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慈烺啊,你带来的这些粮食,才是真正改变大明百姓的东西。   你跟我说说,这些作物普及全国,还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不重要。   ”朱慈烺说。   崇祯一怔:“什么,什么不重要。   ”   “粮食的普及终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至于什么时候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能种植上这些东西,孩儿也不知道。   孩儿知道的是,朝廷的矛盾不在这里。   ”   儿子的话当真是愈发的深奥了,崇祯皇帝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不在这里,不在这里在那里。   你告诉我,没有这些红薯玉米之前,百姓们种的是什么,吃的又是什么。   ”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种的是稷、黍、麦、菽、麻,吃的是五谷杂粮。   孩儿的意思是,百姓们吃的就是这些,依旧有大唐盛世依旧有永乐盛世,爹爹,您不觉得这里有问题么。   ”   “有、又有什么问题了。   ”崇祯皇帝脸色一沉。   崇祯有些不太明白,百姓们都有了如此高产的粮食了,还能有什么问题。   要知道,之前那些稷、黍、麦、菽、麻之类的作物,一亩地产量仅仅有百斤。   即便是水浇地,也不过是二三百斤的样子。   如今的红薯玉米,其产量翻了数倍不止。   就这,还能有什么问题。   五谷杂粮,一直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百姓们吃了几千年,这才造就了华夏文明。   何谓五谷,稷指的是小米,又叫做谷子。   稷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古代人把稷代表谷神,和社神(把这两个合称为社稷,后来还把社稷一词代表了国家,作为国家的代称。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稷在古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黍就是我们现在北方人所说的黍子,又叫做黄米。   上古时期,黍被看做是比较好吃的粮食。   麦分为大麦和小麦,也就是现在北方人所种的麦子。   菽就是豆,上古时期叫做菽,到了汉代以后就都叫做豆了。   麻指的是麻子,也是古代人用来当做粮食的。   麻在古代并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古代那些被叫做丝麻或者是桑麻的东西,并不是指的麻子,而且麻子植物里面的一种纤维。   古时是因为收割的粮食不好带,就会把它弄成干粮,这种干粮叫做糗,也叫坐糇粮。   粮字本身表示的也是干粮,因为行军打仗或者拔途旅行时才会吃粮。   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明代以后,水稻更加发展,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可是面对流寇的肆虐,湖广之地早已沦为流寇的地盘。   大明朝廷,也面对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此,差点导致了亡国。   知道朱慈烺改变了皇庄的粮食作物,玉米、甘薯、土豆从国外引进,这才丰富了粮食品种。   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小麦、谷子、玉米、豆类。   朱慈烺的这个改变,终于使得百姓们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温饱温饱,就像是这个和崇祯皇帝年龄相仿的‘老人’说的那样,只要他努力干活就能勤劳致富。   待得明年秋收时,他就不必再为粮食犯愁。   甚至于,会有很多的存粮。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