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拟弹劾内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察院里,姜云三人将弹章摆开,静等严成锦下朝。   寒窗苦读十年,没想到封官前遭奸人迫害,张霁雨和许天锡悲愤欲死,却又无可奈何。   姜云问:“今日就要被贬为吏,两位兄长有何打算?”   “家中在松江府有营生的买卖,若朝廷不公,我便辞去这身官衣,接管家中的买卖……”张霁雨道。   姜云有些羡慕,家中无背景,被贬就要靠卖书画度日。   许天锡像下了很大决心,鼓起勇气痛斥:“既然要离京,不如我等一起弹劾严成锦,为朝廷除害,再离去不迟。”   空气静谧下来,无人回应。   下一刻,张霁雨和姜文瞪大眼睛,如同见了鬼一般,吓得脸色猛然大变。   严成锦站在许天赐身后,平淡地道:“竟妄存一丝丝弹劾本官的心思,你的第一轮考核不合格。”   许天锡呆若木鸡,姜云和张霁雨恭敬地站在一旁。   回来的路上,严成锦听郑乾说了。   抄录最多的是姜云,抄了六十三遍,其余两人只抄了五十多遍。   按正常的抄书速度,大概是这个数目,没有作假。   姜云率先反应过来:“严大人说考核,也就是我等不用被贬出京城?”   “还有第二轮考核,考验你们抄录弹章的领悟,今日下值前,写一封弹章。”   实战,是学习最快的方法。   姜云三人在翰苑或许见过弹章,但普通弹章和专业弹章,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都察院只剩郑乾一人,只能由严成锦来教。   听闻抄弹章只是考核,姜云三人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一天写一封弹章,是不是太简单了啊?   三人同时露出笑容,朝严成锦微微作揖:“不知道要弹劾谁?”   “内阁三人。”   声音很平常,就像上街买了一颗大白菜,毫无波澜。   姜文三人面色僵硬,脑中一片空白,先不说三公位高权重,在朝廷中的官声清明,没有可以弹劾的呀。   “大人为何要弹劾内阁?”   “因为他们是三人,你们也正好是三人。”   姜云像傻了一般,许久说不出话来,许天锡和张霁雨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能是理由?   你和陛下都是一人,你怎么不弹劾陛下?   许天锡二人对严成锦的好感,瞬间烟消云散。   “许天锡弹劾你的恩师李东阳,其余二人,自由分配,酉时之前,把弹章交给本官。”   说完后,严成锦回到值房。   郑乾暗自庆幸,幸亏来的时候,戴姗大人掌管都察院,没有这般严格。   许天锡惊愕住了,竟指名让他与恩师相残,实在歹毒!   郑乾叹息一声,劝他们道:“本官跟严大人许久,从未见大人出错,严大人定有他的道理,当官被弹劾不算什么,你们快去写吧。”   只要不是真有重罪,弹劾也只是伤饬一番。   有时候为了业绩,都察院也会弹劾一些清官。   比如太过于清廉,到一定品轶后,朝廷规定出门要坐马车,他们却乘轿子,诸如此类不痛不痒的弹劾。   姜云三人回到值房,绞尽脑汁地想,如何弹劾内阁。   奏疏交上去,都察院会被推上风口浪尖吧?   张霁雨沉眉道:“谢大人兼任兵部尚书,姜兄负责弹劾兵刑两部,就由你来,刘公则由我来。”   姜云并无异议。   回想起昨夜抄写的弹章,各种行文模板浮上脑海中。   三人沉吟片刻,先后下笔,在册子上铁画银钩。   严成锦在值房中,喝着枸杞茶水,指点郑乾批阅两京十三道传回的奏疏。   锦衣卫跑出去禀报牟斌。   由于严成锦不排斥,他们一般贴身监视,除非,严成锦出恭或回府。   “大人,严成锦让新晋的三个御史,弹劾内阁。”   牟斌诧异:“为何?”   “说是内阁正好是三人,弹劾其他衙门,不好分配。”   这……果然是贤侄,连这点都考虑到了。   牟斌决定派人通报陛下和内阁一声,以免陛下猝不及防。   许久没有人弹劾过内阁了,唯一一次弹劾刘公,还是弘治十二年户部的言官,因刘公驳回他的疏奏,而被弹劾阻塞言路。   在宫里的时间,总是很长。   严成锦仔细翻阅王守仁修订后的大明律。   果然,王守仁修改后的律法,通人性,并不像朱元璋一棍子打死,他分了几种情况处置。   心学,是一门可以运用在多个领域的学问。   夕阳的红光从窗户照进来,快到下值的时辰了。   郑乾拿着弹章,来到值房中:“大人,他们写完了,下官送去奉天殿?”   “本官何时说过要呈给陛下,你想害死本官?”   “???”郑乾。   严成锦接过弹章,翻开看了几眼,各自借鉴地方御史的弹劾行文。   勉强算是一封刮痧弹章吧。   姜文三人焦急地等在值房外,不知交给陛下,会……   “大人叫你们进去。”   姜文三人走进值房中,只见,严成锦将弹章烧了。   果然只是考核,心中长处一口气。   “大人,不知我等考核如何?”   “当御史,忌讳在弹章中添油加醋,此为其一。”   “还忌讳徇私舞弊,此为其二。”   严成锦看向郑乾,问道:“还忌讳什么,你来替本官说。”   “还忌讳弹劾部堂。”郑乾将以前的潜规则说了出来,教导三个后辈。   严成锦满意地点点头。   他再看向姜云三人:“你们堪堪合格,本官还会不定期抽查。”   过了?   姜云热泪盈眶,激动得朝严成锦作揖。   许天锡二人虽不愿意当御史,可能留在京城,也是一件好事,朝严成锦微微作揖。   郑乾暗自摇摇头,竟替三个翰林悲戚起来,你们高兴得太早了,痛不欲生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奉天殿,   锦衣卫禀报过后,退出大殿。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看向刘健:“严成锦的弹章写得虽好,可不懂管制,都察院涉及天下衙门,都察院再设一个老臣如何?”   刘健颔首点头,新晋的三个翰林,也是年轻人。   马文升躬手道:“吏部右侍郎吴舜,弹章写得好,又为正三品,正好平调副都御史。”   吴舜是浙江山阴人,由于他年终大计得的评定高。   严成锦将吏部的焦芳等人弹劾走后,吴舜填补了空缺。   谢迁沉眉苦思。   都察院那地方,自从严成锦当了御史后,年年有人致仕。   谁愿意当副都御史?   “这样一来,都察院不就有了两个副都御史?”刘健问。   马文升道:“吴舜无功无劳,吏部总不能给他升至二品。”   都御史是二品大官。   严成锦为左都御史,吴舜为右都御史,并不冲突。   且多半,严成锦会成为都察院的新任都御史,此子太能立功了。   不多时,司礼监的大太监便将圣旨,带到了吏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sww.cc。趣书网手机版:https://m.qsw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