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丧之日,万象天罗(万更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关将近。   始皇帝嬴政突然病逝,终究还是没有撑过这个新年去。   新年就在这样一片肃穆之中开始了。   本来想要过一个好年的老秦人,听闻嬴政过世的消息,尽数自发穿戴起了白衣。   全城的老秦人自发的替嬴政守灵。   二十七天,辗转之间,便已经过了去一大半。   朝野之上,以李斯为首的一班大臣还在为始皇帝的葬礼和新君的登基大典而忙碌着。   这个年,注定是不可能过的太顺利的。   一切波云诡谲,都暗藏在了这冬日的咸阳城下。   这几日,咸阳又开始下起了大雪,那鹅毛般的大雪落在地上,天地之间变得一片混沌。   好似连上天,都在为一代雄主的逝去而悲戚。   寒风乍起,车马穿梭,叶千秋正在前往甘泉宫中,准备见一见如今的后宫之主。   嬴政的一众夫人聚集在一起,一众夫人隐隐以楚国夫人为首。   嬴政一统天下之后,不立太子,不设皇后。   以至于后宫的秩序一直都是在暗潮涌动之中。   然而,自从扶苏承继太子之位后,后宫错乱复杂的关系,就渐渐变得明朗起来。   如今,皇帝驾崩,太子扶苏自然便是大秦帝国的下一任皇帝。   虽然,登基大典尚未举办。   但是,扶苏已经在代理皇帝的职权,这些日子发号施令,皆是由扶苏进行。   而扶苏的母亲楚国夫人,自然也是母凭子贵,已经稳稳居于后宫之首。   楚国夫人是昔日华阳太后亲自给嬴政挑选的夫人。   昌平君芈启是这位楚国夫人的堂兄。   当年芈启暗中扶持农家,想要启动青龙计划,阻止李信大军灭楚,被叶千秋察觉之后,叶千秋派逍遥子将其取而代之。   为了不让扶苏牵扯到其中。   芈启虽然死了,但却是以大秦功臣的身份殉国的。   这其中内情,便是嬴政也不知道。   故而,这些年来,嬴政的母亲楚国夫人也一直过的颇为顺当。   如今,扶苏已经是板上定钉的皇帝。   楚国夫人自然便为后宫之主。   扶苏虽然尚未登基,但是已经开始着手处理宫内宫外的事情。   这后宫之中,便是扶苏首要要整治的地方。   嬴政可以不立皇后,但是扶苏却不能承继嬴政的这后宫之策。   叶千秋早已经将胡亥和赵高、李斯勾结一事,尽数告诉了扶苏。   虽然还不清楚他们到底要在什么时候行事。   但是,叶千秋早已经让木虚子也回到了咸阳。   还有昔日的随他下山的那四名弟子,也尽数作为暗探,潜入了胡亥宫中,李斯府上,到处打探消息。   虽然李斯和赵高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   但是,表面上李斯可是一点都没有显露出其他意思来。   扶苏这十几天守孝期期间,朝野上下,俨然有序。   一副平静无比的模样。   扶苏也知道想要将反对他的人全部揪出来,必须要让他们先动手,他才能后发制人。   这才能占住大义。   所以,扶苏也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并没有对李斯还有胡亥采取任何行动。   甚至,还让胡亥一起到嬴政的棺椁停放的大殿之中,一起守灵。   二人俨然一副兄恭弟敬的模样。   任谁也想不到,胡亥早已经暗地里盘算着要刺杀扶苏。   车马缓缓驶入了甘泉宫中。   叶千秋下车之时已经改投换面,扮作了蒙毅的模样。   蒙毅常在宫中行走,不会引人怀疑。   叶千秋以蒙毅的身份去拜访了扶苏的母亲楚国夫人。   当然,也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主要是商议登基大典的细节,这是要给后宫之中的某些人传递一些信号。   表示扶苏对胡亥和赵高的行动丝毫没有发觉。   还在专心致志的让人准备着登基大典的一切事宜。   和扶苏的母亲相谈一番过后,叶千秋便离开了甘泉宫。   随即,蒙毅出入甘泉宫面见楚国夫人的消息,便被传到了胡亥的耳朵里。   ……   傍晚。   叶千秋坐在白云斋中。   正在听着逍遥子汇报,李斯这一天的行踪。   当听到了李斯最近晚上外出频频,频繁前往朝中各方重臣家中走动之时。   叶千秋已经明白,李斯定然是在为行刺扶苏之后的事情在做着准备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李斯或许不会在这个时候,透漏出他真实的意图,但做一些准备还是可以的。   ……   丞相府,大书房之中。   