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宫斗不如造反(二十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女人要上朝?   这可比太后临朝听政更能刺激朝臣的神经。   太后摄政,虽然是上朝,但是坐在皇帝的侧位,她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先帝。   而王诗玖作为一个女子,却上朝递交奏疏,她所代表的意义,就十分重大了。   这、这——   “牝鸡司晨!阴阳颠覆啊!”   “一个女子,居然还敢到朝堂上来?”   “为什么不能来?没听到人家王诗玖是博文馆的学士?正五品,恰好够上朝的资格!”   “正五品?不是一个闹着玩儿的虚职嘛,怎么还真能上朝议政?”   “正五品就是正五品,朝廷的官员,什么时候任你‘闹着玩儿’?”   “何太后这是要做什么?难道她想要当吕后?借由什么博文馆,随意插手朝政?”   “就是,当初就不该同意让太后弄什么博文馆!”   群臣们议论纷纷,他们更是有种莫名的羞愤——   这里是朝堂啊,大渊朝最尊贵、最威仪的地方,一个女人,居然也敢来染指。   有些世家出身的官员,都有些不满。   王诗玖确实是琅琊王氏女,可她是个女子啊,怎么能这般抛头露面?   她、她这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王中书令,这事儿您怎么看?”   有位出身世家,却跟王家不怎么对付的官员,就不怀好意的凑到王源近前,阴阳怪气的问道。   王源:……问我怎么看?我当然是跪坐着看咯!   孙女忽然出现在大殿外,王源也有些震惊。   但惊愕过后,王源便有种“果然来了”的感觉。   是的,王源在得知太后弄了个博文馆,还让自家六郎当馆主的时候,就猜到太后有大图谋。   随后,自家孙女儿通过博文馆的“考试”,成功击败一众世家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博文馆学士。   王源就知道,他的十九娘绝不会甘于只当个“虚职”。   总有一天,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十九娘绝对会登上朝堂!   这不,机会来了,十九娘也果决的抓住了!   如果是别的女子闯到了朝堂上,王源肯定会排斥,甚至是予以叱责。   但,王诗玖不是别人,是他们王家的女儿。   事情就可以来个变通了。   王源不是迂腐的人,不会单纯的以性别来区别对待自己的孙辈。   如果他真的那般顽固、酸腐,他一开始就不会让孙女们读书,学习先祖们的施政手札。   既然教了,王源就是希望王家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能成为家族的有用之才。   如今,王诗玖没有依靠家族,而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上了朝堂,王源断不会阻止。   只要对家族有力,只要是族中的“人才”,王源才不会计较对方的性别呢。   短短几息的时间,王源就将这些思绪整理清楚。   他微微一笑,淡淡的回了句,“吾等身为臣子,自是要看太后、陛下的意思!”   他怎么看?   他乐见其成。   那人被不轻不重的怼了一句,暗自恼怒,却也不好太过挑衅。   别看王源整天笑眯眯,仿佛一个好好先生。   事实上呢,这就是个笑里藏刀、阴狠毒辣的老狐狸。   哪怕是“对家”,那人也不敢当面招惹。   “无礼!放肆!陛下,这、这简直太不像话了!”   众官员中,终于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冬烘跳出来,一脸悲愤的控诉。   永承帝:……像话?像画就挂墙上了!   默默的吐了个槽,看到下面的群臣终于将讨伐的对象,由自己变成了王诗玖。   永承帝忽然有种莫名的轻松。   这感觉,略微妙啊。   仿佛前一秒,他还是那个被文武百官审问的罪犯,在那些人口中,他堂堂一个皇帝,却似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先一秒,永承帝这个“被告”就成了主持公道的“裁判”。   