所以朝廷必须得想办法充实一下资事堂(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