今夜,李斯要邀请一个朝中重量级的人物。   此人便是姚贾。   姚贾是秦国上卿,曾经多次出使山东六国,通过各种方式使六国合纵抗秦土崩瓦解,为秦国消灭六国做出重要贡献。   如今,姚贾出任秦国廷尉一职,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此时,李斯的心中充满了要一展宏图的心思。   在李斯看来,赵高再能耐,不过一介阉人而已。   将来,胡亥登位。   他依旧是大秦帝国的丞相大人。   胡亥和扶苏不同,扶苏在朝野之中素有声望,在军中还有蒙恬相助,还有太玄子这样的世外高人为师。   扶苏继承皇位,要面临的难度,很小。   他之所以要反扶苏,最大的原因便是因为扶苏与他的政见不合。   扶苏虽然认同法家,但是绝对不会以法家治国。   扶苏若为皇帝,那他这个丞相也就做到头了。   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自从数十年前他来到咸阳开始,他通过自己的苦心经营,一步一步才做到了大秦帝国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位上。   但他满打满算才做了了几年大秦丞相,他还有很多抱负没有实现,岂能就此卸任?   这绝对是他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选择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胡亥此子秉性如何,他自然是清楚的,胡亥身边没有通晓政务的肱股心腹大臣。   而他一旦扶持胡亥上位,胡亥必将授予他李斯更大的权力。   因为,纵观大秦朝堂上下,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一般,掌控庞大复杂的文明新政,没有任何人可以掌控汪洋恣肆的天下大局。   只有他李斯坐镇的丞相府,能通盘运筹天下政令,让各项政务要令畅通顺行。   若没有他李斯撑持,十个赵高也稳定不了天下大局。   到时候,他可以放开手脚,大整天下民生,再创文明新政。   想到这里,李斯心中的最后一丝郁闷也消失不见了。   赵高自以为能逼迫他,算计他,但他李斯是何人?   他是助始皇帝一统天下的第一功臣!   没有他李斯,六国如何能在短短的十年间平定!   他李斯要做名垂千古的一代名相,要比文信侯吕不韦的功绩还要大!   就在这时,书房之中,一道黑影浮现出来,朝着李斯躬身道:“大人,姚贾大人已经到了府上,马上就要过来了。”   李斯闻言,当即一整思绪。   果不其然,不多时,书房外传来了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侍者带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了进来。   李斯早已经起身相迎,朝着那老者拱手道:“这么晚了,还让廷尉大人到李斯府上走一趟。”   “李斯实在是过意不去。”   “还望廷尉大人见谅。”   姚贾闻言,亦是朝着李斯拱拱手,笑道:“丞相大人盛情相邀,姚贾岂能不赴约?”   李斯抬手道:“廷尉大人请坐!”   姚贾也不客套,直接坐在了一旁。   李斯让侍者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热茶给端了过来。   他坐在了姚贾的对面,一边亲自给姚贾倒着热茶,一边说道:“廷尉大人。”   “你我相交多年。”   “今日这茶水,你可要好生多饮几杯才是。”   姚贾笑道:“丞相大人客气了。”   “不知丞相大人深夜邀老夫前来,所为何事?”   李斯本来还想卖个关子,打打感情牌,追忆一下往昔的峥嵘岁月什么的。   但姚贾这么问,他也不好多做推辞。   “廷尉为九卿之首,兄长与李斯多年交情,兄长可信得过李斯!”   李斯朝着姚贾说道。   姚贾笑道:“丞相何出此言?”   李斯悠然说道:“自从灭掉六国之后,我等竭尽心力创制文明新政,毕生心血尽在此矣!”   “然则,终因种种纠缠,有所为,亦有所不能为。”   “譬如,秉持法治而以铁腕应对复辟暗潮事,若没有一班人无端干预,岂能使焚书令有名无实!”   “儒家小圣贤庄三当家张良已经是板上定钉的叛逆份子,但是因为太玄子的一句话,陛下就选择放弃了本已经准备下发的焚书令,撤销了对儒家的制裁。”   “大秦一统天下已经十载,小圣贤庄的藏书楼之中,居然还保存着大量的六国典籍。”   “而且,即便是抄录的典籍,也不是皆用秦篆。”   “这已然是触犯了帝国新政,触犯了帝国之法度。”   “始皇帝陛下在天下间推行书同文之举,就是为了天下间的典籍能顺畅通行。”   “但是,儒家公然违抗帝国新政,张良更是暗中与农、墨叛逆勾结。”   “即便如此,儒家还是没有受到惩治。”   “陛下在时,尚且要受到如此掣肘。”   “而今陛下已去,扶苏一旦登位,定然会以《吕氏春秋》为本,大行宽政缓法之王道。”   “太玄子是何许人也,当年文信侯吕不韦的座上宾。”   “甚至太玄学宫也是文信学宫改名而来。”   “太玄子一向对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很是推崇。”   “而太玄子对扶苏的影响有多大,廷尉大人应该也有所耳闻。”   “可想而知,扶苏一旦登基,山东复辟暗潮定然还要汹汹大起,天下臣民皆会以为始皇帝与你我是暴虐君臣。”   “始皇帝与我等苦苦推行数年的大秦新政,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这可是你我毕生心血所在啊!”   “廷尉大人,难道一点都不觉得心痛吗?”   姚贾闻言,十分惊讶的看向李斯。   新皇尚未正式登基,李斯这个当朝丞相却是已经透露出了极大的不满。   这对于大秦帝国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姚贾除了惊讶之外,就是不解。   李斯到底是单单对扶苏可能施行的宽政之举有所担心,还是另有所图?   姚贾一时间,没有说话。   经历过太多的风浪的姚贾,十分明白李斯不会无缘无故对他说这么一番话。   如果仅仅是发牢骚,李斯又何必在深夜邀请他前来呢?   片刻沉吟,姚贾喟然一叹,悄然说道:“丞相大人莫要忘了,扶苏乃是陛下生前亲自册封的太子。”   “陛下驾崩之前,曾经招蒙毅、冯劫、冯去疾三人前往御前托孤,就是让他们三人好生辅佐扶苏。”   “况且,还有始皇帝遗诏在,无论如何,太子扶苏也将是大秦的下一任皇帝。”   “此事,冯劫、冯去疾可是都与老夫说过。”   “丞相大人其实也不必太过忧虑。”   “太子扶苏虽然一向行宽政之举,但是大秦推行新政数载。”   “岂会在一夕之间便全部废除。”   “有些事,慢一点去做,也并非错事。”   “如今,天下一统,虽然有六国余孽残存,但只要我等臣民与新帝同心协力。”   “定然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丞相大人统领政务多年,若论政务之事,如今朝中无人能出丞相大人左右,便是太子扶苏登基,也一样要仰仗丞相大人啊。”   李斯闻言,突然笑了起来,道:“廷尉大人说的是。”   “老夫也只是心中烦闷,故而才找大人前来诉诉这一肚子的苦水。”   李斯知道欲速则不达,刺杀扶苏之事,乃是绝密。   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透露给姚贾。   他这是在给姚贾提前做一个铺垫。   待到扶苏一死,那局势就将大不一样。   到时候,以姚贾的干练劲头,又岂会不懂他的意思?   这一场深夜交谈,一直持续了大半个时辰。   待姚贾从丞相府的大书房离去。   李斯方才换了一副面孔,他在昏暗不定的灯光之下细细思索着。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在想着如果行刺扶苏的计划失败了,他又该怎么办?   到时候,赵高所率领的三千农家弟子,真的能攻破咸阳宫?   将扶苏给铲除吗?   李斯没有继续往深处想。   如果失败,那等待他的,便只能是死亡。   他的岁数也不小了。   人这短短的一生,他已经走过了大半。   如果他放弃了眼前的这个机会,那即便他苟延残喘的生存下去,将来也一定会后悔。   所以,这一次,他一定要搏一搏!   ……   转眼间,已经到了守孝期的第二十六日夜里。   阴山宫中。   赵高和胡亥正在下棋。   宽广的宫殿之中,灯光稍微显得有些昏暗。   胡亥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动手之日就在明天夜里。   越是到这个时候,胡亥便越是没有睡意。   所以,他从灵堂里跑了回来,特意来和赵高再确定一遍最后的事宜。   赵高脸上泛起淡淡的笑意,道:“公子请放心。”   “明日一早,始皇帝的棺椁会由宫中的三千亲卫送出宫城。”   “待送到皇帝的安葬之地,完全入殓,这一整天的时间,王城之中的守备都是空虚的。”   “这些日子以来,有李斯的配合,我已经提前安排了三千农家弟子入宫,潜伏在宫中各处。”   “只待明日晚宴时,扶苏邀请三公九卿赴宴。”   “在宴席之上,六剑奴会一起动手,定会将扶苏格杀!”   “若是六剑奴失手,还有农家众人群起而攻。”   “总之,扶苏一定会死!”   “到时候,三公九卿之中,谁不服,就直接杀谁!”   “有李斯做内应,到时候,自然大事可定!”   胡亥闻言,悄然松了一口气,他缓缓说道:“希望一切都如老师所预料的那般顺利!”   ……   夜色迷蒙之中。   白云斋内。   叶千秋和逍遥子、木虚子相对而坐。   逍遥子道:“掌门,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   “明日一早,由卫尉杨端和亲率三千护卫,护送始皇帝棺椁前往下葬之地。”   “到时候,太子和三公九卿都会随行。”   “晚上,太子会在章台宫宴请三公九卿,到时候由蒙毅颁布始皇帝遗诏,让三公九卿查验。”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后天,太子便能正式登基。”   叶千秋闻言,微微颔首,道:“还有什么遗漏的没有?”   逍遥子道:“这几日宫城之内的守备调动有些频繁,但暂时没发现什么漏洞。”   叶千秋点了点头,道:“农家的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他们既然是朝着咸阳方向来了。”   “那自然便一定是来做事的。”   “始皇帝下葬,有大军随行。”   “我担心的是咸阳城中。”   “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明日一早,李信会率一万大军到咸阳城外驻扎。”   “宫中若是有大变故,李信的一万大军可当即入城。”   “赵高、李斯、胡亥,这三个人得盯死了!”   逍遥子和木虚子同时拱手道:“弟子明白!”   叶千秋摆手道:“行了,你们都去吧。”   ……   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章台宫中。   三公九卿齐聚。   扶苏带着一众皇弟从大殿之中迈步而出,身上都穿着孝服。   后边是始皇帝的一众夫人嫔妃。   始皇帝的棺椁便被一众秦军锐士抬出了大殿,朝着大大的车驾之上摆放而去。   丞相李斯全权处置始皇帝葬礼事宜,举凡国府郡县官署得一体从命。   这始皇帝下葬可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李斯之所以能掌控葬礼全局,还要多谢他的老师荀子。   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将葬礼论说得最透彻的,当属荀子。   荀子的《礼论》,其轴心便是论说葬礼。   李斯以荀子的礼论为根基,将始皇帝葬礼操持成有大师学说为根据的亘古未见的盛大葬礼。   只见李斯走到前方,在殿前高声念道:“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再得其复也。”   “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   “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诸侯棺椁七重……,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   “丧礼者……”   一大篇祭文念了下来。   李斯再高呼一声。   “启程!”   扶苏坐上了护送嬴政棺椁的车辇,带着三公九卿,在三千秦军锐士的护卫之下,浩浩荡荡的朝着咸阳城外行去。   大部队远去了。   晓梦、逍遥子被叶千秋派到扶苏身旁保护扶苏。   叶千秋站在王宫的城墙之上,看着那浩浩荡荡的大部队沿着咸阳城的长街,朝着城外缓缓驶去。   叶千秋微微一叹,始皇帝嬴政的时代,就这么落下帷幕了。   他不禁想起了很多年前,在新郑城中与始皇帝嬴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一切,还真是恍如隔世。   短短数十载,人间已经是翻天覆地。   