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些农作物的收藏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便于明年的推广,所以苏长生决定统一收藏起来。 这些新型农作物,有一些土地,是苏长生自己的土地。 有一些是他和其他村庄的百姓合作种植。 租种苏长生土地的百姓,只需要给他百分之三十的收入,剩下的便是自己的。 苏长生的这个租赁价格,其实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 按照正常道理来说,这些种植的百姓,在缴纳三成的租子之后,剩下的粮食,便全都是自己的了。 不过苏长生和他们签订过合作种植合同。 他们种植的新型农作物,苏长生全部回收。 回收的价格,不低于市场小麦的价格。 当时这些农户,还担心新型农作物产量太低。 当时苏长生还给过他们最低保障,那就是回收的数量,绝对不低于小麦的平均亩产量。 如果低了话,苏长生会补齐差价。 签订了这种契约之后,他们才敢种植新型农作物。 如果没有这个契约的话,还真没几个人敢种植新型农作物的。 而现在丰收了,苏长生也没有亏待他们,收购的价格,直接是以每斤五文钱的价格进行回收的。 这个价格,已经超出小麦价格的几倍。 并且这产量可是太高了啊。 当然了,五文钱一斤的价格,只是地瓜和土豆的回收价格。 至于玉米和花生,回收价格是十文钱一斤。 这样一来,即便玉米和花生的产量,还要比小麦低了一些。 但是综合起来,他们还是能够赚很多的。 而每一家农户,这四种农作物,都有种植。 这么算起来的话,他们每一家都赚翻了。 收获之后不久,他们每一家都收到了钱。 每一家最少都能收入十万钱。 种的多的人家,收入只会更多。 这一次种植,便让他们赚翻了。 这边才刚刚收获,钱才刚拿到手里,他们便迫不及待得来到武城村。 要求明年继续种植新型农作物。 不过,家家户户都愿意种植地瓜和土豆,而不愿意种植花生和玉米。 这种状况,让苏长生皱起眉头。 这样可不行啊,地瓜和土豆固然高产。 但是一旦这样,就没人愿意种植花生和玉米了。 想了想,苏长生直接传下命令,明年如果想要种植地瓜和土豆的话,降价会降低到两文五钱一斤。 而花生和玉米的价格,仍然是十文钱一斤。 这样一来,一斤花生和玉米的价格,就是地瓜和土豆的四倍。 而地瓜和玉米的亩产量,差不多也是花生和玉米的四倍。 这样的话,每亩地的收入,差不多都持平了。 听到明年的价格居然开始减半,许多百姓都心生不满。 但是他们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并不敢说出口来。 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些新型农作物的价格,绝对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么高的价格的。 但是他们也没想到降的这么快,到明年,价格直接下降到了一半啊。 不过即便是这样,仍然是大赚特赚的。 一亩地的地瓜,就拿两千斤亩产量计算。 两千斤就能卖五百钱,他们种小麦或者是水稻等等,哪里能卖到这个价格? 因此,等明年,他们肯定是还要种地瓜和土豆的。 不过花生和玉米也可以种植一些。 毕竟这两种价格高嘛,一亩地的收入几乎是一样的。 而在苏长生的指挥之下,这些收获回来的农作物,很快便是被储存了起来。 李世民也将明年推广新型农作物的任务,交给了户部。 明年户部会负责这件事情,而苏长生,会全力配合户部的推广。 新型农作物全部储藏完毕,西平州和青藏州那边,也正逐渐步入正轨之中。 虽然苏长生人不在那边,但是那边的消息,却是源源不断的传送过来。 苏长生不在,却是忙坏了蜀王李恪。 最近一段时间,蜀王李恪简直忙的脚不沾地。 而苏长生,则是准备在明年创建一份报纸。 发展店里,同时大力推广一下运输行业。 几天之后,李世民再一次来到苏府。 苏长生没事,是不愿意去皇宫的。 他虽然有个扶桑洲都督的官职,但是他平时基本都不待在扶桑洲。 自然也没什么政务需要汇报,他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去皇宫。 而李世民到苏府,倒是成为一种习惯。 每次无事或者无聊的时候,他都喜欢到苏府这里转转。 在苏府,他会感到十分放松。 来到这里,看看女儿李丽质,看看外孙苏浩然,享享天伦之乐。 额,也只有在这里,他才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在皇宫反倒是不行。 李世民自己,自然也是有孙子的。 然而他的孙子,一来并不再眼前。 二来李世民也不好过于亲近。 毕竟,他的孙子,先是他儿子的儿子。 而他的儿子,现在正在斗的水深火热不亦乐乎。 无论亲近哪一个孙子,都会让他的儿子心怀不满。 倒是在苏府这边,逗弄一下苏浩然更为开心。 另外一边,李世民也喜欢和苏长生聊天。 即便不聊什么国家大事,苏长生无意中说的话,许多时候,都能够给予李世民极大的启发。 这一次,李世民再次来到之后,逗弄了一番苏浩然。 小家伙十分开心,玩闹了一会之后,便十分疲倦,被丫鬟抱了下去。 而苏长生则是找到李世民,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臣以为,明年朝廷可以创办一份报纸。” 李世民疑惑地问道:“报纸?那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苏长生不由说道:“报纸,就是由一张或者几张纸张装订在一起的期刊。” “每天或者每月或者每个季度发行一次,上面可以刊发一些国家政策,各地的各种奇闻异事,好人好事等等消息。” “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刊发,争取让更多人都能通过报纸来了解朝廷的政策,了解天下大事。” 李世民自然不是笨人,听到苏长生的解释,他马上就能想到这报纸的好处。 报纸,绝对好处多多,不过李世民也是初次接触,暂时还想象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