而那些对自己口诛笔伐的官员们,则纷纷嗷嗷叫着要让他来做评判!   爽!   太特么的爽了!   原本,永承帝对何太后、对王诗玖都没有什么好感。   如果换个时间、换个场合,听到王诗玖奉了何太后的命令来找他,他一定非常排斥。   兴许都不愿意接见。   但此刻,永承帝只觉得王诗玖来得太好了。   不但解了永承帝刚刚的困局,还让他的身份发生了改变。   永承帝喜欢这种高高在上,被众人追捧的感觉。   他更愿意当个“乾坤独断”的判决者。   在群臣嗡嗡嗡的议论声中,永承帝抬起双手,缓缓向下压了压。   声音渐渐平息,最后,大殿上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既然王诗玖是奉了太后的懿旨,那就宣她进来吧!”永承帝做出一副孝子的模样。   “陛下!不可!不可啊!”   “是啊,陛下,如此有违纲常,不合规矩啊!”   “陛下,牝鸡司晨,这是乱国之兆!”   “陛下——”   好几个老臣跪地哭喊,那悲怆的模样,仿佛自家死了老子娘!   看到他们痛哭流涕,永承帝却满心畅快。   他故意板着脸,“不可?莫非诸位是想让朕做个忤逆母亲的逆子?”   几位老臣:……   在崇尚孝道的古代,“孝”确实是最好用的借口。   即便是在历史上,那些霸占政权的太后们,皇帝之所以不敢反抗,也是被一个“孝”字压抑着。   现在何太后没有想要独揽大权,只是让个“女官”来朝堂上递交奏疏……似乎、仿佛,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不可通融的事儿。   人家皇帝是孝子,想要向何太后尽孝。   而朝臣们若是太过拦阻,那就是逼着皇帝当个逆子啊。   反对皇帝当孝子?!   是不是反对自古以来的“孝道”?   啧,这个罪名太大,那几个老冬烘着实担不起。   听到皇帝这么说,几人不敢再说什么,抹着眼泪,悄悄又站到了一边。   见这些人老实了,永承帝顿时有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对嘛,这才是皇帝与朝臣相处的正常模式!   他微微抬起下巴,矜持的说道:“宣!”   小太监赶忙跟着通传:“陛下有旨,宣博文馆学士王诗玖!”   不多时,一道纤细的人影,缓缓从殿门走进来。   她仿佛从光幕中走出来,背后自带光环。   众人的目光禁不住追随着她,注视着她。   那灼灼的目光,若是换个寻常的女子,或许就被吓到了。   谷/span王诗玖却背脊挺得笔直,姿态雍容,目不斜视,缓缓的穿过人群,来到了陛前。   她神情从容、姿态淡定,举手投足更是带着世家特有的高贵。   她的身上有着琅琊王氏上千年的沉淀,她有着足够骄傲与矜贵的资本。   看着这样的王诗玖,哪怕某些官员们心里还在暗骂什么“牝鸡司晨、乾坤倒置”,也不得不承认:不愧是世家女,果然仪态高贵、举止不凡!   “臣,博文馆学士王诗玖,拜见陛下!”   王诗玖拼命让自己保持镇定。   外人只觉得她举止从容、姿容淡定。   事实上,她的心,跳得飞快。   她,一个女子,居然能够正大光明的进入大殿,来到男人们的朝堂!   这是多么难得,多么珍惜的机会啊。   为了这一天,她刻苦学习了十几年。   为了这一天,太后娘娘更是苦心谋划许久!   此刻,站在朝堂上的,不单单是王氏十九娘,更是万千有着梦想与抱负的女子!   王诗玖心潮澎湃,激动莫名。   这不能说是历史性的一刻,但对于她、以及何太后身边的数位女官,都是突破性的进展。   女人终于迈进了朝堂,不是谁谁的附属,不是XX的代表,而只是她自己!   “王、王学士,免礼!平身!”   看到一个女子,却穿着朝服、手拿笏板,永承帝多少有些不适应。   但,为了能够让自己从“困局”中脱身出来,永承帝还是对王诗玖报以笑脸。   “陛下,微臣奉太后懿旨,特意奉上盐政改革疏议!”   王诗玖起身后,又重新跪下,掏出一份奏折,双手捧过头顶。   “盐政改革疏议?”   又是盐政!   还、还特娘的“改革”。   刚才就因为这件事,永承帝被一群朝城追着骂。   好不容易有个来打岔的人,永承帝以为自己能够躲过一劫。   