曾经的大争之世已经渐行渐远了,始皇帝的余威也将从这天下间渐渐消失了。   远处,丧乐传来。   咸阳城的老秦人纷纷走上街头,自发主动的去送嬴政最后一程。   无论六国遗族如何诋毁嬴政,说嬴政是暴君。   但在老秦人的眼中,嬴政是整个老秦的骄傲。   是嬴政带领着老秦人,奋六世之余烈,一统了这纷乱的大世。   如今,一代雄主逝去,老秦人都泪流满面。   有人缓缓唱起了那古老的秦风。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仅仅是瞬息之间,一波又一波的声浪伴随着丧乐朝着天地间席卷而去。   ……   暮色时分,送葬的扶苏和三公九卿终于回到了王宫里。   扶苏身着孝服,已经初具君王气度。   晚宴要在一会儿开始。   扶苏来到了章台宫的大书房当中面见叶千秋。   “师尊……”   扶苏见了叶千秋,依旧行弟子礼。   叶千秋道:“今夜,可能就是赵高和胡亥动手的时候。”   “若是过了今夜,明日在登基大典上动手,风险太大,他们应该不会那么蠢。”   “所以,一会儿晚宴之时,你要万分小心。”   “为师会时刻关注殿中的情况。”   “宫里宫外都已经布置妥当,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一个也跑不了!”   扶苏面色平静,他轻声说道:“有师尊在,我一点都不担心。”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在某方面,你很像你的父皇。”   扶苏道:“哦?师尊为何这么说?父皇在世时,可从来没说过我像他。”   叶千秋道:“当年,为师随你父皇前往雍城加冠,彼时嫪毐势大,欲对你父皇不利。”   “那天夜里,也是如同今夜这般宁静。”   “你父皇没有一丝一毫的惧怕之色,和你一样平静无比。”   扶苏闻言,朝着叶千秋深深一躬,道:“师尊护我大秦两代君王,是当之无愧的国师。”   “师尊大恩,扶苏没齿难忘。”   叶千秋抬手将扶苏扶起,笑道:“扶苏啊,你从今往后就是这大秦帝国的皇帝,你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无数苍生的命运。”   “你做好准备了吗?”   扶苏肃容道:“弟子已经准备好了!”   叶千秋微微颔首,笑道:“去吧,三公九卿已经在等你了。”   扶苏郑重其事的从大书房之中离开。   叶千秋望着那书房外的灯火,盘膝坐了下来,闭上了眼睛,他的神识蔓延至了这座王宫之中的每一个角落。   整个大书房中的灯火在悄然间熄灭。   只是书房之中,大鼎之中的香烟还在不停的挥散当中。   章台宫的前殿之中,不时有异响传来。   ……   扶苏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前殿当中。   三公九卿早已经在殿中等候。   见扶苏进来,纷纷起身,朝着扶苏拱手。   扶苏一脸肃容,朝着众臣微微颔首,而后坐在了前方的主位之上。   扶苏坐下之后,放眼望去,只见殿中众臣齐齐入座。   这是大秦帝国的三公九卿,代表着大秦帝国朝堂。   三公分别是,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   因为太尉一职从前由王贲担任,但王贲故去之后,一直没有人补上这个空缺。   于是,三公缺一公。   九卿则是廷尉姚贾、郎中令蒙毅、治粟内史郑国、典客顿弱、奉常胡毋敬、卫尉杨端和、太仆马兴、宗正嬴腾、少府章邯。   章邯深受嬴政信任,故而既是影密卫统领,也兼任九卿之一的少府。   此时,只听得扶苏朗声道:“蒙毅,上前宣诏!”   蒙毅当即离座起身,走到殿中,对着扶苏一拱手,走到了一旁。   那里摆放着一个铜人,铜人的手中放着一册文书。   只见蒙毅对着大臣座区外的两名书吏一招手。   这两名书吏是郎中令属下的皇帝书房文吏,也是蒙毅的属官。   蒙毅这一招手,两人同时上前,却是提上了一只大铜箱子。   箱子被打开,蒙毅从中取出一道文书。   这正是始皇帝嬴政生前留下的遗诏。   遗诏由蒙毅掌管,是因为蒙毅与三公九卿中的所有大臣都不同。   他出身名将之家而未入军旅为将,自入庙堂便任机密要职,先做秦王嬴政的专事特使,再做长史李斯的副手长史丞。   再做始皇帝时期的郎中令兼领皇帝书房事务,长期与闻署理最高机密,对宫廷事务洞悉备至。   三公九卿之中,只有李斯、蒙毅具有长期职司庙章政事的阅历,对最高机密形成的种种细节了如指掌。   所以,蒙毅便是宣读始皇帝遗诏的最佳人选。   