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种植了这两种农作物,到明年,他们还怕挨饿吗? 不用多,哪怕他们一家种一亩地的土豆和一亩地的地瓜,这产量便足足有四千多斤啊。 四千多斤主粮,够一家五口人的口粮不过分吧? 这哪里是粮食啊,这分明是宝贝啊! 这些百姓,一个个兴奋的难以自持。 他们看着土豆和地瓜,一个个红了眼睛,恨不得跑过去枪上几块抢回家里去。 就在此时,地瓜已经煮熟了。 苏长生开始命人给哪些百姓发放地瓜。 现场来的百姓,怕不有上万人之多? 好在煮的地瓜也多,足足几十口锅在煮。 并且一个大地瓜,能砍成十几块。 这些人,倒是也足够分了。 不但是哪些百姓,就连文武百官都每人有份。 甚至就连李世民,都亲自要了一块。 李世民其实是品尝过地瓜的滋味的,去年的时候他就吃过。 不过其他人可是没吃过的。 有皇帝在现场,李世民没吃之前,大家都不敢吃。 李世民拿起地瓜,先品尝了一口,然后说道:“大家快尝尝吧!” 见皇帝吃了,其他百姓,这才敢拿起地瓜品尝。 原本,他们还以为,这地瓜一定是不好吃的。 毕竟一亩产两千多斤的粮食,还能够当作主粮,又能好吃到哪儿去呢? 他们只追求果腹便足够了。 但是当他们吃了一口地瓜之后,马上就被惊呆了。 这地瓜又面又甜,实在是太好吃了啊! 这,他们觉得,他们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如果他们天天都能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的话,让他们干什么他们都愿意啊? 其实,地瓜的味道本来就不错。 但是也没好吃到惊天动地的地步,他们也期待值太低,第一次吃的缘故。 真让他们天天吃,吃不一个月肯定就吃腻了。 但是现在他们可不这么想啊,他们大口大口的,几口就将地瓜吞如肚里。 而这,更加坚定了他们要种植地瓜的决心。 无论如何,明年都要抢到地瓜的种苗种地瓜。 接下来,苏长生开始命人煮土豆。 这些新型农作物,苏长生准备让人都品尝一下味道。 而接下来,苏长生开始带人收割玉米和花生。 玉米和花生的亩产量,相比较于地瓜和土豆,相差极大。 花生的亩产量,甚至还比不上小麦。 并且这两种农作物的亩产量,并不能按照刚收割下来进行乘凉。 因为这两种农作物,要计算晒干之后的产量才行。 它们和地瓜、土豆不同,地瓜和土豆,都是直接保鲜收藏的,不用晒干。 当然了,地瓜也可以切成地瓜干晒干储存。 但是计算地瓜亩产量的时候,都是计算鲜地瓜的产量。 不过,玉米和地瓜的产量虽然低,它们确是能够和地瓜、土豆换茬种植。 一块地,可以种植小麦,小麦完了地瓜,地瓜完冬小麦,冬小麦收割之后,就不能再继续种植地瓜了。 可以换成玉米或者是花生,然后冬小麦,到下一年再继续种植地瓜。 这就是玉米和花生的作用。 谷/span收割完玉米和花生之后,土豆也煮熟了。 不过哪些百姓在品尝土豆的时候,顿时大失所望。 主要还是因为地瓜提高了他们的期待值了吧。 土豆面面的,不喝水吃还挺噎人的。 真的算不上好吃,但是味道也不算太坏。 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填报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而接下来,苏长生又命人煮了玉米和花生。 哪些百姓,甚至包括哪些文武大臣们。 在品尝过玉米和花生之后,顿时又被惊艳了一番。 顿时感觉,这玉米和花生,是他们这辈子从来都没品尝过的美食。 这,这,这实在也忒幸福了啊! 这以后,他们地里种上这些农作物,以后他们顿顿都能吃的上这种美味了? 这日子,简直给个神仙都不换啊! 一天下来,并没有收获太多的新型农作物。 这一天的目的,其实主要是传授给哪些农户。 这些农作物到底要如何收割,最重要的还是要如何储存。 必须要做好储存的培训,将农作物全部都储存好,保证这些农作物,到明年能够大面积推广种植。 而苏长生之所以现场煮了所有的农作物给百姓们品尝,其实也有让他们进行宣传的意思。 那么多百姓都看到了新型农作物的产量到底有多高,味道有多美味。 好吧,其实等他们真正种植,吃过几顿之后便会发现。 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第一次吃的时候,哪味道实在是太美味,太惊艳,太好吃了。 但是吃多了之后,嗯,其实也就那样,都是为了填报肚子而已。 这味道,其实还是不如大鱼大肉好吃。 而在这些百姓的口口相传之下,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和味道等信息,肯定能够飞快的传扬开去。 会让更多的百姓知道这些农作物,并且迫不及待的想要种植。 至少今天到场的这些百姓,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来种植这些农作物的。 这样,苏长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不出苏长生所料,新型农作物的消息,不胫而走。 短短几天的功夫,便传遍了整个关内道,并且以极快的速度,迅速蔓延开去。 并且还出现了极为搞笑的一幕。 历来消息的传递,往往会出现夸大的一亩。 本来一亩地一百斤的产量,可能传着传着能传成一万亩。 但是现在,这个亩产量,随着传播的推广,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降低。 这也是因为,亩产量两千五六百斤这个数量,已经够离谱的了。 就拿在现场看热闹的哪些百姓来说,如果不是他们亲眼所见的话,他们真是打死都不敢相信。 所以,他们像外传的时候,就没有夸大的必要性了。 因为这个产量,他们就觉得已经够离谱的了。 而那些听到这个消息的百姓,一方面半信半疑—— 直到他们确定,这是苏先生引入的农产品之后,才勉强相信下来。 苏先生这三个字,就代表了奇迹。 虽然两千五六百斤的亩产量十分离谱,别人他们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如果和苏先生有关的话,哪就没事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