没想到,王诗玖这个他以为是“救星”的人,居然又、又提到了这件事。   贼娘的,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永承帝刚刚暗爽的心情,顿时变得不美丽起来。   偏偏,王诗玖是被他召进来的,人家有“奏疏”,作为皇帝,还不能不听。   否则就是昏聩!   永承帝:……   “什么疏议?你、你只管说吧!”   闭了闭眼,永承帝有点绝望。   看来,这一劫,今天他是躲不过去了!   他连事先看看折子都懒得看,直接让王诗玖自己读奏折。   是死是活,是好是歹,听天由命吧!   “臣遵命!”   王诗玖恭敬的应了一声,然后开始朗读她的奏折。   王诗玖的提议,基本上跟永承帝的改革有些相似。   重新登记盐田,制定盐水标准,征收、补缴“盐商”们亏欠的税款。   “嗤!”   不等王诗玖念完奏折,群臣中就有人嗤笑出声。   “王学士,莫非你们博文馆的人只知道关起门来做学问?门外发生的事儿,你们半点不知晓?”   那人阴阳怪气的说道,就差直接指着王诗玖的鼻子,骂她“闭门造车”了。   “就是,京中因为盐的问题,已经屡屡发生冲突,就差激起民变、兵变。王学士不说为陛下解忧,居然还大谈特谈什么改制!”   “可不是嘛,啧啧,果然是女子,头发长见识短!”   “对啊,王大学士!你既然是陛下的臣子,那就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而不是在这里夸夸其谈!”   “哈哈,学士?正五品?呸!”   人群中不断有人起哄,更有人直接嘲笑不已。   他们故意加重“大”、“学士”等字眼的读音,嘲讽意味儿不要太明显。   王诗玖的父亲王铮,也在朝堂上。   见自家女儿被这么多臭男人嘲讽、攻讦,顿时十分心疼。   他挺起腰杆,想要站起来为女儿解围。   跪坐在最前排的王源,仿佛察觉到了儿子的小动作。   他微微侧过头,用眼角的余光,递给儿子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王铮:……好叭,听父亲的!   他相信自家阿爹,老人家绝不会让十九娘受委屈。   耳边充斥着嘲讽声、哄笑声,王诗玖俏脸有一瞬的涨红。   但很快,她控制住了自己。   她没有理睬众人的扰乱,而是继续朗读她的奏折——   “……设立盐政司,统管天下盐政。盐政司推出新式制盐之法,现有精致海盐十万石,不日将运抵京城!”   啥?   原本众人还在嘲笑王诗玖。   但,纷乱间,他们似乎听到了“新式制盐之法”,“精制海盐十万石,不日将运抵京城”几句话时,全都愣住了。   什么?   何太后什么时候弄了个盐政司,还、还研制出了制盐新法?   如今,人家更是直接弄来十万石的成品。   十万石,听着似乎很多,但分发到京城以及周围的十几个郡县,根本不算什么。   但问题是,重要的不是这十万石,而是何太后,哦不,是朝廷居然掌握了新的制盐法。   今天可以弄来十万石,那么以后,人家可以源源不断的弄来更多的盐。   世家出身的官员们,顿时有了危机感。   而更让他们担心的事儿还在后面,就听王诗玖还在诵读:“盐政司的官盐,卖价不得超过公斗百文。”   轰!   一斗一百文?   朝堂上一片轰然。   要知道,现在市面上的盐价,基本上是一斗三四百文钱啊。   何太后够厉害,一个盐政司,一个制盐新法,直接把盐价压缩了三四倍。   就是永承帝也震惊得张大了嘴巴。   郑念儿曾经对他说过,如果按照晒盐的法子制盐,盐价可以控制到一斗一百文以下。   难道,何太后弄得那个什么制盐新法,也是晒盐?   所以成本才会这般低?   永承帝心里惊疑不定,而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们,包括王源在内,内心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场堪比大地动的变革要来了啊。   盐政,真的要改制了,何太后有了这样的低价盐,就相当于手握王牌,她想怎么整治盐政就怎样整治!   而世家,只能被迫合作。   好个何太后,好个疼爱儿子的好母亲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