只听得蒙毅手持诏书,朗声念道:“太子扶苏,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   “上敬天地宗亲,下护天下子民。”   “有尧舜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神器。”   “朕为天下苍生福泽计,传皇帝位于太子扶苏!”   “肇基帝胄,承天应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钦此!”   蒙毅宣读完诏书,随即将诏书传至李斯手中,由李斯亲自验明之后,再一一递到其他公卿手中查验。   今日之晚宴,主要就是为了查验诏书真假。   正式的登基大典,会在明日举行。   不多时,三公九卿将诏书传了一遍,众人都无异议。   蒙毅将诏书收回,然后再放入铜箱子里,让人上锁,然后搬了下去。   蒙毅朝着扶苏拱拱手,回到自己的座位。   李斯见状,站起身来,朗声道:“陛下操劳一日,也该用饭了。”   “来人,摆放菜肴!”   随着李斯这一声令下,一个个宫廷侍者,手中端着菜肴,排列成两行,从殿外整整齐齐的走了进来。   最前面的两人走到了扶苏桌前,将手中的器皿朝着扶苏的桌案上放去。   就在这时,扶苏眉宇一蹙。   突然感觉到两抹寒光乍现!   扶苏暗道一声不好。   当即一掌拍在桌案之上,桌案顺势飞起,桌上的菜肴在顷刻间坠地洒落,扶苏借力往后退去。   他修行炼气多年,反应速度奇快无比。   当他退到了后边,桌案还在半空之中。   殿中的一众公卿登时反应过来。   蒙毅疾呼道:“有刺客!”   “有刺客!”   随着蒙毅的呼喊,大殿外面有脚步声传来。   与此同时,响起的还有一阵阵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喊杀之声!   霎时间,章台宫附近,有厮杀声不停的响了起来。   就在此时,挡在扶苏面前,半空之中的桌案在顷刻间碎成两段!   给扶苏放菜的那两名侍者,在顷刻间朝着扶苏飞奔而去。   两抹剑光悄然出现在那两名侍者的手中。   扶苏见状,双拳泛起红芒,厉色显露在脸上,他低喝一声。   “转魄!灭魂!”   “好一个六剑奴!”   随着扶苏话音一落,嘭的一声响起。   殿中又有四名身形朝着扶苏奔袭而去。   顷刻之间,六道剑光横空而起,从上下左右尽数朝着扶苏刺杀而去!   就在这时,一道青光浮现在扶苏前方,将六道剑光尽数挡住!   晓梦的身形缓缓浮现在青光背后。   手持秋骊剑的她,面色清冷,双眼之中不带着一丝一毫的感情色彩。   这时,只见那六剑奴之中的其中一人愤然举剑,化出一道刚猛无敌的剑气想要冲破晓梦的防线,将晓梦给缠住。   这股刚猛剑气一经催生,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大殿之中的桌案都给拂动。   晓梦淡淡说道:“罗网,真刚。”   “你的剑,不错。”   话音一落,晓梦手中的秋骊剑横空一指,一道璀璨剑光从晓梦的手中发出。   嘭!   晓梦的剑光竟然直接将真刚的剑气给冲散,然后直接将真刚给完全笼罩。   下一刻,真刚的身形倏忽之间倒飞出去。   已然是死的不能再死!   “太玄子真传弟子,道家百年来天赋最高之人,果然名不虚传!”   这时,一道淡淡的身形缓缓出现在殿中。   殿中的一众公卿见状,皆是面色一变。   “赵高!”   “叛逆赵高!”   “你要做什么!”   “你真的背叛了帝国!”   顿弱、姚贾、冯去疾等人纷纷大声呼喝。   赵高不为所动,冷笑一声,根本看也不看这些公卿大臣。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高手,对他没什么威胁。   赵高负手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晓梦的身上。   只见他淡淡一笑,道:“晓梦,太玄子派你下山,还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蜃楼之上,你就破坏了我的计划。”   “让嬴政晚死了好几个月。”   “现在,你又来阻止我杀扶苏。”   “你还真是阴魂不散啊。”   晓梦面无表情的看着赵高,淡淡说道:“你的废话太多了。”   赵高闻言,阴森森的笑道:“是吗?”   “这可能是你在这世上听到的最后的声音了。”   “万象天罗!”   随着赵高话音一落,他身上冒起强烈的紫色光芒。   那股紫色光芒在瞬息之间朝着晓梦身前的青光遮盖而去。   晓梦面色一变,往后一退。   就在这时,赵高的身形早已经消失在了原地,他的身子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了晓梦的身前。   他的手掌伸了出来,露出了他那白皙的不像话的手指。   赵高的这只手仿佛充满了无穷魔力,朝着晓梦的胸前探去。   一股恐怖而又阴柔至极的真气瞬间笼罩在了晓梦的身上。   晓梦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赵高的实力,竟然远远超过六剑奴!   就在晓梦准备全力出手,接下这一掌时。   一道身形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替她挡下了这一掌。   来自赵高的磅礴压力全部消失不见。   晓梦低呼一声。   “师尊!”   本来正打算助晓梦一臂之力的扶苏看到叶千秋出现,也顿时松了一口气。   赵高的实力的确是令人意外。   那鬼魅一般的速度,还有那阴柔至极的真气,着实是给了他一种十分阴冷的感觉。   “紫象天罗?”   “小高子,你还真是身残志坚的典范呐。”   叶千秋一脸淡漠的看着赵高。   数年不见,赵高的功力居然也达到这种地步。   居然已经有突破天人合一的迹象。   他修炼这种至阴之气,绝对是一种上乘功法。   “太玄先生!”   “你怎么会在这里?”   “你不是……你不是出海了吗?”   随着叶千秋的出现,赵高苍白的面孔之上,浮现出了惊恐无比的神色。   在赵高的心中,叶千秋可谓是有着极大的阴影。   当年,咸阳城外,叶千秋召唤天雷,被赵高一五一十的看在眼里。   叶千秋的强大,赵高太清楚了。   纵使他如今早已经不是数十年前那个毫无武功的内侍,他也无法正面抗衡叶千秋。   “小高子。”   “始皇帝待你不薄,你纵使是有千般怨恨,也不该在害了他的性命之后,还想着祸害大秦啊。”   “小高子,束手就擒吧。”   “我给你留一个全尸。”   叶千秋的话音虽然平淡,但是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味道。   赵高闻言,忍不住往后退了两步。   他看着叶千秋,脸上逐渐泛起狰狞癫狂之色,他身上的紫气在不停的积蓄着,他身上的气势在不停的暴涨着。   他朝着叶千秋咆哮,怒喊。   他的脸上青筋毕现,眼中也在顷刻间布满了血丝。   “为什么!”   “为什么不让我报仇!”   “太玄先生!”   “你我也是老相识了!”   “你为什么不能退一步!”   “这所谓的帝国,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   “有多少无辜的人因为嬴政的野心而葬送了性命!”   “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我唯一的妹妹,全部死在了秦人的手里!”   “我自幼入宫,一心一意服侍了嬴政近三十年!”   “可是,我得到了什么!”   “我得到了什么!”   “凭什么嬴政就可以有那么多子子孙孙,凭什么他的帝国就能千秋万代!”   “我赵高不服!”   “我要灭尽嬴姓族人!”   “我要灭了大秦!”   “我要让嬴政死不瞑目!”   “我要让他亲手建立的帝国,一步一步走向崩塌!”   “我要让这沾满了血腥的帝国,土崩瓦解!”   “我赵高是个阉人,但我不是没爹没娘,没祖宗的野种!”   说到这里时,赵高已经完全陷入了癫狂之中。   他浑身的紫气全部暴涨,他身上的衣衫全部碎裂,他头顶的长冠早已消融。   他长发披散,朝着叶千秋狰狞一笑。   “太玄子!”   “今日,我赵高虽死,但吾魂不灭!”   下一刻,赵高化作一道紫光,朝着叶千秋狂卷而去。   叶千秋面上无悲无喜,抬起右掌来,五指探出,一道虚空大手绽放着无边雷霆,从叶千秋的身前席卷而出。   将赵高所化的这道紫气给完全消融。   片刻后,紫气消融。   虚空大手也消失不见。   一抹灰尘从殿中飘落。   赵高已经在雷霆之中陨灭,只留下一抹灰尘。   此时,叶千秋大袖一甩,六剑奴之中的剩下五个人,全部被定在了原地。   叶千秋大步往殿外踏去。   夜空深沉。   三千农家弟子的呼喊之声在王宫之中,高昂响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